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国内部分蔬菜滞销,蔬菜价格暴跌,农民赔掉不少钱。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农民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暴露无遗;在这轮菜价风波中,单家独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同样显示了其弱不禁风的疲态。那么,美国的农产品市场如何保持价格稳定,他们的农民又怎么抵御市场风险?我们的报道,或许能提供一个新颖的角度。
一人种地数千亩
在我国,一个人种植100亩地已属罕见;但在美国,一个人种植五六千甚至上万亩土地的情况比比皆是。最近,记者飞赴美国实地探访发现,美国的农夫一年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花在土地上,不仅如此,他们同时也是机械师、会计、投资者,有的甚至已是“千万富翁”。
美国的农业模式适合移植中国吗?美国农民的今天,是否中国农民的明天?
3月的佛罗里达州温暖如夏,美国一年一度的农产品经典年会在海滨城市坦帕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场主和各大粮食协会的头头们会聚,交流着对市场的看法,农场主们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试图从中寻找任何能帮助预测粮价走势的蛛丝马迹。
在会场,记者随机发放问卷,调查了近10位农场主,发现他们的农场规模大约在3500亩至2.5万亩之间。据会议新闻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与会农场主们的农场平均规模约为1.4万亩。来自美国奈伯拉斯卡州的女农场主黛比的农场只有3600多亩,不过与她同行的格雷格则表示,自己的农场规模比较大,达到2.4 万亩,一半是买来的,一半是租来的。土地采取轮作的方式,1.2万亩种玉米,1.2万亩种大豆,全靠自己和两个儿子耕种,只在农忙季节雇一个工人。
鲍尔·杰斯基是伊利诺伊州格兰迪县的一个农场主,农场规模在2.2万亩左右。他表示,自己的两个儿子在芝加哥上班,土地全靠自己夫妇和妻弟夫妇四人种植,只在收割时节请两个工人帮忙。
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格劳伯对记者表示,目前美国大约有200万的农场主,其中大约只有15%的农民是专职的,他们生产85%的农产品,其他农民是兼职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其他工作。
收入堪比中产阶级
在美国,农民家庭年收入十几万美元,可与城市中产阶级媲美,而生活却比城市上班族更加自在。鲍尔说,去年秋天产量不是很理想,但谈起自己的收入,他仍一脸骄傲:“由于农产品价格大涨,去年我们的收入翻了倍。”2.2万亩土地给他们两家人带来了50多万美元的收入。如果将机器维修、折旧费等全部花销去除,鲍尔和唐纳夫妻两人去年的净收入是11.5万美元。
唐纳·杰斯基告诉记者,就去年的收入而言,即使在美国中产阶级中,他们的收入也不算少。事实上,经过多年的积累,鲍尔夫妇买了2200亩土地,如今,这些土地价值160万美元左右。
而格雷格显然已经依靠种地成为“千万富翁”。在过去30多年里,他会将自己的积蓄用来买地,目前自己拥有的1.2万亩土地,都是自己分批买入的。如今,土地的租金每年可以高达每亩33美元~50美元。如果卖的话,这些土地的价格在每亩660至800美元。记者算了一下,他拥有的1.2万亩土地,价值高达 900万美元左右,显然已成为千万富翁。
天天盯着期货价格
鲍尔农场的生产机械和谷仓的投资,需要约150万美元,而每年生产经营所需的日常花费,一年需要200多万元的经营投入。他们如何获得如此大的投资资金呢?
鲍尔介绍,他们种地需要的大部分资金是从银行贷的,几乎所有农场主都会和两类银行合作,一类是小型的私有商业银行,另一种是叫做农业信贷体系的合作银行。日常的营业贷款一般会向小型私有商业银行借,购买机器、建仓库和土地所需的一次性投入,则会向农业信贷体系借长期贷款。
“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学习了解市场,还会到处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以了解最新的信息,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销售价格。”鲍尔说。他介绍,该地区活跃着五大粮商,他们每天都会进行三次报价,出售粮食时他会和粮商们讨价还价,比较价格。
为了尽量提高出售价格,鲍尔表示,他每天都会看期货价格,并在价格较高时通过期货市场提前卖出尚未收获的产品,锁定价格。
他介绍,因为价格好,目前美国70%的农民已经卖掉了存货,不过他去年收获的大豆、玉米,有80%被储存起来还未进行交易。“我看好中国还会购进玉米,价格还会上涨。”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农场主都和鲍尔一样,会利用期货市场锁定价格,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场主们是一支活跃的力量。美国玉米种植协会行政总裁理查德·托尔曼告诉记者,美国农民每季度都出售农作物,以便平均价格。同时,农场主也投资期货以对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