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昨日返回其母校清華大學,到他曾任職院長的經濟管理學院出席活動。他一反退休九年來不評論時政的態度,多次高調批評現時的教育制度,指大學出現假論文、基礎教育不足等,又表態反對補貼汽車產業。他還向同學贈送《中國農民調查》等禁書。
昨天上午11時左右,83歲的朱鎔基到達清華經管學院,亦是清華同學的夫人勞安、女兒朱燕來陪同,國務委員劉延東、教育部長袁貴仁隨行。有學生還在網路「直播」了朱鎔基出現的全部過程。
北京清華大學昨天舉行百年校慶,久未公開露面的中共前總理朱鎔基,應清華經濟管理學院邀請出席,受到師生熱烈歡迎(中新社)
校方先安排學生上台發言,與朱鎔基對答,氣氛輕鬆。隨後朱鎔基向清華經管圖書館送出新整理的「朱鎔基講話實錄」一書,這是他任職副總理和總理十二年間的所有講話錄音。朱鎔基說,「讓你們和現實情況對比一下,看看我是不是說的真話、實話。」
朱鎔基說,送出的是試印版,包括很多未公開過的照片和親筆信,但這些還要經過中共中央相關部門審閱才能出版,「批評了別人,總要讓別人辯解吧!」 朱鎔基並指示要送給學生書籍,特別提到要送曾遭查禁的「中國農民調查」一書。 他說,這本書導致很多對他的攻擊,指稅改政策讓農民陷於貧窮,「這本書受到很多國外異見分子的追捧」,送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有批判意識,用事實去對比書中內容。
朱鎔基這趟回到母校清華,一反退休九年來不評論時政的態度,高調批評了一些現象。 朱鎔基告訴清華學子,「我現在每天七點到七點半必看中央電視台,看他們胡說些什麼。」 他並批評很多錢都花在大學,但大學擴大招生政策失誤,出現偽劣論文等,又指教育中長期規畫都是「空話」,讓在場的劉延東和袁貴仁十分尷尬。
朱鎔基又批駁他當年制定的稅收政策被指令地方財政困難的說法,指去年全國財政收入8.3萬億,其中地方收入4萬億,中央返還3萬多億,「中央自己才1萬多億(1兆多),怎麼能說中央把稅都收上去了,收得過多呢?無知透頂啊。當然我們自己也有錯誤。稅收返還的工作做得很不好,要靠地方跑部錢進求爺爺告奶奶才能拿到。」
朱鎔基離開時,有學生高呼「學長好」,朱鎔基則回喊「清華萬歲,清華經管萬歲」,引起學生歡呼。
朱鎔基一九四七年十九歲時考上清華大學。就讀於電機系電機製造專業。一九八四年起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長達十七年。
世界頂尖高校校長聚首清華分享治校經驗(李惠子)
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頂尖高校的校長23日齊聚北京清華大學出席全球大學校長峰會暨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第15屆校長年會,共同分享治校管理經驗。
作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活動的組成部分,全球大學校長峰會暨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第15屆校長年會以“全球社會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為主題,探討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大學面臨的責任、使命和挑戰。來自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130餘所大學的校長出席並圍繞大學治理、教育創新、跨學科研究發展、大學的社會責任、國際合作趨勢、校園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展開研討。
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最缺什么:宽松环境平和心态
缺少对科研、教学的卓越追求
目前国内顶尖大学在学术、科研、教学等各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氛围仍不够,许多人安于现状,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此外,同行之间的纯学术交流和批评不多,缺乏在争议中不断精进的文化环境。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各方面瞄准世界一流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要勇于“与高手过招”,要拥有培养“社会领导者”的雄心和目标。
美国芝加哥大学被誉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摇篮,自创校以来从这里走出了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包括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
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齐默:芝加哥大学崇尚激烈学术论战是高产诺贝尔奖得主的“秘诀”,学生和教师团队始终在“充满挑战性”的氛围中做学术,任何研究成果都必须要经受得起来自多方面的、激烈的论战才能“站得住”。诺贝尔奖得主跟本科生一样,发表任何学术成果也要被质疑、被挑战。
建于1167年的英国牛津大学已培养出以数十位英国首相、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代表的杰出人才。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表示,牛津同样崇尚学术论战,营造并维持“公开、自由、激烈”的学术论战氛围是学校办学精神的灵魂。
汉密尔顿认为,以清华为代表的中国一流大学要致力于在所有的学科、领域都追求卓越。世界一流大学要在教学、科研、教师和学生的质量、文理兼顾等各方面向卓越的标准看齐,只有这样,这所大学才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缺少全球化视野
全球化视野是与会大学校长津津乐道的话题,更是他们心目中对世界一流大学普遍的认定标准之一。许多国内大学校长提到,我国大学在跟踪世界尖端科学技术和最新思想潮流,借鉴发达国家优秀教学制度和经验,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大学的研究成果和价值观要走出教室和实验室,去影响政策的制定、增加社会财富、让知识传播得更加广泛。在21世纪,只有全球化的世界一流大学才能有效地实现大学创造新知、教育人才、影响国际的三大职能。”汉密尔顿说,“世界一流大学要培养国际公民,使学生成为国际事务的领导者;要培养能够领导21世纪潮流的人才,一个没有全球化视野的人不可能成为引领时代的人才。”
这位校长说,世界一流大学要做到学术研究的全球化,应广纳国际优秀人才,在一所大学中聘任来自不同国家的顶尖学者,智慧的碰撞将创造出震惊世界的新发现。他建议,应让大学成为汇聚全球各国学生和学者的平台,并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
缺少宽松环境与平和心态
近年来,针对学校被管得过死,学术、科研、教学等方面缺乏宽松环境和自主政策的现状,众多中国大学不断呼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制约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最主要因素是办学体制问题。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对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处理好与大学间的关系,将办学自主权真正放到大学手中,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此外,校长们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长期的过程,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多位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校长谈到,他们的学校都是经历了漫长历史岁月的沉淀才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牛津大学校长汉密尔顿表示,牛津用了800多年才拥有目前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此外,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一批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均是历经数百年时间才建成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发展是长期的事业,浮躁、急躁是无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李江涛 孙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