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谣盐”何以惑众
“谣盐”何以惑众
来源:知风 | 2011/3/18 15:34:22 | 浏览:1941 | 评论:0

 “谣盐”谐音谣言纯属巧合,但“谣盐”是虚假谣言已成事实。也许有人会质疑“虚假谣言”一词,我也是刚从百度查得,“什么是谣言?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根据上述定义,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所以无法确定谣言的真假。”

       相关部门可以并且已经用实际行动辟谣,基础的科普知识加上大量的食盐供应,足以使“谣盐”变成谎言,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十分辛苦,见效也是迅速的。然而,从“谣盐”的瞬间扩散,以至于让相当多的人相信,造成有些地方食盐的一度脱销,可见“谣盐”“回避了大多数人可以及时,准确查证到的内容。就是因为其不透明度,给人一种宁可信其有的心理暗示。”“谣盐”的市场就是迎合了一种长期缺乏准确信息来源,或谣言往往成真的懵懂心理。

       人们相信“谣盐”,不完全是缺乏对碘盐知识和食盐市场供应状况的了解,而是反映出对生活现状和预期的担忧,这种担忧是多方面的。人们抢购食盐,也许不是因为有关核辐射的严重性,可能是食盐的价格相对低廉,一般人都消费得起,所以才具备了未雨绸缪的能力,采取对应心理恐慌的积极行动。假如有人放言黄金能抵抗核辐射,普通百姓恐怕只能干着急了。

       相关部门消解“谣盐”一定会像人们抢购食盐一样雷厉风行、轻而易举,但从“谣盐”可以惑众里还应该看出点什么?是人们只有对“谣盐”的恐慌,还是因为买得起食盐才用行动对付恐慌?那些潜在的对生活现状和预期的恐慌,会不会正是经不起“谣盐”惑众的心理基础?一个生活的很自信、很坦然、很踏实的人,怎么会在一个稍经点拨就可以明白的问题面前惊慌失措?也许生活经验给出了太多的谬误,失去了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所以凡事都宁可信其有——特别是不好的事。

       事实证明不缺盐,那么缺的是什么?大量的食盐供应可以填补市场,那么这种习惯性的恐慌心理怎么缓解?因为,食盐在生活中的需求量是极小的,更多更大的生活支出项目枚不胜举,不需要谣言,事实上生活的压力已经很大,可能只是无法像抢购食盐一样轻易地表现出来。因此,抵御“谣盐”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那么脆弱。

       可以预计很快能平息“谣盐”引起的风波,但无意中对民众的一次“心理测验”,足以看出相当数量的人抵抗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可以从这种“积极自救”中看出民众对社会力量的期望值,如果这个期望值很高,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坦然处置的。

       当“谣盐”成为一场虚惊,当食盐市场恢复平静后,我们应当意识到,如何像用大量的食盐供应市场一样,用可靠的社会保障、大量的社会财富,给民众一个明朗的生活预期,届时才能让各种“谣言止于智者”,而“智者”的智慧是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的。

相关讯评:“盐未荒人心慌”折射出什么?  (新华)

  近日,社会上关于碘盐能够防治核辐射的传言四起,一度造成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食盐抢购、食盐脱销和哄抬食盐价格的现象。谣“盐”四起、“盐”过其实、无“盐”以对等词汇一时间蹿红网络。类似的抢购现象近年来并非个案,这其中究竟折射出什么问题?

“谣盐”何以惑众

3.27%:公民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碘盐能够防辐射吗?”卫生部门已给出明确解释:食用碘盐预防辐射并不科学。而就在两天前,一些市场却是“一盐难求”,甚至连酱油、海带等也被卷入抢购潮。

  碘盐防辐射的说法从何而来?一则谬论如何能够扰乱民心?联系非典时期曾“红透了”的板蓝根,甲流时的抢蒜,不难看出类似谣言往往不乏传播的心理认知基础。

  “听信谣言折射出公众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科学判断力的欠缺。”浙江省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杨建华说,“这种欠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突出,却容易成为重大公共事件的导火索和放大器。‘抢盐’风潮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赵建国说,当前科学知识的宣传缺乏动力,通俗性科普宣传明显不足,一些百姓容易被误导,这两年出现的刘太医、张悟本等所谓“神医”让人趋之若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些群众对科普知识认知程度不够。例如,中国疾控中心去年曾发布《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对核污染的防护常识作了详细阐释,但熟知“要点”的人很有限,了解相关内容的人更少。

  中国科学协会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我国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任务十分艰巨。

  如何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新近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政府将“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说:“科普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稳定,要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满足公众的科学欲望,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科普方式。”

消除盲从:更需要准确信息

  此次抢购风潮中,一句“买盐了吗?”问候语迅速流传,似乎暗示食盐告罄。然而事实表明,我国碘盐供应十分充足,全国每年的食盐产能达到8000多万吨,日常的库存量超过3个月。

  针对部分地区的抢盐行为,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董永胜承认,一些地区的食盐供应紧张,是短时间内非理性大量抢购所致。消费者的理性比我们的努力更重要。

  事实上,在抢购食盐的民众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出于盲从,他们并不懂得碘盐是否防辐射,也不懂得海盐是否会受到污染,甚至不知道国产食盐大部分属于矿盐。然而不论有意无意,盲从行为似乎直接导致了“盐荒”。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何镇飙认为,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以及相关核知识的匮乏是造成这次非理性抢购的原因所在。从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到抢盐的过程中,公众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一哄而上,储备所谓的安全盐。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这种盲从与我国社会文化密切关联。“我国社会关系的构成以邻里之间、亲属之间的‘基层’关系为主,更容易相信彼此而更加迅速地传播。当小众面对大众的集体行为,也更容易被同化。”

  “百姓抢盐的心态,和股市里追涨杀跌的心态是一样的。在对环境和态势不明确掌握的情况下,大部分人不能保持独立判断,只能追随大部队而去。”浙江金融学院钱向劲教授认为,随着市场供求平衡,人们盐慌心理消失,盐业市场也会趋于稳定。

  如何打消突发性的恐慌和盲目心理?浙江大学心理系教师徐青建议:制止谣言扩散,政府应该更加主动地面对公众,及时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比如核辐射的知识、我国粮油、食盐的储备粮,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专家表示,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除了通过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直播等方式迅速发布消息,还应该在语言表达的准确、通俗、客观以及在传播载体和方式的选择上多下功夫,以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认可度。

流通环节:遏制“趁火打劫”

  在“抢购”风潮中,食盐价格被肆意哄抬,吉林、浙江、河北等地商家甚至将售价抬升10倍,这些商家大多缺乏自律,也是政府监管的薄弱环节。

  为稳定物价,保证食盐正常供应,国家发改委17日发出通知,要求立即开展检查,严厉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

  总有一些人利用特殊时期炒作商品、哄抬物价。“不法人员往往故意制造噱头和恐慌情绪。这种‘发不义之财’的行为一定要严厉查处,以儆效尤。”天津市社科院研究院陈月生说。

  迟福林对记者说,哄抬食盐价格说明一些流通环节的监管存在漏洞,导致不法商贩趁火打劫。

  “对于食品类商品的监督管理应当特别重视。政府部门、经营主体、媒体和普通民众,都要承担起相应义务,维护市场流通合法合理。”迟福林说。

  迟福林还表示,目前信息手段发达,但市场信息披露相对滞后,需要打破地区性壁垒,建立统一平台,形成价格信息共享,及时曝光虚假信息。

  针对一些地区食盐供应紧张问题,相关部门和市场经营者已采取措施。“目前,发生抢购的地区盐业公司已经启动国家和省级储备,实行24小时紧急配送,希望消费者不要盲目囤盐抢盐。”董永胜说。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296]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274]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16]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02]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29]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88]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25]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09]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88]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0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