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醒世:伪“养生专家”为何在大陆能层出不穷、前赴后继?
作者:尹于世 | 2011/6/29 1:16:48 | 浏览:2077 | 评论:0

  渐冻人症是世界难题,养生畅销书作家马悦凌说,“渐冻人”是她治疗过的最简单的病。她还称治好了肝癌、乳腺癌、肺癌患者,让高位截瘫的人恢复了知觉。不过这一切,她都称涉及病人隐私,未提供具体事例。马悦凌曾是一名护士,没有医师资格证。相关医学专家认为她事实上是在行医,但她的治疗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并且可能危害身体。(6月28日《新京报》)

  时至今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生命质量与身体健康的关注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本是合乎逻辑的社会现象。但诸多因素的混合、发酵,让公众朴素的养生追求变得五味杂陈。

  电视是“养生热”兴起的主要推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近百个与养生有关的节目,许多地方台的养生节目中不乏出身中医世家的养生专家,也有顶着神奇光环的“大师”、“神医”。而在出版界,与养生有关的书籍更成为“香饽饽”。据统计,中国每年出版上千种养生书籍,此类书籍也长期盘踞各大书店的畅销榜,其中真正权威专家撰写的却寥寥无几。

  巨额的商业利润与广泛的健康需求,让养生成为一个令人眼热的庞大市场。在这样的现实土壤上,一批“专家”应运而生。2010年,假借“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之名的张悟本出现在公众视线中,骗取了很多民众的信任,其真实身份被拆穿后,百姓一片哗然。事实上,张悟本并不是第一个被拆穿的专家,从宣称“每天一个地瓜保证不得癌症”的林光常,到宣扬“生吃泥鳅能去火”的马悦凌都是近年来轰动一时的“养生专家”。

  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所谓“专家”的“养生高论”和推行的“灵丹妙药”,许多都经不起常识的审视、推敲。但为什么能广为流传、信众云集呢?被拆穿后倒下了一个“大师”,后面的“大师”仍然层出不穷、前赴后继,其中的原因何在?

  公众养生的刚性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与正确引导是一大原因。目前,畸高的医药费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让普通民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压力之下,大家渴望“低成本养生”,希望做自己的“家庭医生”。面对如此旺盛的健康知识需求,国内却鲜有权威专家著述的系统专著。而披着“专家”之名的伪学者、伪大师则趁虚而入,打着专家的旗号,炮制养生的神话,把公众对于健康长寿的向往引向对“无病无痛”、“长命百岁”的狂热追逐,以此牟取暴利。

  事实上,伪专家大行其道提醒我们真正专家的缺失与不足。如果真正的专家能多写一些脍炙人口、深入浅出的专著,如果能放下身段,多宣讲养生之道,普及权威的健康知识,当好普通民众的养生导师,就能达到“以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让伪专家们没有市场和立足之地。

  伪专家大行其道也在提醒社会:要切实改变监管、指导方面滞后的现状,应通过政府、行业、媒体“三管齐下”规范养生保健的宣传与服务行为,尽快规范养生类书籍、节目的“准入门槛”,更好地促进养生保健行业健康发展。

  伪专家大行其道更在提醒公众:要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对自己的健康很关心是好事,但过度关心、时刻惦记,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急功近利往往就会被伪专家所利用,其结果非但不能养生,反而可能破财伤身。

相关评论:比“大师教母”更可怕的是什么 (张西流)

    养生畅销书作家马悦凌说,“渐冻人”是她治疗过的最简单的病。事实上,渐冻人症是世界难题,患此病的科学家霍金还坐在他的轮椅上。马悦凌曾是一名护士,没有医师资格证。相关医学专家认为她事实上是在行医,但她的治疗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并且可能危害身体。调查显示,畅销养生书作家马悦凌除了是“健康教母”,背后还有一个巨大的商业世界。(6月28日《新京报》)

    张悟本被“批臭”的时候,笔者曾斗胆断言:这次“臭”了一个张悟本,下次还会冒出另一个“张悟本”来。如今断言很快得到了应证:扳倒了一批“养生大师”,又站出来一个“健康教母”。先别考证“健康教母”生吞泥鳅治渐冻人是否科学,单凭没有医师资格证,患者就可以告她非法行医。然而,令人纠结的是,这丝毫也妨碍不了“健康教母”行医问药、沽名敛财。

    可见,这个社会根本不缺滋养“大师教母”的土壤。虽然“养生大师”倒下一批,但捧红“养生大师”的策划公司还在,追捧“养生大师”的粉丝也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只要这种非理性的大众情绪仍然普遍存在,即便是今天马悦凌又被人从神坛上揪下来,明天人们还会把另一个“健康教母”捧上神坛。

    当下,食品行业处于扭曲和失信的困境,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吃着被添加的“瘦肉精”,喝着低“标准”的国产奶,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过上健康生活。这时候,一些急功近利的人,看准了人们的软肋,想出了生财之道,期望一夜暴富,所以才会冒出那么多所谓的神医、大师;因此,拿食品当药品糊弄患者的“健康教母”,才得以横空出世。社会“病”了,老百姓吃“药”,这就是“大师教母”现象产生的根源。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市民迷信“大师教母”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其中,“看病贵”也是“大师教母”大行其道的社会基础。这是因为,看病要花费昂贵的医药费,既然通过“生吃泥鳅”就能实现健康,也就迎合了部分市民省钱的心理。因此,除媒体炒作之外,市民盲目追风,也是“大师教母”神话的“缔造者”。

    由此可以看出,“大师教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处不在的狂热情绪,以及集体无意识的跟风行为。这也提醒相关管理部门,不能对“大师教母”的死灰复燃抱围观的态度,更不能坐视“大师教母”们欺骗、坑害民众而不受任何约束,唯有加大对此类“大师教母”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某大型央企600多名干部,220名是干部配偶,240名是子女 2025-08-13 [136]
九大行业调研,万字详解中国反内卷风暴 2025-08-12 [264]
我国寺庙年收入排行 2025-08-05 [280]
故宫副院长大宅被抄,狗窝都用和田玉,这水到底有多深? 2025-08-05 [304]
37人行贿张家慧 一审判决书披露完整行贿人名单与细节 2025-08-05 [285]
再造一个中国——河南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报告 2025-08-01 [445]
啤酒里加“伟哥”,赤裸裸挑战食品安全底线 2025-08-01 [552]
人民日报1984年特等奖社论《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刊发的台前幕后 2025-07-23 [803]
当越来越多的「她们」选择不结婚 2025-07-18 [879]
《中国新闻周刊》提出第四代大学正在崛起这一论述,是基于高等教育领域和整个社会出现的哪些新变化? 2025-07-03 [109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