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则关于大学课堂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个是“最尽职教师”,辽大一位7旬返聘物理老师在上课时,台下仅有3位学生前来听课。另一则是汉口学院一位教马概的教师推出了“坐前三排获QQ等级激励法”。两则新闻的事情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反射了一个令人唏嘘叹息的事实——大学生不愿意来上课。
大学生的本职工作是上课、学习,但现在的大学生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玩游戏、谈恋爱、搞社团上面,上课似乎反到成为了副业,不少大学生想方设法地不去上课,或叫人代点名,或上半节课后开溜,手法层出不穷。
大学课堂到底怎么了,笔者浅析三方面情况:
一、读大学的目的性太强。寒窗苦读十多年,千军万马地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为的不是追求更深层次的知识,而是在社会现实情况下的没有选择的选择。找到一份“过得去”的工作的起码条件是本科毕业,所以进入大学是唯一选择,可一旦上了大学之后便没有更进一步的被动要求了,只要拿到毕业证书就能出去找工作,何必再花那么多精力,像前十多年一样付出那么多辛劳呢。如果说找工作高中毕业就能吃得开,那有多少人还会去读大学,如果说找工作必须是要硕士毕业,那现在的大学课堂必然人头挤挤。
二、大学教育的内容吸引力不强。读过大学的学生都能体会,本科四年的学习,大多数的内容其实和高中相差不多,无论是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其基本的学习方法、考试题目都似曾相识,学习难度也并没有一定的提升,经历过半年、一年的学习之后,大学生们就会觉得大学教育没有让人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由于走进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的感觉,而依旧只是过往应试教育的再延续。经历过高考的学生们对应试教育再熟悉不过了,因此他们认为不去上课,考前临时抱佛脚,掌握一些做题目的方法和技巧,过过关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的大学也应当反思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无奈地靠QQ升级法来提升出勤率。
三、大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现在不少毕业后工作四、五年的80后仍然在职场上被老员工们认为是孩子,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还特别的幼稚和不成熟,这也是因为这些学生职员们在大学四年时间中没能真正地进行学生到社会人之间的过渡。学习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掌握一两门专业知识,不是说你很会做微积分就是能人,我不会做就是弱者,掌握思考、推理、归纳的方法才是学习的真正核心,唯有掌握这些手段,才能提升人的心智,促进人的社会性发展,进入职场之后才是一个能够担当大任的大学生。因此,大学生们,请不要虚度这四年的光阴,不要将课堂外视为“天堂”,将课堂内视为“地狱”,等你们踏上社会几年之后就会醒悟到当初你们遗失了多少“天堂”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