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掀起解救单身风 过万学生参加
交友也是校园文化之一,但谈恋爱影响学业的话就值得担心了。
如今“随手拍”已经成为微博上的一个热词,继“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在全国范围内火爆起来后,高校大学生群体也被“盯”上了。近日,广州的十多所高校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以“随手拍照解救单身”为名的微博,中大、华工、暨大等多所高校的学生,更在微博上组成了“解救联盟”。据悉,已有过万名大学生通过微博加入了这个活动。
大学生“解救”微博达数万条
“广州大学2010级××(系),性格开朗,身高175cm,体重适中,广州人。求一女生把我领走,因为真的很孤单!”一段140字以内的或煽情、或调侃的文字,再加上一张或自拍或他拍的当事人近照,就组成了“解救单身”微博的基本形式。
记者浏览多个高校微博发现,参加“求解救”的网友以本科生为主,大部分是身边同学代发,也有一些在校学生为已毕业的师兄师姐发“求解救”微博。
目前,微博登记地区为广州的“随手拍解救在校大学生”,其粉丝已达1.35万多人,“随手拍照解救广外单身”的微博粉丝也超过5000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由这些博主产生或转发的“解救”微博,已达到数万条,而且每天都在增长。
受北京高校启发“广州结盟”
记者发现,这些以大学生为关注群体的“随手拍”微博,多注册于今年2月中旬以后。受春节期间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启发,北京理工大学最初成立“随手拍解救北理工单身”,广州各高校随后也纷纷效仿。
微博“随手拍照解救暨大单身”的博主告诉记者,最初各高校微博命名各不相同,还出现每个学校多个“随手拍”互相“争夺资源”的现象。3月初,广外“随手拍”发起号召,将各高校转发率最高的“随手拍”联合起来结盟,并统一以“随手拍照解救××单身”为名,还使用了统一的微博背景图。
据了解,目前中大、暨大、华工、华师、华农等多所高校都已加入这个“解救联盟”。
博主“救人”亦求“自救”
上周六下午,“随手拍解救暨大单身”微博突然发了四个字“真想自救”,引发粉丝疯狂转发和评论。记者随后联系上还在读大二的博主宇仔,他很大方地承认:“发了那么多别人的,其实我也想‘自救’。等今天去剪了头发,就拍张照片发上去。”
宇仔告诉记者,一开始玩微博是为了宣传学校的社区活动,但关注的人很少。今年2月,他突然看到有华工的同学转发了“随手拍解救华工单身”,觉得很有新意,就把微博名称改成“随手拍照解救暨大单身”,并让同学把想“解救”的人的信息发上去,没想到一下子受到很多同学关注。目前,宇仔的微博已有近千粉丝关注。
在宇仔看来,“随手拍”可以发展为一个在学校里互相认识朋友的窗口,“假如以后每一届新生入学,都发一条‘随手拍’来介绍自己,作用还是挺大的”。
■教师观点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交友若影响学业应引起重视
“大学生交友或恋爱,是一件正常的事,学校在行政管理上不应作过多的干预,”李公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当这种交友文化被大学生过多的关注和渲染,从教育者的角度去看,就值得关注和思考。”
李教授认为,如果大学生们对学业发展、专业研究、社会民生等问题的关注越来越显得苍白,但对诸如交友、相亲等话题和活动的关注度却越来越热,就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校园文化既包括学术文化、社会责任感文化、人生价值观文化等,应由多种元素组成并达到生态平衡,”李教授说,“交友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本不必干预。但如果这种交友文化影响或甚至压倒了学术文化和思想文化的话,我将对此不无忧虑。”
■网友看法
赞:自娱自乐挺好
暨大在读研一学生小陈:“挺有意思的,自我娱乐嘛。即使不是找男朋友,说不定能认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有些漂亮姑娘说不定就因为一次‘解救’红了呢?”
中立:就当是看热闹
中大大三学生小邓:“这不就是大学生微博版‘非诚勿扰’嘛,我就当热闹看,不会参与的。哥是寂寞是单身,但也不至于整一个‘联盟’来解救吧!”
弹:还是接受不了
某杂志社员工:“这种对网络热点的跟风,反映了娱乐的社会风气已经影响到大学的氛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对校园恋情的理解还是懵懂纯洁的,‘随手怕’这个事太露骨了,至少我接受不了。”
■相关新闻
高中生都“求解救”?
“此男就读高一五班,幽默风趣……急求一名美女……”近日,一个个名为“随手拍解救华附单身”、“随手拍解救省实单身”等的微博在网上风靡。一张张面容稚嫩的照片被传到了微博上,加上有点恶搞、有点调侃的个人说明,令人忍俊不禁。有些参与微博转发的中学生认为,“解救”在其次,“展示”才是本意。
主角主动要求“被解救”
记者调查发现,与上述类似的以“广州××中学”为“解救”范围的微博多达数十个,包括省实、华附、七中、执信等中学都“榜上有名”。这些微博都有近千粉丝。
校园里的“帅气外教”、“歌神”、“校草”、“数学尖子”等都被“晒”出来,有名有姓还附上玉照,而相关的个人说明也非常恶搞,诸如“放荡不羁”、“风流才子”、“居家旅行必备”的字眼,而被“晒”的主角也不表示抗议,甚至主动要求“被解救”。
资料详细担心被“人肉”
“这不是解救,这是我们的风采展示。”广州市第七中学高一学生小森认为,中学生除了学习,生活应该更精彩一点,转发这些微博的本意不在“解救”,最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平台展示校园里众多学子各自的风采,“尽管我们未成年,也渴望被了解。”
记者从网上“晒”出来的个人资料来看,大部分只是姓名、照片加介绍,也有少数附上了手机号码。四十七中的高二学生“末班车”就担心公布过细的资料会侵犯到对方的隐私权。“日后这些学生被‘人肉’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