Anton Korinek ,弗吉尼亚大学经济系和达顿商学院的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他也是布鲁金斯学会、NBER和CEPR的研究员,并担任牛津大学人工智能治理中心的人工智能经济学负责人。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对经济、劳动力市场、不平等和教育的影响,以及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Korinek教授在顶级经济学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的治理研究。
【正文】
在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一场可能深远影响全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浪潮正悄然靠近。哈佛商学院近日对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家Anton Korinek的专访中,提出了两个关键性警示:AI带来的生产力革命可能远超任何历史时期的技术变革,而应对这一变革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彻底重构我们的教育体系。
这是对政策制定者、企业领导者、教育工作者,乃至每一个个体发出的紧迫提醒。
一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革命
在采访中,Anton Korinek指出,虽然目前AI对宏观经济的直接冲击尚未全面显现,但从技术能力和企业投入来看,未来两到五年内,AI可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红利。
“AI已经在诸如程序开发、文字生成、图像设计、翻译、合约审查等领域展现出超出大多数人类的能力,它的广泛性和深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技术。”Korinek这样评价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
与蒸汽机、电力、互联网等历史性发明相比,人工智能具备通用性和快速自我迭代的特征,这使它不再局限于改变某一行业,而是有可能重新定义整个经济运行逻辑与社会组织结构。
这场革命不是渐进式的改良,而是范式的转移。Korinek预判,企业将在生产流程中加速引入AI技术,形成从产品设计到服务交付的全链条智能化。与此同时,AI工具的民主化也将极大压缩传统技能的门槛,许多过去依赖专业训练的岗位将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趋势下发生演变甚至消失。
教育必须重构:从“教知识”到“教协作”
面对这场潜在的大变局,Korinek最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不能继续用20世纪的教育体系,培养21世纪的劳动者,更别说面对可能到来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
他认为,当前大多数教育体系仍以“记忆+考试”为核心,强调标准化、重复性训练,这种模式在AI面前正逐步失效。AI已经可以快速掌握规则、归纳知识、执行流程,而真正难以被替代的是人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整合与人际协作能力。
因此,未来的教育目标,应该从“教学生做题”转向“教学生与AI协作”。
Korinek提出的教育重构方向包括:
1、提升AI素养(AI literacy):每个学生都需要理解AI是什么,它如何运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像20年前我们要学会上网,如今我们必须学会与AI打交道。
2、引导跨学科能力发展:AI技术的发展边界模糊,未来的人才要能将数学、语言、设计、哲学等多领域知识整合,进行复合型创新。
3、强调人机协作能力训练: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发出有效的指令(prompt)、如何判断AI的输出质量,以及如何将AI作为“第二大脑”使用,而非一味依赖或排斥。
4、注重情感智能与价值判断:在AI无法替代的领域,如情感交流、价值决策、伦理判断等,人类的角色将变得更重要。教育要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责任感。
当前教育体系的现实挑战
虽然这些理念正在被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逐步采纳,但Korinek也坦言,教育变革的滞后性是一大挑战。
以美国为例,一些精英大学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高中已开始引入AI课程和项目式学习,OpenAI、Google等科技公司也推出了青少年AI训练营。然而在公立教育系统中,课程更新和教师培训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节奏。
在中国,尽管“AI进课堂”“编程入中考”等政策正试点推广,但整体教育生态仍高度重视应试,标准化考试主导着教学目标。教师缺乏AI知识结构,学生缺乏真实项目机会,教育资源城乡差距明显,这些都在客观上制约着AI素养教育的普及。
更重要的是,**大众对“教育为就业服务”的观念还未改变。**然而AI的到来,不只是改变“做什么工作”,更是挑战“工作是什么”的基本定义。
未来教育的三个关键词
结合Korinek的观点与现实需求,我们认为未来AI时代的教育改革,可围绕以下三个关键词展开:
1. 弹性(Flexibility)
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系统训练,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循环过程。应构建弹性的学习通道与内容结构,让个体能够在不同年龄段、不同阶段切换技能轨道。
2. 协作(Collaboration)
AI并非“敌人”,而是“伙伴”。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设计与AI协同完成任务的流程,包括如何提出问题、评估结果、修正方向。
3. 人本(Humanity)
技术越进步,越需要人性。教育最终要培养的是能独立思考、有伦理判断、有社会责任的人,而非只能操作机器的工具人。
写在最后:重构教育,就是为未来奠基
“计划或许无法预见所有未来,但一个好的规划流程可以让我们快速适应未知。”Korinek用这句改编自艾森豪威尔的话结束了他的采访。
我们或许无法预判AGI何时到来,也无法立即重塑整个教育体系,但我们可以从今天开始,让课堂更开放、让教师更勇敢、让孩子更自由地探索AI的世界。
因为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他们有能力在不确定中寻找答案,在AI时代,依然做自己人生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