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推进物联网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其中北京、上海、无锡等地率先利用原有的产业支撑及技术支持,从2010年起对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做出规划部署。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成为支持多个行业信息化转型的核心技术。
上海是国内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根据《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2013年要建成上海物联网的中心产业基地,在物联网重点产业领域,形成10家以上的龙头企业,200个以上骨干企业,50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产业集群。物联网产业力争实现5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北京发表的《北京市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推进思路》指出,北京具有强大的物联网产业支撑,有传感器、网络传输、数据处理等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北京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培育和支持RFID、传感器、短距无线通信等技术领域至少30家核心企业,形成1000亿元产业规模。
另根据《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无锡在物联网研发方面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一批国内知名高校的支持,目标是到2012年,在新型传感器、核心芯片、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等领域集聚具有较大规模的各类物联网企业,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15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有望锁定十大领域,分别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
在推广应用方面,物联网技术不再是实验室里的“试验品”,各地对于物联网未来几年的进一步应用都采用“局部试点,重点示范”的方法。
在北京,物联网技术早在2008年奥运会中就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今年3月出台的《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总体方案》,则提出了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应用辅助决策系统工程、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等十项示范工程。
无锡在2010年8月已启动机场防入侵、感知环保、感知水利、感知电力等76个应用示范项目。上海则于今年6月在上海机场成功应用了防入侵传感网防护系统。此外吉林,山西等地也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适时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
相关讯息:中国物联网处发展初期 亟需建设国家重大工程
由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北京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 “2011年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回顾并总结了我国“十一五”信息化主要成就,研讨了现阶段我国信息化发展重点和关键,对“十二五”信息化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并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信息化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
蓝皮书指出,推动我国信息化向高端发展,对于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国亟需大力发展包括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在内的信息化高端应用技术,充分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为提高智能化水平服务。
目前,我国物联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于发展物联网都很重视,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现象。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和多个行业正在进行物联网应用的探索和试点;在某些应用领域以及“点”和“局域”的范围内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和成果。
蓝皮书认为,但总体来看,我国物联网尚处于发展初期,在一股热潮的表象之下,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和障碍。一是不少地方和企业还处在炒概念的阶段,戴上“物联网”的帽子以“圈钱圈地”。二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没有真正理解物联网的内涵,盲目跟风,产品应用档次低、批量小、质量差,成本则居高不下。三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开发出大规模、系统化、覆盖全国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四是部门之间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沟通不足,出现了盲目投入、重复建设的情况。
蓝皮书认为,当前,推动我国物联网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识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于“物”的管理和利用的紧迫需求,不失时机地开发那些既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有利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大物联网工程。
同时,蓝皮书指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要坚持走高标准、高效益、大系统、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不仅要着眼于“赶”,而且要着眼于“超”。这些规模化、系统性重大应用工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能够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而且能够有效地引导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促使相关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最后,蓝皮书指出,当前,推动我国物联网健康发展可以采取的一个战略举措是,在“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层面上,辨识和建设一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于“物”的管理和利用有着紧迫需求的重大应用工程项目。以这样一批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工程为主线,我国物联网发展就有了明确的主攻方向,可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