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准备不足、遭掮客欺诈、被空头“猎杀”,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黄金时代即将结束。对于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段大起大落的经历是一段宝贵的财富。
进入六月以来,在美国悲观的宏观经济大环境中,扎堆来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笼罩在由造假丑闻引发的信任危机阴霾中。这是那些将美国看做资本圣殿的中国企业主们始料未及的。就在本周二,中国概念股再次经历“黑色星期二”,目前已有百余支中国公司股票被美券商尤其是盈透证券列为保证金禁买名单,给梦想一夜之间“乌鸡变凤凰”的中国概念股泼了冷水。 此次中国概念股喋血美国资本市场的游戏中,上演的是一场资本江湖中的千术大战,暴露了背后长长的灰色利益链条。
不可否认,一些来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尤其是一些“借壳上市”的公司,在财务报表与业绩上弄虚作假,无中生有,应当受到谴责。但多年来也有很多美国人参与了欺诈,包括一些律师、会计师和投行家。同样,随着美国证监会调查的深入和更多造假中国公司的曝光,公众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绝非单纯的会计行业操守问题,而是一条附生在上市过程的利益链。
中国企业方面,就像任何新兴市场一样,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欺诈、诈骗行为和公司管理丑闻。由于中国概念股停牌、退市数量出现增加,有关中国公司负面言论也甚嚣尘上。华尔街做空、互联网泡沫、财务造假等负面消息和“跌跌”不休的股价,恶性循环困扰着中国概念股。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曾意味着“奇迹”,2005年百度登陆纳市时,单日涨幅超过350%,创造了一个纳斯达克“神话”。曾几何时,一批中国概念股却“喋血街头”,这与中国公司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缺乏认识有着必然关联。中美资本市场的重大区别在于股票公开发行时,中国实行排队审批制,美国却是注册登记制,而且在OTCBB(场外柜台交易系统)买壳甚至不需要门槛,任何公司只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经审计的最新财务报告就可买壳交易。因此,上市成本低、时间快、 100%成功、本小利大等等就成了掮客们忽悠想来美“圈钱”的中国中小企业主借壳上市的最大诱饵。但在上市后,却对美国资本市场上由证监机构、会计公司和民间机构构成的严密监控网络没有充分准备。
其实,中国公司在美频频曝出造假丑闻,除因其急于上市、仓促应战、准备不足,因而未能很好地熟悉美国资本市场游戏规则外,还因为美国市场有大量专业做空的投资者设置圈套来“猎杀”赢利。猎杀者赚得盆满钵满,中国公司除了要面对接踵而来的诉讼和索赔,更欠下了一笔难还的诚信账。此次中国概念股,尤其是那些中小公司遭看空者密集抛售,始作俑者自然是那些曾帮助中国企业在美买壳上市的掮客有关。
更令人惊奇的是,广州《南方周末》援引前中国证监会官员的话说,“骗人骗得最狠的,还是华人。”华人掮客们深谙中国官场、商场的潜规则,摸准了地方官员追求政绩标杆的心态,在后者的推荐或陪同下,走访、物色当地企业,甚至能当场即签下《赴美上市意向书》。
与之相较,中国企业的千术则在一开始便输了,不过,这些在中国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的高管们,却未必影响圈钱脱身的初衷,股票停牌、公司破产后,真正被骗的,是二级市场的公众投资者,尤其是包括华人在内的散户。
因此在股市的江湖中,当造假的中国概念股遭遇集体猎杀之际,人们有理由期待,那些帮助其造假的掮客们,也受到制裁。惟其如此,商业土壤才能更为健康。
可以预见,本轮千术大战之后,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黄金时代将会结束。接下来却这些已经登陆美国股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将可能面临着一场更大的大喜大悲,现在的起落还仅仅是感冒的一个喷嚏。中国海外上市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历程,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笔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