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人才交流
关键字  范围   
 
中印现海归潮 美国闹人才荒 美大学校长称:很多中国人才“脚踩两只船“
来源:法制晚报 | 2011/6/19 16:16:14 | 浏览:3477 | 评论:0

  如今,全球高科技中心美国硅谷已抓不住“老外”的心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和印度人才更愿意回到祖国当“海归”。

  美国最大的报纸之一《今日美国》近日的报道就写到,随着美国收紧移民政策、生活费高涨,以及在中印等国更好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外来科技人才回到自己的国家发展。

  对于这一股“海归”大潮,今晨,美国俄勒冈大学副校长斯丹凝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海外人才归国的形势在改变,但是目前的情况还不理想,很多中国人采取了“脚踩两只船”的办法。中国也正在想方设法,与发达国家进行“人才争夺战”。

中国七成“海归”就职于高科技领域

  中国在全球科技人才竞争格局中,一直扮演着“人才输出国”的角色。但在中国国内,高端科技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远不及发达国家,而填补这一空白的多是海外归国人员。

  2009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大多数成功创业的“海归”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其中,从事互联网、IT和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工作的“海归”占到了70%以上。还有20%的“海归”的工作集中在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领域,5%左右在制造领域。

  斯丹凝指出,在美国,很多来自中印的人才纷纷选择回国,因为此时正是新兴经济体发展的大好时机。

  而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回国既能获得政府相应的支持,也能吸引美国的投资。

  对于“海归”在中国科研中担当的角色,斯丹凝说:“他们是中国科研系统的一种催化剂。‘海归’具有改革性的影响,能推动中国的创新体系达到更高水平。”

中国“海归”人数变化

  时间节点  出国留学人员总数  回国人员人数

  2010年底  190.54万人    63.2万人
  2009年底  162万人      49.74万人
  2008年底  139.15万人    39万人
  2007年底  121.17万人    31.97万人
  2006年底  106.7万人    27.5万人
  2005年底  93.34万人    23.29万人
  2004年底  81.48万人    19.8万人

中外企业正在上演“人才争夺战”

  海外人才回国的主要原因,斯丹凝说:“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据介绍,很多在美国大公司就职的中国人,逐渐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建立自己的公司。

  而通常情况下,他们都会和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合作,以更好地吸引资金。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有这种想法的都是工程师或者科学家。

  不过,斯丹凝指出,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中国人都采取了“脚踩两只船”的办法——一只脚跨在美国、另一只脚放在中国。

  “因为有些人想让他们的孩子在美国接受教育,有些人是配偶不愿意回国,还有些人则是不适应中国的工作环境。”他说。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最好”的人才是不会回国的。因为他们在国外已经有很稳定的保障和一定的社会地位。

  所以,斯丹凝指出,尽管海外人才归国的大形势在发生改变,但至今为止,这种改变还不理想,这些“海归”还不是“完全转移”回到了国内。

  目前还出现一种新的情况,那就是中国企业和科研组织正在和外国企业展开竞争,抢夺同一水平和类型的人才。比如华为、联想等高科技公司,如今就和英特尔、思科和高通等公司展开了激烈的人才竞争。

  斯丹凝认为,高端科技人才的短缺,使中国正在与发达国家进行“人才争夺战”,为此中国政府也在通过多种鼓励和吸引的办法,从国外找寻高端的科技人才,吸引其回国就业。

中国巨变震撼海外华人

 经营纽约市景点门票的袁鹏不久前回到北京给父母扫墓,刚刚归来的他表示,他对北京的巨大变化只有两个字描述:震撼!他说,他在北京已经找不到北了普通话摸不清东西南北的意思,心里很失落,感到回不去了,因为童年的记忆全没有了。上海籍移民吕玉新博士几年前回上海探亲时发现,上海的变化实在太大。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他表示,由于中美之间文化差异,他感到自己两头不是人 
  不仅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变化巨大,一些中国的中小城市及乡镇也同样如此。纽约华策会小区拓展专员郑杨超十年前从福州马尾移民美国,最近几年回国几次。她说,出国时,家乡是旧房子,现在到处在拆迁,都不认得了。温州籍移民方银生是温州市七都镇人,1995年赴美谋生,2010年回到七都镇探亲时找不到家,因为小路没有了 
  华人失落 心理受冲击 
  家乡巨变带来的不仅是兴奋,而且更有失落。有华人发表文章称,一名加拿大华裔青年回到中国并未找到自己的根。青年说,在这段带着祖辈记忆的特殊旅程中,爷爷姥姥唠嗑述说的家乡,早就在过去某个时间点上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这个他们根本不熟悉的老家,不只是建筑,不只是老家的宅子,整个环境和人们也因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有了不同的发展。那个魂牵梦系的家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沙斯曼(Nan Sussman)博士是纽约市立大学史泰登学院心理学教授,多年来一直研究世界各地移民的回归现象以及这一过程对移民心理及文化冲击。她接受采访时指出,导致失根有两个原因。一、中国变化太快,人的流动也太大。当移民回到他们家乡时,家乡变了,人也变了,许多东西移走了。二、移民本身也发生变化。他们已经适应在美国生活,其思想和行为已与过去不同。他们突然感到对家乡不能适应。纽约华裔心理医师金晓春博士指出,有些人有失根感,而有人则没有。产生失根之感是因为这些华人仍保留中国文化,而没有失根之感表示他们已经认同美国文化。
  无法回头 适应美环境 
  今年48岁的温州移民叶新云200112月移民美国,20081月回到温州市探亲,感到温州市变化太大,不知道怎么找路。楼高了,路宽了,交通也方便,人也变得文明了。但他有点失根的感觉。现在,他们一家人都在美国,回到中国只是看看父母。过去,他在中国做建筑,现在美国做生意。他表示,虽然中国发展很好,他也没有后悔,因为美国也不错 
  今年50多岁方银生表示,他现在是出家容易回家难,这辈子回不去了。他说,老家镇里的居民“80%在国外,如意大利、法国和美国。他出来后,先在一家华人衣厂打杂,现在一家华人蔬果超市卖肉。他说,家乡人现在生活很好,有人还请保姆。村里人早晨去餐馆吃早点,午餐买熟菜吃,都不做饭了。他不后悔来美国,因为儿子和女儿在这里发展很好 
  纽约市健康医疗总局市场代表蔡韦仪说,她是客家人,上世纪80年代从广东惠州移民美国,1998年回国时感触很大。我借辆自行车,在惠州城到处转,但是找不到过去那种感觉。她感到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她说,许多华人经常回中国,主要是做生意。 
  金晓春认为,失根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由于中国变化太快,许多华人移民回乡后对一切感到陌生。变化包括路找不到,四周冒出许多高楼大厦。如果有人感到没有变化,才会奇怪。他说,有人回到中国后,父母不在了,亲戚也不热情,吃的东西也没有过去的味道,导致失根感。有人在中国没有近亲,就在美国扎根了,也属正常现象。移民的过程就是文化的适应 
  环境差异 无共同语言 
  纽约法拉盛图书馆副馆长邱辛晔过去几年曾经两次回到家乡上海,发现过去住过的房子都没有了。他回国主要是参加同学会,参加同学会有寻根的感觉。但是,与那些国内的同学对话,他发现双方存在很大的距离,大家关心的内容不同,想法不在一条轨道上。他说,中国人喜欢寻根。目前,中国大陆掀起寻根热。许多人回到自己的老家寻亲,编撰家谱。他们生活好了,也有空闲时间。美国华人组织的寻根夏令营一个接着一个。他认为,如果从基因角度讲,纯种的中国人很少,大家都是杂果拼盘 
  吕玉新博士在1970年就从上海下放到北大荒,1978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日语系。他在日本从事过学术研究,后在纽约圣若望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获得世界史博士学位,现在几所大学担任教授。2009年,他回到上海,并到北大荒访问。出国多年后,他回到中国感到很不适应,对中国不习惯了。他说,这种不适应是由人际关系和体制不同带来的。他觉得自己既有中国文化,也有美国文化,把中美文化混在一起了。他举例说,曼哈顿的高级厨师做的菜肴不同在调料的不同,厨师用不同的原料配制调料,关键就在这调料上。我就像这个调料 
  同时,有些海外华人在设法保持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位作者在文中描述加拿大一华裔青年回到中国的观感。在中国,我好像到了外国;回到加拿大,我似乎回到中国炎黄子孙在海外努力守住祖先留下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但是中国却大踏步地走向西化 
  四种情况 认同美文化 
  金晓春说,华人移民在认同美国文化上大致分为四种情况:认同中国文化、认同美国文化、既认同中国文化也认同美国文化以及既不认同中国文化也不认同美国文化。他指出:最后一类人被边缘化,生存比较困难 
  前两类华人属于单项认同。他们接受一种文化,或者坚持中国文化而抗拒美国文化,或接受美国文化而放弃中国文化。许多华人来到美国就住在唐人街,一句英文不会,完全是中国思维,拒绝美国文化。这些移民比大陆的中国人还中国,但他们回到中国大陆也看不惯。他说,一部分高学历的华人很快融入主流,子女不讲中文,有的家长骄傲地称我的孩子只讲英语,将来要找美国对象。他们的代价是牺牲中国文化。他认为,如果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满足,也可以 
  他认为,比较理想的是第三类人,即双向认同。他们既接受美国文化,鼓励子女交美国朋友,也不放弃中国文化中的好东西。他们对两种文化都认同,在学习和工作中容易如鱼得水,既有美国朋友,也有中国朋友。他们参加中国人的新年庆祝活动,也去美国人的教会祷告 
  香港学者蔡昌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移民。他在《新移民论:社会学的见解》一文中说,学者们提出六大类海外华人移民。一、落叶归根,即旅居者心态;二、斩草除根,即完全受移居地同化;三、落地生根,即适应移居地社会,定居过日子;四、寻根问祖,即追寻及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五、失根离祖,即处于流放状态,如漂泊的知识分子与祖国的根断了联系;六、再生重根,指跨越国家疆界,不愿安居和生根在任何一个国家。 
  边缘化者 处境最糟糕 
  金晓春说,有的华人在美国被边缘化,其特征是既不认同美国主流文化,也不认同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他指出,这些华人离开中国是因为对中国某些地方不满,如有人与工作单位领导关系紧张,负气离开。但是,他们到了美国以后,发现美国也不尽如人意,成为边缘人。 
  边缘化的人最糟糕。他们没有中国朋友,也没有美国朋友,喜欢抱怨,也不参加华人社团。他们不投入小区活动,也不做义工。因为天天不开心,结果患上忧郁症。我有的病人是这类边缘人,抱怨中国不好,美国也不好。一些人回到中国后又回美国,有人甚至来回好几趟,感情最痛苦。他说,完全美国化的人回到中国也不习惯,但不会太难受。而认同中国文化的人能否回国发展得很好,也很难说。目前,在美国华人移民中,这几部分人的比例各占多少尚不知晓,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资料。 
  生根寻根 观念大不同 
  近年来,美国华人掀起回中国寻根热潮。每到夏季,华裔青少年寻根团陆续飞往中国大陆,让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孩子回到父母的祖国寻根。与此同时,一些移民美国多年的华人也开始回乡探亲,满足多年来的思乡之情。 
  邱辛晔表示,他的感觉与寻根的人恰恰相反。他说,许多华人感到失根,是他们太讲究落叶归根,对家乡的感情太强烈。华人的根究竟在哪里?人的根实际上是文化,是传统。他的想法是落地生根。他还写下诗句,表达自己的心境。该诗的最后两句是:故国长辞去,美洲开我宗。他说,别人是祖宗在哪,根就在哪。他的观点是,子孙在哪,根就在哪。他说:根不要跟着祖宗走,而是要跟着儿孙走。我们的儿子、孙子将来都是美国人 
  许多华人存有过客心态,对当地小区不关心。他说,这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华人小区的人数明显减少,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他认为,很多华人实际上已有身份,但是不想登记。他们人在这里,心在中国,就像关羽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 
  子女婚姻 成文化指标 
  对子女婚姻的态度是检测华人父母接受美国文化程度的一个指标。黄琼华说,过去华人在美国受到种族歧视,地位低下。由于排华方案的限制,华人不能购置房产,不能做联邦雇员,也不能与白人通婚。许多华人只好回到中国结婚,也有的华人与非洲裔通婚。 
  美国白人实行一滴血政策。如果白人祖先与黑人通婚,那么后代就是黑人。华人也是一样。这些华人与黑人混血的子女也很难找到华人配偶,只有和黑人通婚。最后,他们就融入黑人小区中。她曾经见过带有中文姓氏的黑人,感到很奇怪。这名黑人表示,他在华埠出生长大,但是父母让他在杂货店后面工作,不让外边人看到。黄琼华说,许多华人父母希望子女和华人结婚。但是,住在美国中西部的华人就很困难,同学和邻居都是白人,子女交的朋友也都是白人,于是家长很紧张。有的父母甚至把子女送回中国大陆,希望交个中国朋友。 
  福州籍移民郑杨超说,她的乡下同学基本上都来美国了,福州城里的青年人都留在当地。她现在很少与同学联系,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她透露,在美国读大学时,也有白人同学喜欢她,但是遭到父母的反对。她说,比较理想的男友应该和她的情况差不多。 
  金晓春说,有的华人父母只接受中国文化。如果女儿找个白人,会受到家长排斥。如果女儿找个西语裔或者非洲裔的对象,那就要父母命了。他曾经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个十几岁的华人女孩找了一个西语裔的男友,父母知道后,把女孩押送回中国。有的父母甚至因子女找外族裔的朋友而与子女断绝关系。他说,一些西化的家庭在家只讲英语,交的朋友也都是美国人。因此,他们的子女将来会和白人结婚,不会找中国男友。有份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美国出生的华裔女性和外族裔结婚的比率占到59.5%
  中国崛起 华人渐自信 
  黄琼华认为,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华人子女为了融入白人社会,不讲中文,只讲英语。有的华人家长给孩子带米饭便当,但是孩子不要,因为吃米饭会被同学耻笑。但是,60年代中期美国黑人掀起民权运动。受其影响,亚裔开始觉醒。他们开始相信,黄皮肤就是美,吃米饭是正常的 
  华人的意识随着民权运动逐渐觉醒,也认识到,语言也是人权。纽约华埠曾经出现义和拳组织,反抗英语的强权。中国崛起后,美国华人开始恢复自信,拥抱中国文化。过去2030年,中国大陆新移民涌入纽约华埠,主流社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的中文热,加上中国经济起飞的大背景,中文成为主流语言。但是,大多数研究华人的学者不会中文 
  她说,华人子女都有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她的女儿在美国中西部长大,同学都是白人,女儿也认为自己是白人。她的学校请我去演讲,女儿装作不认识我。后来,女儿参加学校演出,扮演一个角色,被同学认为有外国口音。实际上,她女儿的英文很地道,但因为肤色的原因,被认为具有戏中角色的口音。这件事让她的女儿出现华人意识,承认自己是华裔,要求参加华裔俱乐部。女儿后来想通了,世界不是白人的世界,世界的规则也不是白人订的。她认为,华人子女的族裔觉醒很重要,人人都要过这一关。 
  梁志英(Russell Leong)是美国出生的第三代华裔,家族来自广东新会。他目前是洛杉矶加大(UCLA)英语系副教授,教授小说和诗歌写作,出版过多部小说和诗歌,并担任该校的亚美学报季刊编辑长达33年。他认为,人的根实际上是心理上的想法,不一定要有一个物质载体 
  在旧金山华埠长大的他在1984年第一次回到中国,参加中山大学召开的海外华人文学会议。看到那么多人讲中文,觉得讲中文并非低人一等。他认为,美国华人小区与中国密不可分。中国强盛后,美国华人在经济、政治上的地位逐步提高。回到中国后,我觉得自己是个华人,也是个美国人 
   抗拒同化我的唐人街 
  梁志英在15岁时出版《我的唐人街》画册,描写旧金山唐人街的情况。他说自己具有小村意识,把唐人街视为自己的故乡。每次到外地出差,我都要打听当地有无唐人街。然后,他就去当地唐人街买酱油、醋、面条和茶叶等。吃过一碗面条,感到很满足 
  香港学者蔡昌认为,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是华人对抗同化的一种方式。他把移民融入新社会粗略分为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种模式。前者指少数团体采取多数团体或主流社会的价值和行为标准,最后被多数团体所吸纳;后者则是各族群彼此适应,共同生存。 
  在日常生活中如购物、娱乐和语言沟通等,华人移民主要在自身族群圈子里,造成华人一直独立于主流社会。不过,近代社会逐渐舍去上述两种融入模式,改而提倡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赞成社会应具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应予保护。他指出,多元文化社会加上文化融入和身份认同因素,都会衍生华人的失根、寻根和重根的身份追寻过程。不管是经过同化、顺应或多元文化移民,还是变成落地生根的居民和落叶归根的旅人,大多会经历过被主流社会排斥的痛苦。他认为,未来的地球村将更会是一个移民的世代。事实上,推动多元文化和共融文化会是走向文明世界的愿景。

相关专题一:『海归
『考察访问』 团中央、全国青联关于举办“2011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的通知 2011-11-28 [3930]
『人才交流』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应邀参加2011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 2011-11-16 [4669]
『人才交流』 激发海外人才回国热情 “千人计划”影响深远 400专家齐聚太湖峰会 2011-09-30 [3182]
『创业就业』 美国海归月薪1.5万元仍用光 需合理规划实现买车买房 2011-06-19 [3378]
『签证移民』 海歸一家兩籍 避稅高招 2011-06-09 [3401]
『社区动态』 欢迎您参加“海归-海外人员的归国动机/因素调查” 2011-05-09 [2959]
『海外留学』 居美大不易 中國海歸破紀錄 2011-05-12 [2510]
『百家论坛』 娶海归女生做老婆的十大理由 2011-05-11 [3429]
『国内动态』 中国政府建立“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盟” 海归将获全方位服务 2011-05-10 [2727]
『签证移民』 美国移民走到十字路口 中印两国“海归”成潮流 2011-05-04 [2632]
相关专题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海归
『海外留学』 留英学生实习多投奔华人公司 和雇主关系难平衡 2013-06-01 [2016]
『创业就业』 海归创业感想 - 同最新上岸的海归分享 2013-05-08 [2190]
『国内动态』 白领海归的中年危机:镀金饭碗也有敲碎的一天 2013-05-01 [2512]
『学人动向』 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5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2012-06-05 [3148]
『大陆评述』 外籍华人在中国:或许没有中国心,却有张中国脸 2012-06-03 [3067]
『人才交流』 选择坚守或重新适应:回国成海外人才绕不开的选择 2012-06-03 [2671]
『海外留学』 毕业归国季 海归学子觅职须认证学历学位 2012-05-13 [3228]
『内外互动』 望洋兴叹:海归路 该怎样走?- 亲身感受「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 2012-03-25 [3324]
『学人动向』 美国海归落选中科院院士 国籍被认为首要原因 2012-03-23 [2737]
『签证移民』 海归派、上海侨办副主任蔡建国:上海籍华侨华人已超百万人 2012-03-06 [6765]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人才交流
浦东新区签发首张《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 2024-11-03 [224]
美媒揭秘CPT暴利背后的真相!是留学生的续命神器还是定时炸弹? 2024-10-27 [372]
高薪引才,高端育苗!国防科技大学“拓天”海外优青引育工程诚邀全球英才! 2024-10-27 [399]
教育部新规下,在职博士的困境与出路 2024-08-21 [257]
GPA仅仅相差0.02?浦东VS浦西,谁才是SAS的学霸天堂…… 2024-08-21 [273]
恐怖!这几年的博士扩招有多离谱? 2024-06-20 [1489]
重磅引才!@2024海外优青,海南大学等你加盟! 2024-01-25 [166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23-2024年招聘公告 2023-11-13 [2034]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介入中心诚聘(副)研究员、博士后 2023-11-13 [1658]
深圳大学高密度城市韧性与绿色发展团队诚招博士后 2023-11-13 [154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