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化人生,科技改善生活,那麼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將會產生怎樣的效果?日前成立的『國際藝術科技學院』將回答這樣的問題。學院院長、電機工程博士劉華光表示,他希望讓現代科技為弘揚民族文化服務,在藝術科技這一新領域內培養人才、大膽探索。
劉華光1969年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學位;1995年起任美國能源部國立橡樹嶺實驗室傑出科學家,曾多年擔任加州理工NASA噴氣動力實驗室(JPL)高深研究教授級科學家,負責鐳射光電研究并獲數十項美國専利;2002至2004年,他任臺灣大學電機電腦工程系和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2005榮任南開大學陳省身講席教授。
對於成立『國際藝術科技學院』並在藝術科技這一新領域內進行探索,劉光華表示,他的太太陳虹生長於文藝世家,其父為原濟南軍區政治部前衛歌舞團團長。受到家庭和環境的藝術燻陶,陳虹3歲登臺表演,7歲開始接受民族舞、古典舞和芭蕾舞的正規訓練,並多次獲獎。退休後的他們,希望能夠在美國弘揚中華民族文化,而藝術科技,對他們來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劉光華說,藝術基於情而科技源於理,二者看似不同但其間關係往往是密不可分。例如,在2008北京奧運會典禮中,若無多彩光電科技,藝術表現是不可能令人歎為觀止,這充份說明了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會產生完美的效果。數字化,在音樂方面的運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數字可以在五線譜上隨音符而在空中飛舞,音符的時值、音階的高低,都可以用數字代表;數位的奇妙組合,可以表現出不同凡響的詩情畫意、溫婉壯麗。
事實上,劉光華與陳虹合作,因材施教深入淺出淳淳善誘,已經在探索藝術科技的道路上取得初步成果。他們自創的藝術科技教學法,已經讓一位六歲孩童的算數達到小學畢業的水準,鋼琴按DVD自學可彈奏小步舞曲、小奏鳴曲和黃河協奏曲的片段。這個生動的鋼琴藝術與數學結合的成功範例,讓劉光華和陳虹對於藝術科技的探索深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