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無關競爭,只是感恩(It's not about the competition. It's about the appreciation)」。
在今年於拉斯維加斯舉行的Invisalign全美隱形矯齒峰會上,華人牙醫勵翔龍的成功案例,在250件決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後四位入圍的唯一華裔醫師。在領獎致辭時,他感性說:「22年前我來到美國,連高速公路和信用卡都沒見過,而22年後,我有了美滿的家庭和成功的事業,我要感謝這個國家給我所帶來的一切。」
勵翔龍還在今年峰會牙齒歪擠(Crowding)組,經過60位評委和4000位同業人士的投票,獲得第二名,得到這一被普遍認為是牙齒矯正權威的業內認可。然而勵翔龍卻說,進入牙醫行業是「歪打誤撞」,他本來是想當一名帥氣的外科醫生,卻因高考填寫志願時勾選口腔專業而進入上海口腔學院。
勵翔龍笑談當初的移民經歷和奮鬥點滴(孟芳/攝影)
勵翔龍於1989年從上海來美國求學,說起自己早期的留學和奮鬥經歷,他坦言和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前半部分很像,從最一開始連西蘭花(Broccoli)英文名都不知道、要在餐館做Busboy,再到後來去當時42街的紅燈區提心吊膽地送外賣,看到路人當街被搶錢包嚇得哆嗦,一直到半工半讀念完牙醫學院和拿到執照,談起最初的那一段移民之路,勵翔龍感慨萬千,「雖然苦,也苦得值得,苦難讓我學會思考」。
比起現在生活較為優渥的留學生,勵翔龍回憶當時到美國「身上只剩30美元」,而當時讓他覺得最苦的並不是身體上的,而是要接受全新概念,接受不同文化,學習與人交流,「從Highway 到Subway,從ATM機到Credit Card,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見到和聽說」。
從市大城市學院(City College)生化專業畢業後,勵翔龍在哥倫比亞大學找了一份破解基因密碼的技師工作,為了更好的生存,覺得興趣不在生化的他決定「往回走」(Go Back),重拾牙醫本行,利用業餘時間,從哥大的圖書館蒐集申請牙醫和考試資料,當時他只報名了紐約大學的牙醫專業,「報名費要50元,對我來說很貴,我之前送外賣五個小時才能賺20元」,而妻子也很配合勵翔龍,除每周六天在餐館打工貼補家用,還在他的引薦下,連續七周每周日學習如何當牙醫助理,並很快學會和找到工作。
在勵翔龍的記憶中,來美最苦的是1993年,那一年妻子懷孕,女兒等待降臨,他卻準備辭去工作,攻讀醫學院,再加上肺結核(TB)測試呈陽性,需要治療,以及還在等待六四綠卡中,貸款也成問題,他曾掙扎的問自己「申請還是不申請?」幸運的是,他原來工作的地方願意讓他做兼職,就這樣早上9時到下午2時勵翔龍上班,2時至3時從哥大坐車到紐約大學,3時到晚上10 時全心讀牙醫學院。
而如今回首這一切,勵翔龍表示,他很珍惜在美國「只要你夠努力,你有能力,就有機會」的奮鬥理念,也很感謝很多曾經幫助過他的人,讓他從22年前那個什麼都沒見過的窮留學生到如今在曼哈坦第5大道附近擁有自己的牙醫診所,變得愈加自信。勵翔龍說:「也許失敗者的故事各有不同,但是成功者都有著相似點,那就是經歷很多的磨難,美國讓我學會如何做一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