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业区南京路上的人群。我们首先访问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教授奎尔奇(John Quelch)。奎尔奇教授对东西方企业有独到的见解,曾任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中国国内一家顶尖的商学院。
奎尔奇描述了在中国营商的五种常见误解和“神话”:
1、中国消费者不爱消费
只要在上海的南京路上逛一逛,就会发现上面这句话显得可笑:中国很快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去年法拉利(以及许多其它高端汽车品牌)在中国的销量比全球任何一个市场都要多。
当然,中国人口数量比美国多出不止四倍,但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大约三分之一,而美国则达到了三分之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年收入不足5,000美元的人占中国人口90%,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充满了风险。
最大的风险就是生病,因为中国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医院往往要求患者预付现金。经济增长延长了中国百姓的寿命,但中国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意味着许多中国老人无法享有传统的家庭奉养,也没有数量可观的养老金以安享晚年。
所以结果就是,相比美国人,中国人不得不未雨绸缪,将收入中的更大比例用作储蓄。
现在,中国政府正投入巨资进行医保改革,给更多居民提供医疗保障,此举将让中国消费者极大地增加国内消费。如此一来,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将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
2、中国消费者不爱社交
在中国,竞争非常激烈。在一个高速流动的经济中,这意味着你所展示的品牌象征着你的地位和价值。这也意味着当有一百名资质相同的申请者竞争同一份工作时,你的关系或人脉将成为制胜的决定性因素。
虽然Facebook 目前在中国无法运营,但中文社交网站比比皆是。事实上,市场调研机构TNS最近的一份研究显示,2.65亿的中国人每周平均花5.6个小时浏览社交网站,其中54%的人每天都要浏览。平均每名中国社交网站用户的好友数量为67个。对于一个品牌的新产品信息或受到的批评在网上的传播速度而言,这个数字意味着强大的影响力。
此外,中国团购市场的发展速度在全球排名前列。中文在线购物网站淘宝网能为一群互不相识但却同时看中一款汽车的消费者谈下一个优惠的价格。Groupon和其它公司正在美国推广这种商业模式。
3、中国人能模仿但不会创新
通过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经济急速发展。中国接受西方公司的订单,按西方的技术标准制造产品。当然,一些中国公司回避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还有的公司利用晚上和周末在同一家工厂中制造假冒产品。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几乎每一门类的商品中,中国工人和管理层都在向全球市场输送品质卓越的产品。现在,由于东部沿海省份和珠三角地区工资和生活标准的提高,技术含量低的工种正在向中国内陆欠发达省份转移。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向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转移。
中国经济能否调整到更重视知识创造和服务业?有三大理由可以对此感到乐观。
首先,中国人曾迅速适应并利用了制造业提供的大好机遇。很多中国公司已成为加工制造业的行家里手和创新者。中国人所具备的竞争力、适应力和灵活性会让他们再次适应这次改变。
其次,很多中国公司都十分愿意通过打造自有品牌和投资于研发而在价值链上占据利润率更高的位置。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以及中国在太阳能产业不断增加的优势即是这方面的例证。
最后,从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的理工科博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另外还有一大批在海外受过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准备加盟新的知识创造型企业。
4、中国经理人不会全球化
中国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长机遇,一百年前的美国即是如此。但问题是,我们如今生活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当中,中国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都知道,哪些国家经历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下降这一余震。此外,中国政府极其渴望把部分以美元形式存在的贸易盈余进行再投资,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
为了获得成功,大多数中国经理人都知道,他们要培养一种放眼全球的大视角,如有可能,还要会讲英语。这就是为什么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很多课程都需排队等待才能上的原因。目前中国学英语的人数是英国总人口的五倍。
中国人在文化方面比日本人更开放、更直接。日本能够进行国际化经营的经理人相对较少无疑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了妨碍作用,这种情况目前依然如此。此外,中国经理人经营的将不仅是中国公司或西方跨国企业的中国子公司(后一种情况现在越来越多),还将担任很多跨国企业的最高职位。
通过在中国和亚太地区总部的职位一路扶摇直上、最后登顶《财富》全球500强企业(Fortune 500)CEO宝座的人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其中一个力证便是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副董事长苏敬轼(Sam Su)。百胜先进的组织结构图将全球划分为三大板块:北美、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
5、中国学生很被动
在不久前对全球高中学生进行的测评中,上海高中生在数学、自然科学和其它科目方面都得分第一。西方人对这一测评结果迅速做出贬斥,认为上海学生得高分反映出中国学生喜欢死记硬背,还说明中国学校的竞争和压力都过大。
但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看待这一问题。
为了具有创造性,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要先了解基础知识,才可能以聪明的方式进行发明创造。没错,中国学生数量庞大,光是这一点就凸显出了竞争问题。对很多中国家庭来说,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投资是父母养儿防老的最好保证。但据我观察,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课的中国学生同样可能参与讨论并提出尖锐的问题。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接近10%,在这种情况下,抽时间上学的机会成本比经济增长率只有2%的那些地区(一如欧洲)的机会成本要大。因此,那些上商学院的中国学生要求很高,他们希望学到的是下周一早上能够学以致用、学以赚钱的知识和想法,他们需要的是适合于中国环境的知识,而不是照搬自西方教科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