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
来源:梅斯医学 | 作者:木白 | 2025/11/16 18:49:22 | 浏览:15 | 评论:0

如今,“轻断食”可以说红遍半边天了。16+8、5:2、隔日断食……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而其中“16+8”更是稳坐顶流之位。这种轻断食法的逻辑简单又诱人,不需要纠结每一餐的热量,只要调整吃饭的时间,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其余16小时则禁食,就能收获苗条身材,甚至还能改善代谢。


光靠掐时间,

代谢并没有改善


什么!竟还有这样的好事?减肥密码这不是轻松拿捏了吗?

然而,一项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研究[1]却猝不及防地扫了兴。研究发现,在摄入的热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仅限制进食的时间并不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也无法提升心血管代谢健康。

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
研究的目的也十分明确:在几乎不改变热量摄入的前提下,看看早吃和晚吃,到底哪种轻断食方式能更好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血脂水平、炎症反应以及昼夜节律。此外,研究者还记录了参与者的饥饿感、体成分和睡眠变化等“附加收获”。

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
结果显示,无论早吃还是晚吃,两种限时进食模式都能带来一定程度的体重下降。

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
不过,当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体成分变化时,情况变得更为微妙。

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
也就是说,早吃虽然能更有效地带来体重下降,但这份“减重红利”并非完全来自脂肪的消耗,还伴随着一定的瘦体组织流失——其中可能包括肌肉或水分。

然而,研究中最核心的代谢指标——胰岛素敏感性,在两种限时进食模式下均未显示改善。无论是eTRE还是lTRE组的参与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都非常有限,组间差异同样不显著。

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
另外,其他代谢指标也大多“按兵不动”。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压、炎症指标(如IL-6、TNF-α)和氧化应激标记物,在两种轻断食模式下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善。

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
不过,代谢指标虽然“静悄悄”,但人体的内在生物钟却对进食时间异常敏感。研究人员又捕捉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果把进食窗口挪到下午(lTRE),生物钟居然会偷偷调慢约40分钟。

相应地,睡眠时间也跟着“入乡随俗”了。lTRE组参与者整体睡眠节奏都往后挪了一截,睡眠时间中点推迟了约15分钟,成了“晚睡晚起星人”。相比之下,eTRE组参与者睡眠结束和中点都略提前,仿佛身体跟着早吃模式提前开工。

不仅如此,饥饿感也同样受“时间魔法”影响。eTRE组参与者早晨醒来,食欲和进食欲望都更强,这与体内负责饱腹的激素PYY早晨浓度偏低有关。lTRE组参与者早上醒来却没那么饿,食欲自然低了不少。

这表明,轻断食的时机不仅影响生理节律,还可能通过激素调控重塑我们的饥饿模式。

那么,为什么这项研究的结果与此前许多宣称“轻断食有益”的研究有所不同呢?研究者指出,关键可能在于热量控制。以往大多数轻断食试验中,参与者往往会在无意间减少总热量摄入——例如晚间少吃零食,一天的能量摄入可能就自然减少了200–300大卡。而在本研究中,通过精细化管理,这种热量差几乎被抹平。

换句话说,轻断食带来的一部分代谢益处,本质上可能源于“吃得更少”,而非单纯通过“改变进食时间”或“少食多餐”实现的。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在热量摄入几乎相同的条件下,短期轻断食(比如16+8)并未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或其他心血管代谢指标。


年轻群体尝试轻断食,还是得谨慎


这么说,只“掐时间”,而不制造热量缺口的轻断食对代谢的改善还是远远不够的。此刻一大波坚持了很久轻断食的年轻人可能就不乐意了:“什么意思?合着我这么长时间白‘断’了呗?代谢不能改善就不能改善,又没有什么恶劣影响。”

并不是这样!一项发表于Cell Reports的研究[2]给出的答案就让很多年轻群体一“断”一个不吱声。这项研究发现,长期轻断食可能让年轻群体β细胞功能受损,从而增加未来代谢疾病的风险。

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
研究进行了10周的饮食干预后,轻断食在不同年龄小鼠身上的效果就出现差异了。中年和老年小鼠代谢出现了一定的改善;但年轻小鼠不仅代谢没有改善,β细胞功能反而出现了受损,胰岛素分泌水平也下降了。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研究人员分析指出,长期进行轻断食,看上去似乎能让身体“休养生息”, 但在年轻小鼠身上,它会抑制胰岛中α细胞和β细胞的增殖,使这些细胞难以正常成熟。同时,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基因(如Mafa和Nkx6-1)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随着这种影响逐渐累积,原本健康的β细胞开始失去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最终出现了类似1型糖尿病的功能障碍。

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


进食窗口过短,

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除了代谢出问题,轻断食还会不会“摊上其他事”呢?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哈佛大学团队开展的最新研究[3]就再次狠狠伤了“轻断食人”的心。这项研究表明,每天进食时间少于8小时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竟比每天进食窗口为12-14小时的人高出135%。

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
16+8轻断食这种短进食窗口为什么会“伤心”呢?研究者认为,问题可能出在“肌肉流失”上。

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
轻断食翻车,再添新证!最新研究:进食《8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135%;且伤β细胞,代谢疾病风险也激增瘦体重,尤其是四肢的肌肉量的确很重要。它不仅支撑着我们日常活动的灵活度和体力,还能维护心血管健康。一旦肌肉量减少,身体的代谢效率就会降低,随之而来的便是能量消耗减慢和血糖调控能力下降。长期如此,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之前看到轻断食这种不需要扣扣搜搜计算热量,只需要调整吃饭时间的模式还以为掌握了什么变瘦、变得更健康的密码,谁能想还是埋了这么多雷。这股潮流还是不能无脑追,还是得适合自己才行~

注:研究[1]仅纳入超重或肥胖女性,限制了结果向男性人群的推广;研究[2]基于小鼠模型,在人类中的普适性仍需进一步验证;研究[3]基于观察性数据,无法直接推断因果关系。


参考资料:
[1]Peters B, Schwarz J, Schuppelius B, Ottawa A, Koppold DA, Weber D, Steckhan N, Mai K, Grune T, Pfeiffer AFH, Michalsen A, Kramer A, Pivovarova-Ramich O. Intended isocaloric time-restricted eating shifts circadian clocks but does not improve cardiometabolic health in women with overweight. Sci Transl Med. 2025 Oct 29;17(822):eadv6787. doi:10.1126/scitranslmed.adv6787. Epub 2025 Oct 29. PMID:41160666.

[2]Matta L, Weber P, Erener S, Walth-Hummel A, Hass D, Bühler LK, Klepac K, Szendroedi J, Guerra J, Rohm M, Sterr M, Lickert H, Bartelt A, Herzig S. Chronic intermittent fasting impairs β cell maturation and function in adolescent mice. Cell Rep. 2025 Feb 25;44(2):115225. doi:10.1016/j.celrep.2024.115225. Epub 2025 Jan 18. PMID:39827461.

[3]Chen M, Xu L, Van Horn L, Manson JE, Tucker KL, Du X, Feng N, Rong S, Zhong VW. Association of eating duration less than 8h with all-cause, cardiovascular, and cancer mortality. Diabetes Metab Syndr. 2025 Aug 21:103278. doi:10.1016/j.dsx.2025.10327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40849219.

撰文 | 木白
编辑 | 木白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哈佛实验证明: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强烈推荐) 2025-10-30 [421]
FDA 为IN VIVO CAR T 研究发布了新的指南,东西方监管逻辑的较量,games on 2025-10-30 [383]
详解202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秘密,为癌症、自身免疫病的新疗法奠定基础 2025-10-12 [1079]
重磅!美国药价要变天了!川普联手辉瑞,TrumpRx平台即将上线,药价最高降90%! 2025-10-04 [1110]
进口医疗器械的消失,比进口药的消失更令人担忧 2025-10-03 [1147]
3500亿美元投资 美国本土抗生素生产全面提速 2025-09-15 [1926]
学历越高熬夜越危险,背后原因让打工人心碎 2025-09-15 [1863]
3天不玩手机,你的大脑就能发生惊人的变化 2025-09-15 [1952]
刚刚,英国造出地球从未有过的人造生命!38亿年进化史或被彻底改写 2025-09-02 [2600]
麦卡锡报告《长寿科学赋能所有人健康生活》关注七个关键点 2025-09-02 [267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