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不是秘密情报机构。”美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王晓岷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做了这样的澄清。近来,发达国家对外资的安全审查成为世界经济博弈的焦点。美国的这一机构则被认为是对外资审查“最神秘的机构”。这个由国防部、国土安全部、国务院等12个部门组成的机构,不仅曾阻止过迪拜收购美国6个港口这样近百亿美元的大项目,也拒绝过中国企业收购价值仅数百万美元的小公司。美国亚洲协会日前的一份报告称,这种政治对抗心态可能会让流向美国的投资“打个激灵”。今年4月,中国开始实施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安全审查制度。当时美国曾致函中国商务部,要求审查透明、公开、公正。对此,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何伟文28日对《环球时报》说:“对外国的投资审查,美国等西方国家可以说是‘老师’,他们要求中国公开透明,学生也完全应该理直气壮地要求‘老师们’以身作则”。
“美国的安全议论不应该用来阻止中国投资者”
“美国的安全议论不应该用来阻止中国投资者”。新加坡亚洲网以此为题报道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日前有关中国投资的一个演讲。这名曾在中美贸易谈判中极力捍卫美国利益的“铁娘子”称,美国在某些领域对外资有太多国家安全关切,尤其是油气和电信领域。她略带抱怨地说,CFIUS由更多的安全机构和很少的经济机构参与审查,因此,“一个中国公司(投资美国)被拒绝,并不是美国经济界的看法”。
美国对外资投资审查问题近来也是各国经济博弈的新热点。美国亚洲协会和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不久前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正处在一轮指数级飙升的起点,到2020年,中国企业将在世界各地积累2万亿美元资产。但在美国,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仍是很小的投资者,仅与新西兰相当。文章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许多美国人错误地相信中国对美投资的驱动因素是政治花招,而非商业动机。这种政治对抗心态可能对流向美国的投资产生一种“激灵效应”。
“美国之音”称,许多中国企业可能提起美国市场就感到紧张。中海油、华为、鞍钢等实力强大的中国公司投资美国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报道称,中国的海外投资还在快速增长。中国和美国都应该调整政策,确保中国的巨额资金能够给世界创造双赢的机会。
美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受益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和投资国,通过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实现了经济振兴、就业率提高,其众多的跨国公司也获取了巨额利润。但很少有人知道,美国也是最早对外资进行安全审查的国家之一。CFIUS成立于1975年,但该委员会成立的基础,则是根据1950年《国防生产法》设立的外国投资安全审查制度。
英国《金融时报》称,随着中国海外投资梦想的扩展,CFIUS将不得不更加努力地证明,会实施正当的审查程序和监督,并让投资者相信自己“不会被用作保护主义工具”。CFIUS扮演着监控外资的“看门狗”角色,但因其屡受政治风向左右而备受争议。巴尔舍夫斯基此前还曾称,CFIUS是一个由法律、规章、政策和政治共同作用的领域,其行事受政治影响太大,这也是“在美国做生意面临的较丑陋一面”。
“他们只生活在‘国家安全’世界里”
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是一个跨部门机构,主席是财政部长,其他成员来自财政部、国务院、商务部、国防部、司法部、国土安全部、能源部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等7个白宫机构。美国国家情报局总监和劳工部长也参与审议,可谓要员云集。
对于一向打着“自由投资和贸易”旗号的美国来说,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无疑是个位高权重的机构,但该机构的具体情况和动作详情却很少为外人所知。《环球时报》记者在互联网上搜该机构,尽管许多新闻都提及这个名称,美国财政部网站也对该机构有介绍,但几乎没有媒体走进该机构采访,这在新闻透明的美国非常罕见。《环球时报》记者不久前联系该委员会在华盛顿的办公室,提出希望采访该委员会的运作情况及相关负责人,但很快被拒绝。回复称,“CFIUS不向公众披露向该委员会提交的信息”。据称美国国会议员也只能在通过忠诚调查之后,才被允许接触CFIUS审查的外国投资交易信息。
“如果我要求访谈也会被拒绝的,”得知《环球时报》记者对CFIUS采访被拒绝,美国传统基金会经济政策学者史剑道这样表示。他说,“就国家安全而言,这可能是合适的做法,但对外国投资来说就不合适了。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本应生活在‘国家安全’和‘外来投资’两个世界里,但它只生活在‘国家安全’世界里,不与任何人谈论,不回答任何问题。它需要向透明迈进。”
对于外国投资的审查标准,美国财政部网站上的介绍并没有明确界定,仅模糊地称“针对可能损害国家安全的威胁”。据专家介绍,在接到关于外资并购的通知后,委员会用30天展开调查。如果哪怕只有一名成员反对,委员会也必须展开历时45天的正式调查,然后围绕是否阻止收购问题向总统提出建议,总统随后要在15天内做出决定。
至于该审查具体根据什么调查来作决定,史剑道说:“他们有时给像我这样的专家打电话征询意见,但我不知道它还做些什么。如果他们打来电话,你只能回答问题,不能问问题。问了也是浪费时间,他们不会告诉。”
美国罗迪厄姆咨询集团负责人罗森则担忧地说,美国一些人对某些并不涉及国家安全的中国投资案的敌意指控,令中国普遍认为美国利用审查程序来寻求贸易保护主义目标,“美国对中国投资气氛的毒化至少将使中国数百亿美元投资从美国流往加拿大、欧洲和日本。”
美国欢迎中国投资吗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何伟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对涉及本国安全的敏感项目和行业的外国投资进行审查,是各国通行的做法,尤其是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国从今年4月开始实施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安全审查制度。
在德国,《公司法》规定跨国收购中当一个人收购德国公司25%或50%以上股份或表决权时,必须通知联邦卡特尔局;当收购产生或加强市场控制地位时,这种收购将被禁止。在法国,生物技术、信息系统安全、涉及国防机密的部门等11个产业是受保护产业;2006年,法国政府将家乐福等20家大公司列为反对外国资本并购的保护企业。
加拿大于上世纪50年代为发展经济,采取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很少对外资进行审查,为此,加80%的制造业,70%的石油开采业、76%的交通设备工业等均控制在美国资本手中。因此加政府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限制外国资本。
美国的安全审查令许多国家投资打过“激灵”。美国成立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是在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之后。它首次劝阻外资并购是1981年劝阻科威特石油公司25亿美元收购美国桑达菲石油公司。2006年,本已取得美国6个港口经营权的迪拜公司在被审查后只得放弃。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国的大量投资引起美国警惕。1987年,日本富士通公司收购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成为美国外资审查委员会由劝阻转向强制性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直接诱因。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投资审查越来越频繁。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投资计划主席卡尔·萨望说,他对中国在美投资数额如此之低却受到如此之多的质疑感到惊讶。他说,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鼓吹者,却创立了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这样的审查模式。萨望说,如果各国都仿效美国的做法,美国将提供什么榜样?
对于美国对中国投资审查越来越频繁是否意味着美国不欢迎中国投资的质疑,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王晓岷称,“美国是真心希望中国前去投资的。在过去20年,中国和美国是世界最受投资者欢迎的两个国家,美国真心欢迎中国,也欢迎其他国家前往美国投资。”但他承认,美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在审查程序上会针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投资采取不同的“风险衡量尺度”作为参考。
史剑道对美国可能放宽对中国投资审查抱悲观看法。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高科技等敏感领域,美国认定的“中国政府控制的企业”想来投资只是“浪费时间”。针对前不久华为被迫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的收购,史剑道直言不讳地说,“华为早就应该放弃在美收购的想法,三叶案中CFIUS释放的信号就是“美国市场不欢迎你”。
中国商务部研究所中美经济问题专家梅新育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对他国投资进行一定程度的审查,但是本国承诺的国际义务不能违背,审查不同国家公司应该实行统一标准。梅新育说,美国在审查中国一些公司投资时的行为,显示出美国标榜的投资自由原则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美国制定规则时可能根本没料到会面临社会主义国家投资的难题。但美国一些议员和政客应明白,短视地改变规则对美国经济没有好处,一旦美国经济实力不再对他国拥有压倒性优势,美国制定的规则将逐渐丧失生命力和影响力。
美国《财政日报》日前称,现在美国人开始担心两件事:一是中国钱涌入,而美国就像25年前日本投资涌向美国时那样做出糟糕的反应;二是中国钱没有涌向美国,而是涌向其他地方,美国人就会愤愤地问道:中国的钱去了哪里?文章说, 21世纪20年代结束之前,中国的海外投资将超过1万亿美元。这将是改变世界的事件,但问题随之而来:中国的钱会流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