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向北大推荐陈寅恪,校长问有没有学历?梁启超说没有。又问,有没有著作?仍说没有。校长摇头。梁启超于是说出了一段在知识界流芳千古的话 —— 陈先生虽然没有著作,但是他的一篇文章足以抵得上我的很多著作。
这席话如同将险遭牢狱之灾的左宗棠拯救出来的哪句话“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一样金声玉振。也如同“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诗句一样镌刻在识才用才的历史长卷中。
人过中年的左宗棠不过是巡抚的一个小小的幕僚,但是当他受到诬陷之时,那些爱才的智者却用一句话将一个人才的潜在能量释放在朝廷面前,使之大放异彩,名震天下。
后来左宗棠以老迈的身躯毅然决然地驰骋疆场,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大片领土,使我大好河山完整如初。也成了“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句名言的佐证。
梁启超发现了陈寅恪,向北大推荐了他,事实证明了梁启超的独具慧眼,也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法则——
学历不等于能力。
陈寅恪问题使人不能不想起陈景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所塑造的科学家陈景润的真实形象影响了一代人两代人。至今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陈景润的成功离不开伯乐华罗庚。在陈景润当中学教师不合格,身陷困境的情况下,是华罗庚慧眼识珠,帮助他摆脱了困境。而华罗庚这个从初中生成为驰名世界的大数学家,在他默默无名之时,得益于熊庆来教授的赏识和提携。
是假英雄一定是互相嫉妒的,是真英雄一定是惺惺相惜的。这是一个绝对的真理!
齐白石在成名之前,一次参加画展,作品只是被放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当时已大名鼎鼎的徐悲鸿发现了他的作品。就立即将自己的作品从显眼的位置中换下来,代之以齐白石的作品。而且他还邀请齐白石到大学去讲课。齐白石百般推辞,徐悲鸿万般说服,终于使土里土气的齐白石登上了大学的讲台。
这样的故事即使不是俯拾皆是,也是并不少见。而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这样大放异彩的故事在今天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使“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正成为现实。
我们今天是否需要伯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