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今年舉辦了「2025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第二課的主題是「當人間佛教遇到 AI——危機中的覺醒與共生」。今次的主講人是李利安教授。李教授是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與談人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黃凱先生。主持人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
根據講座內容,本文先把李利安教授的發言內容整理如下。
人工智能崛起:人類文明的重大轉折
x
人類過去200萬年的歷史為例,當中經過了數次巨大的變革。第一次是農業革命,第二次是工業革命,第三次是信息革命。這之後出現了更突破性的發展,就是今天所說的人工智能時代。
2025年,Deepseek掀起人工智能浪潮,引發激烈討論。人工智能的崛起,不僅是技術的革命,更是人類文明的重大轉折。
人工智能正在重構社會的運行邏輯:從自動駕駛到智能醫療,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各方面。從日常生活到精神世界,無一不受影響。
然而,技術急速發展的背後,人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社會心理困境:自我價值動搖、人際關係異化、生命意義虚無化……
面對這些問題,佛教作為一個古老的智慧體系,以期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為人類在科技浪潮中提供了一條重新反思生命的路徑。
人工智能與佛教的對話,不僅是一場科技與人文的碰撞,更是一次危機中的覺醒與共生的探索。
人工智能的出現,把人類社會推向一個全新的時代。新時代中的社會各個領域,都會產生巨大的震動,從而產生社會結構的重組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革,乃至於影響到人類的精神世界和思維方式。
這些變革,對佛教,尤其是人間佛教來說,到底意味著甚麼?
人間佛教是近代以後適應新文化而產生的一種佛教的變革。人間佛教必須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無法迴避。佛教的智慧,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彼此在對接和共融當中,怎樣實現智能的,以及覺智的共同發展?
作為工具的人工智能,在佛教界的應用和嘗試,目前主要集中在「人機對話」和「佛典翻譯」領域,相應產品不斷問世。
佛教在應用人工智能上的重要發展
2015年,賢二機械僧在廣州動漫節正式亮相。這機械僧是以北京龍泉寺創造出來的「賢二」漫畫形象為原型,由北京龍泉寺僧眾、義工團隊和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共同創造出來的智能機械人。
再看看日本,他們創造了一款名為 Hotoke 的人工智能機械佛。這是一套問答系統。用戶可以隨時向機械佛諮詢關於佛教的問題,無論是歷史、教義、修行方法、還是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困惑都可以。機械佛會耐心為人解答。這款工具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幫助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更好地了解和修行佛教。
還有一款是來自馬來西亞(馬六甲上座部佛教組織釋迦院)的佛法人工智能機械人,名為NORBU,意思是佛教理解神經全能機械人,Neural Omniscient Robotic-Being for Buddhist Understanding。這是一套佛教大語言模型(LLM),是一套基於ChatGPT技術構建的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它接受過三大傳統,即上座部、大乘和金剛乘內容的訓練。
2023年3月17日,在廣州韶關南華禪寺法廣大和尚的晉院盡升座法會慶典儀式上,全球首部由人工智能翻譯引擎加持的英譯佛經作品——《六祖壇經AI英譯本》首次公開亮相。其背後由中國平安旗下人工智能團隊首創的AI翻譯引擎ChanGPT(襌GPT)賦能支持。
2023年11月惠敏法師在復旦大學做了一個報告,內容涉及因應人工智能及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佛教將如何廣泛應用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和機械學習等技術,例如機械翻譯和文本生成和ChatGPT的各種功能,用來優化電子佛典的工作流程,並提升使用界面的功能。以上都是 CEBETA(電子佛典集成)與《瑜伽師地論》數據庫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
還有一款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菩提AI」這個微信程序。這是一款基於AI大模型技術提供《大藏經》白話文閱讀服務的應用程式。它的翻譯準確度和流暢度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對廣大佛學愛好者、研究者和修行者來說,是一款極其便利而且高質量的佛經研習工具。同時,應用程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佛經註釋和典故解釋等附加內容,對學習佛學有相當價值。
此外,微軟公司DeerPark AI 則開發了一款佛經GPT「AI大藏經」。這款工具通過GPT-4來輔助閱讀佛經,將晦澀難懂的文言文轉化為白話文,也可將兩個語言版本對照閱讀,還支持用戶對話提問。目前,它已推出了中文版本。據知後續將推出日語和韓語版本。
再說明一下佛光山推動的發展。2017年底,泰國國家數字佛教創硏中心就已經與佛光山聯手開啟科技探索之旅,共同研發佛光山社交互動大屏,構築出虛擬佛光山世界的主題場景,並在2022年推出全球首過信仰元宇宙「佛光雲宇宙」,打造了信仰場景下的智能集成虛擬空間,為傳承和傳播信仰文化開闢了一個全新途徑。
2024年4月,「MITRA」問世。這是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與佛光山合作研發AI佛典翻譯的成果。柏克萊大學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副研究員Sebastian Nehrdich 博士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邀請,4月23日在東禪樓主講佛典翻譯與AU應用」。他簡述了機械翻譯 (Machine Translation)的歷史,介紹了LLM大語言模式,以及他近年開發的「法之善友」AI翻譯器(MITRA)。
以上是李利安教授在發言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佛教在應用人工智能上的重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