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弗里德里希-米舍研究所:记忆准确度奥秘得到破解 “突触结构”起关键作用
弗里德里希-米舍研究所:记忆准确度奥秘得到破解 “突触结构”起关键作用
作者:黄堃 | 2011/5/8 16:41:16 | 浏览:3107 | 评论:0

  经常把朋友的名字张冠李戴,或是把事情弄混?这也许是因为你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正在经历生生灭灭的变化。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种变化会使得记忆准确度随之改变,相关成果或许可用于治疗一些与记忆有关的疾病。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刊登报告说,瑞士弗里德里希-米舍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观察实验鼠大脑结构变化时发现,如果实验鼠进入某个房间后遭到电击,它就会记住这个遭遇,再进入这个房间时就会表现出恐惧,而在其他相似但不同的房间中却没有这种表现。研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实验鼠大脑中相关神经元周围多出了许多突触结构。

  不过,实验鼠的记忆准确度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在遭电击两个星期后,即使是进入相似的房间,它也会表现出恐惧,这说明被电击的记忆还在,只是大脑开始把相关环境混淆了。研究发现,这时其大脑中相关神经元周围的突触结构逐渐消失。

  但如果再让实验鼠回到最初遭电击的房间,其相关突触结构会重新建立,记忆再次变得准确,再进入其他房间也不再表现出恐惧。研究人员据此认为,突触结构在大脑记忆中起着确定事件背景、保证记忆准确度的作用。

  有专家认为,这是迄今在大脑结构与记忆关系上取得的最大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帮助治疗一些与记忆有关的疾病。

 

相关报道:科学家记录到 - 记忆新事物如何改变大脑结构(英国每日邮报)

  目前,科学家已观测记录到当大脑学习新鲜事物形成新记忆时,大脑结构的变化状况。

  这项研究显示大脑记忆系统是如何运行的,甚至可能导致恐惧症和痴呆等状态的消除。该研究是由意大利、德国和瑞士神经系统科学家组成的一支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完成的。

弗里德里希-米舍研究所:记忆准确度奥秘得到破解 “突触结构”起关键作用
变化:研究人员记录大脑新神经突触如何形成,以及当大脑学习某些新事物时大脑结构所发生的变化

  由于恐惧等一些记忆可形成一种强烈永久性记忆追溯,研究人员证实发现恐惧症和焦虑症状的分子基础。他们通过研究老鼠观测到其大脑细胞释放的信号能够激发即时和长期记忆储存。

  脑科专家皮吉奥吉奥-斯特拉塔说:“多数大脑细胞信号发送至位于不同大脑皮质层部分的永久存储区域,而其它信号基于抑制神经突触而存在组织差异。当我们必须记忆一些事情时,大脑中的海马体或者小脑会有选择性地进行记忆。”

  图像首次显示大脑记忆时大脑在结构和组织上为了更好地进行记忆而发生的变化,当大脑回忆某些事物时,神经细胞将加长其细长的轴突,彼此进行沟通联系建立新的突触。

  大脑能够很快回忆起恐惧害怕,当这些“记忆”离开强永久记忆追溯。斯特拉塔博士强调称,我们能看到短暂的记忆通过“巩固”处理过程变成长期永久记忆,这需要大概几天时间。

  他指出,这项研究提供记忆功能的开创性信息,并为进一步发现恐惧症和焦虑症分子功能做好准备。

相关文章:『记忆
『生物医学』 荷兰内梅亨大学研究发现:可用电休克疗法 “删除”痛苦回忆 2014-03-01 [2007]
『生物医学』 美国叶史瓦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捕捉到老鼠大脑记忆形成过程 2014-01-30 [3809]
『学人动向』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神经学家陈楚研究发现:用大麻有助抑制记忆丧失 2013-12-04 [2629]
『科技前沿』 麻省理工学院首次制造出可弯曲的、有形状记忆的微陶瓷 不会破碎 2013-10-08 [2123]
『生物医学』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直接刺激大脑特定区域可生成新记忆 2013-09-11 [2473]
『生物医学』 京都大学最新研究发现:多巴胺与记忆力密切相关 2013-08-10 [2284]
『学人动向』 麻省理工刘旭实验显示:记忆可编造移植 2013-07-27 [2647]
『生物医学』 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卫生科学中心:“训练”细胞可逆转大脑记忆减退 2013-04-21 [2252]
『生物医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睡眠质量下降导致老年人记忆力减弱 2013-01-31 [2552]
『学人动向』 白云教授首次揭示:绿茶中所含的EGCG提高学习记忆机理 2012-10-31 [2532]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蹊跷!美国亚裔女性多种癌症发病率飙升!医生也无法解释原因… 2025-04-02 [92]
这个部位越粗,寿命就越长!不是大腿!赶紧自测一下吧 2025-04-02 [47]
我是哈佛大学急诊科医生,长期大量服用这三类药物,或将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脑损伤 2025-03-27 [157]
《自然》:mRNA疫苗打造超长待机抗癌T细胞!RNA新抗原疫苗可激活胰腺癌中的T细胞,激发针对胰腺癌的长期免疫活性 2025-03-27 [118]
英国同卵双胞胎颠覆实验:狂吃脂肪 VS 猛炫碳水12周,结果震惊所有人! 2025-03-22 [216]
在海外,“倒爷”撑起创新药半边天 2025-03-22 [207]
背薄一寸,年轻十岁! 2025-03-10 [590]
人类首次发现逆转衰老的“总开关”!科学家揭秘细胞返老还童密码 2025-03-07 [711]
《自然》重磅发现:阿司匹林还能阻止癌症转移!作用机制找到了 2025-03-07 [660]
斯坦福神经科学家:认知训练是一生要做的事,给普通人的认知训练手册 2025-03-03 [81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