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将于21日在天津开幕。作为每年为年会预热的“头炮”,“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今天上午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论坛以“叩问建立学术不端行为 监督查处机制的障碍”为题。会上海外学者关于科研体制“逼良为娼”导致学术造假的话题引起热议。
美国耶鲁大学副教授钟伟民在发表题为“完善教育和科研评估体制是科学道德建设的基础”的报告时表示,要问科学家为什么会造假,一般有两种答案:第一是科学家本身的一种病态,而第二则是在某种严苛的客观体系和机制下“逼良为娼”。“按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很显然属于第二种。”钟伟民说。
在钟伟民看来,正是由于“天天搞评估、月月搞评估”这一量化标准的现状,才导致了部分科学家为了应付频繁且严苛的评估制度而不得不抄袭作假,否则就“交不了作业”。“大师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逼出来的,我们要做的是创造一个让人才发展其无限潜能的环境,而不是逼着他们走向‘大师’的绝境。”
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钟伟民的“逼良为娼论”一出,顿时引发了现场的激辩。中南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黄伯云认为,如果本身没有品质问题就算再逼也成不了“娼”,而最终为“娼”的人大多是本身就有向“娼”的趋势,在压力或者诱惑的驱使下最终做出学术不端的行为。
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科院院士沈岩表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从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能源资源消耗的阶段向依靠高科技发展的阶段转型,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人员奖励等积极的鼓励措施,但这过程中快速大量的投入和科技队伍水平的提高却不同步了。“水平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因此二者之间就必然存在一个时间差,当利益诱惑大了而水平没有随之提升的时候,势必也就导致了造假问题的产生。”
沈岩指出,在当前中国的学术环境中,“良”和“娼”都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属于中间队伍,所以在这 “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就要控制好“压力与奖励”的程度,“要有一定的压力但不能太大,要有一定的奖励但也要适度”。
每一位参会人员都拿到了一本名为《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的书,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为本书作了序。龚克透露,这本书是受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的委托,由天津大学的工作人员执笔编写的一本教育读本,旨在帮助广大学术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们了解和理解学术道德和规范的基本要求。“这也是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举办多届以来的一项重要产物。”
论坛还将就“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的法律环境和政策支撑”等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