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刘云杉:我们的教育改革,常常改的是病名,而不是病症
来源:美中科教 | 2025/11/16 19:09:52 | 浏览:12 | 评论:0

刘云杉:我们的教育改革,常常改的是病名,而不是病症
刘云杉,1968年3月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1986-1990年就读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0-1993年任共青团四川省委干事,1993-1999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2010年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副教授,2010年至今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201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为教育社会学、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


【正文】


我们的教育改革,常常改的是病名,而不是病症。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结构的问题。在美国进步教育时期,康茨提出:学校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吗?能成为社会改造的杠杆吗?杜威相信可以。他相信教育是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因为学校自成一个雏形社会,它直接影响着明日社会的样貌。

然而,教育一旦接过这一任务,就会不可避免地让学校落入“混乱的教育计划”之中:社会存在许许多多转瞬即逝的需要,许许多多教育制度无法有效地妥善处理的需要。1953年,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指出,把教育看作是社会改造的工具,既不明智,也是危险的。他批评现代社会有两个迷思:所有的问题都能够通过生产来解决,通过教育来解决,遗憾的是,这两个伟大的信条都是错误的:生产可能加剧贫困,教育也能够助长愚昧。


中国教育已经嵌套进入全球化之中,在人民对教育的多重期待中,既有平等主义的诉求,也有经营、投资乃至洗牌中产阶级策略,以及精英教育对其继承人严格的传承与庇护。在“二代们”多元的教育期待、教育选择后,是各种社会力量在对“素质教育”的定义与博弈。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更是社会公平的结果。如果企图以教育公平的薄弱之力来推动社会诸多层面的公平,实现所谓底线平等,就无异于螳臂当车,而且会搅乱教育的内部秩序。认识到教育的限度,教育才能尊重内在的育人规律。

今天的精约教育嵌套在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结构中,而博放教育则嵌入在中国当下的观念和民情结构中。前者有多严苛,后者就有多虚妄。教育改革也不是简单的制度模式移植,把芬兰教育、美国教育移植就好。教育一定是从自己的制度文化民情中真实生长出来的,我们需要尊重传统与常识。教育改革不是简单的理念实验,移植,它是一门政治的技艺,需要谨慎的平衡。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周其仁:官与民争利,哪里还谈得到提高普通居民的收入? 2025-11-16 [18]
包刚升:如何理解不断变化的西方社会? 2025-11-16 [11]
清华大学刘栋:反对将跨学科作为模式推广,中学阶段培养这些能力更重要! 2025-11-16 [14]
饶毅:国家要警惕太监化! 2025-11-16 [15]
包刚升:是什么导致了社会普遍的道德溃败? 2025-11-16 [15]
芝加哥大学教授布拉特曼:我希望有人曾告诉我的10件事情 2025-11-16 [15]
黄全愈:由97岁高龄获诺奖带来的中美基础教育思考 2025-11-16 [13]
孙立平:深有同感:有股力量拖拽着几乎所有人向下坠落 2025-11-09 [126]
赵晓 | 川普的十个“不可能的历史时刻” 2025-11-09 [105]
刘云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它们共同的敌人是功利主义 2025-10-30 [30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