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付立:批判的头脑 科学的怀疑 科学精神的力量
2011/9/27 10:07:14 | 浏览:2723 | 评论:0

  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比较而言,人们更容易看到的是它物质的一面,看到科学所具有的改善人类物质条件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科学通过以它为基础的技术,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也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科学所起的作用,是一种物质的力量。

  然而,科学在精神方面的力量是更为强大的,它作用于人的心灵。这种精神的力量能够发掘人类理性的潜质,带来认识论、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变革,从而引领人类文明走向新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使科学成其为科学,能够把科学与其它社会活动区别开来的东西;是使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的东西。概括而言,它是经过长期科学实践而形成的优良传统,贯穿于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之中。

  我们都知道,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它的任务是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描述、解释和预言自然界的现象和过程。科学探究自然界存在的一切,并不停地发问: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为何存在?由何而来……正是在这种努力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造就了科学的整体形象,塑造了科学精神。

  可以说,科学精神就是坚持不懈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崇尚理性、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三个方面。

  首先,科学是崇尚理性的。因为在实际的科学探索过程中,最先面对的是直观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些是事情本质的直接反映,苹果总是从树上落下来,水总是往低处流,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有些却是事情本质的一种折射,太阳东升西落很像是在绕地球运动,而实际上却是地球在绕太阳运动。因此,从直观的现象中获得的感觉材料是粗糙的、模糊的、混乱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要想从中得到自然界真实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一种能力,这就是理性。

  理性是科学的灵魂,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它能够在直观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分析,最终形成对自然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也可以说,理性就是人的思想中能够不胡思乱想的部分,或者说是逻辑。借助于理性,科学才能够尝试着去把握自然世界内部的、本质的、系统的和全面的联系,才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稳健向前。

   其次,科学是勇于探索的,这包括冒险精神和怀疑精神。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人们是在未知的世界中探索。既然是探索,就与极强的不确定性相联系。这种不确定性的表现之一是,科学研究无法事先预见成功,科学家因此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的打击,甚至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正确与错误共存、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历史。这种不确定性的另一种表现是,面对一无所知的世界,认识它的手段和过程都有可能遭遇到危险。也就是说,科学研究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回顾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冒险的往事,许多科学家真的是冒着生命危险探求自然奥秘的,虽然可能当时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或者他们根本就不在意。但正是凭着这种大无畏的冒险精神,科学才能够揭示自然界的一个又一个秘密,一点一滴地认识未知世界。其实,对于科学来说,冒险是一种常态。不敢冒险就不敢尝试、不敢探索,不敢冒险就等同于放弃认识未知世界的可能,将极大地阻碍科学的发展。

  而科学的怀疑精神首先是勇敢的,要敢于怀疑,勇于坚持自己的独立探索。在科学看来,对于伟大的真正理解不在于对它顶礼膜拜,而在于与它对话和讨论。一旦缺乏怀疑精神,全盘接受先人的知识和经验,把已有的一切认识尊为绝对,也就阻塞了科学前进的道路。科学在中世纪的发展状况正好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反面的例子。中世纪非常漫长,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整整1000年的时间。那时,大多数学者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消耗在故纸堆里,他们将古代的智慧视为金科玉律,把古希腊自然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当作是自然界所有知识的基础,只相信已有的解释,却拒绝怀疑,拒绝自己面对自然。所以有不少荒唐可笑的事情发生,比如,为了确定马有几颗牙齿,他们宁可花几天时间在古代文献里寻找答案,也不到院子里看一看马的嘴巴。这种怀疑精神缺失的后果很严重,导致科学在整个中世纪停滞不前。

  同时,科学的怀疑精神又是建立在科学事实和实验检验基础之上的怀疑,任意地设定事实或者随意地提出违背科学常识和事实根据的理论不是科学的怀疑,是没有意义的。

  再次,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根本,或者说,敢于面对严格的检验是科学最基本的要求。在一系列的科学探索之后,通过理性思考,科学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假说、猜想,用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存在的原因,各种自然事物间的联系,各种自然事物运动的机制,以及自然事物的发展演化。然而,经过科学理性思考的结果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这些假说、猜想甚至理论就一定反映了自然界真正的本质和规律了吗?不一定,还需要设计可以提供确凿证据的检验,并且完成检验。

  17世纪末,牛顿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判断,地球应该是个在赤道处鼓起而在两极扁平的扁球体。而卡西尼则依据地球绕日运动的影响推断地球是个两极拉长的扁长球体。到底地球真正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呢?18世纪30年代,法国科学院派出了两个远征队,一队到北极圈附近的拉普兰,一队到赤道附近的秘鲁,分别测量两地子午线的长度,历经十几年的精细勘测,最终证明牛顿的预测是正确的,卡西尼的假设是错误的。

 在这个事例中,我们首先看到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结果是:牛顿的预测被证实,卡西尼的假设被证伪,一个科学事实(地球的形状是扁球体)得到了确认。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科学的假设。虽然牛顿的假设和卡西尼的假设一对一错,但它们都是科学的假设,因为在一开始它们就都具备了可证伪性。

  一个科学上有效的假设,必须具备一旦有错误就能被发现的机制,可证伪性正起着这样的作用。因为具有了可证伪性,才具备了可检验性,才能够让其他科学家通过反复的实验和观察来检验:确证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将它纳入科学知识体系之中;或者发现它的错误和不足,然后修正它甚至抛弃它。

  科学理论不一定是真理,但是科学追求真理,并且一步一步地逼近真理。所以,科学中的理论不是确保无错的理论,而是能够有错必纠的理论。而科学中的理论是否需要矫正,归根结底是由实验检验的;应该如何矫正,最终也是立足于实验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现在流行的科学理论,如果将来被证明有问题,也没有什么可惊讶的。

  当然,科学精神并不只在科学领域发挥作用,在科学领域之外,科学精神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从伽利略算起,近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只有400年,但科学精神在引导人类摆脱愚昧、克服迷信和教条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

  就我国的情况来看,从五四的新文化运动呼唤“德先生”、“赛先生”开始,“赛先生”的精髓——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就以新思想、新文化代表的身份注入中国文化,成为同愚昧落后、迷信盲从相对立、相斗争的革命力量。

  今天,我们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世界经济所处的地位明显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改革开放、文明现代的国家。不过,中国曾经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这种经历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许多封建的东西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运行。例如:唯书唯上、故步自封、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各种封建迷信和现代迷信,等等。这都是一些阻碍我们前进的东西,会对我国的发展形成巨大的阻力。只有科学精神这种“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力量,才能破解这个阻力。

  科学精神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拥有批判的头脑,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能够展开自由的讨论,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它让我们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对因循守旧;引导我们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让我们在当今这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就与问题一体的时代,不断向前。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81]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64]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01]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30]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35]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89]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86]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84]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48]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3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