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数学家王虹,距离菲尔兹奖又近一步。

王虹 来源:Wiki
来源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上观新闻、量子位等
10 月 28 日,2025 年塞勒姆奖(Salem Prize)揭晓,90 后数学家王虹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数学家维塞林·迪米特罗夫(Vesselin Dimitrov)获得了这项为青年数学家设置的重要奖项。

塞勒姆奖被视为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Fields Medal)的风向标,据统计从 1968 年到 2024 年的 56 位塞勒姆奖获奖者中诞生了 10 位菲尔兹奖得主。例如陶哲轩在 2000 年获得塞勒姆奖,2006 年就获得了菲尔兹奖。
在获奖名单公布之后,陶哲轩也在第一时间发文祝贺。

另一方面,在 10 月 27 日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上,王虹、邓煜、袁新意三位北大校友斩获数学金奖。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丘成桐发起,每三年举办一次,和菲尔兹奖一样限定 45 岁以下,也被称为“华人菲尔兹奖”。

根据有关报道,1991 年出生的王虹时原本就读于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后来因为对数学的热爱转到了数学专业。2011 年从北大毕业后,她前往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深造,又在巴黎第十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2019 年,她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著名数学家 Larry Guth。之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完成博士后研究,2021 年加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助理教授。2023 年,她加入纽约大学科朗数学科学研究所,担任副教授,因与 Joshua Zahl 合作解决了调和分析与几何学交叉领域的重要难题“三维挂谷猜想”(Kakeya conjecture)而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数学界最高荣誉——2026 年菲尔兹奖的有力竞争者。
今年 9 月,王虹正式出任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HES)第 14 位数学学科终身教授。同时,她还将担任 IHES 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设立的职位,并兼任纽约大学科朗数学科学研究所数学教授。IHES 是数学和理论物理领域的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在该研究院历任 13 位数学领域的终身教授中,有 8 位获得过菲尔兹奖,占比超过 60%。(相关阅读:不用发论文也不教课的12名教授,为这个研究所拿下8次学界最高奖)
本次王虹获得塞勒姆奖的理由是“在解决调和分析和几何测度论中的主要开放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这是她的主攻方向,今年令她获得广泛关注的挂谷猜想就是这一领域中的世纪难题之一。此外,她在傅里叶限制猜想、Falconer 距离集猜想等问题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仅今年就在数学四大期刊上发表了两篇文章。
值得关注的是,和王虹在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同获金奖的邓煜和袁新意本科也来自北大。
邓煜现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2007 年进入北大数院后,在大三时转学到 MIT,并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期间曾荣获普特南大学生竞赛最高奖——Putnam Fellow 和 IMO 金牌,以及斯隆研究奖学金、ICBS 数学科学前沿奖以及 MCA 奖等。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非线性色散方程和波动方程、流体动力学、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的概率论和统计物理学,现已发表过多篇数学四大文章。他与合作者成功解决“狭义希尔伯特第六问题”这一困扰学界多年的物理公理化难题,因此获得 ICCM 金奖。
袁新意则是鼎鼎大名的北大数学“黄金一代”中的一员。在 2000 年获得 IMO 金牌后,他本科进入北大数院,并随后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师从华人数学家张寿武。目前回归母校,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担任教授一职。袁新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Arakelov 几何、代数动力学、丢番图几何、Shimura 簇以及L函数的特殊值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获得了瞩目的成就。
主要参考来源:
https://www.ias.edu/math/2025-salem-prize-winners
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1007479
https://www.ias.edu/math/salem-prize
https://mp.weixin.qq.com/s/hNgDIUreL2irqjs86RpnJw?scene=1&click_id=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