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2009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各类职务犯罪案件29462件3775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立案人数上升0.8%。其中,立案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9206人,大案16756件,县处级以上干部要案2108人;立案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8544人,重特大案件2928件,县处级以上干部要案265人。
归纳了2009年腐败与反腐败各自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彼此斗争的态势,进一步展望了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未来。
2009贪腐现象五大特点
腐败主体级别向基层渗透;沿海甚于内地;潜规则未完全绝迹;不正之风未杜绝;8小时之外的行为监督仍存漏洞, 鉴于落马高官的数量众多,2009年的贪腐现象延续了往年的特征,那就是———“涉案级别越来越高,贪腐数字越来越大,群蛀现象严重,‘包二奶’现象不绝”。
2009年最大的特点就是,腐败在向高层发展的同时,呈现出落势化倾向,即腐败主体的级别向基层渗透,说得更具体些,就是主要集中在科级干部层面。公开报道显示,级别低的干部在贪腐方面的表现也时常有“技惊四座”之举。 在举报材料中,差不多有90%是举报科级干部的。科级干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年轻。因此,2009年以来,年轻干部成为腐败高发群体的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其根源在于,很多年轻干部为官的环境已经形成了腐败机制,而且用人制度由于受到“干部年轻化”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平庸者上”、“带病提拔”、“带病在岗”的现象屡见不鲜。
2009年腐败现象的第二个新特点就是——随着沿海地区开发力度的加大,经济的迅猛发展,腐败现象的严重程度也超过了内地。有90%都来自沿海地区。 沿海发达地区一些富裕农村,村干部腐败案件涉案金额惊人。基层腐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因为级别低、人数多的特点,它带给民众的感受是最真切的。从这点上看,基层腐败最为老百姓所痛恨。
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和潜规则没有完全绝迹,是2009年腐败现象的第三个特点。
建筑工程领域的腐败潜规则几乎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由于工程建设利润高,施工单位之间竞争激烈,为获取工程,将工程造价的5%至10%列入“公关费”预算用于行贿,是建筑行业的潜规则。
此外,在2009年,还有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浮出水面,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高校腐败。在高校行政化日益加重的今天,这些腐败现象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009年贪腐现象的第四个特点是,不正之风仍然没有被杜绝。
2009年的不正之风除了媒体披露的动用公款盖干部别墅群等事件外,还出现了斥巨款上学镀金这一新现象。目前正在生成四种不良风气:一是贪大求洋、追求豪华、过度消费、不注意节俭的奢靡之风;二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脱离实际、做表面文章的浮躁之风;三是贪图享受、贪图钱财、贪图美色的贪占之风;四是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跑要之风”。
官员8小时之外的行为监督依然存在漏洞是2009年腐败现象的第五个特点。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邓玉娇事件。由于个别干部业余时间行为不检,最后造成了一死一伤的流血事件发生。社会舆论在对这些干部行为一致唾弃的同时,也应该去思考如何进一步规范官员8小时之外的行为。”
对未来几年反腐败形势的展望
贪官出逃的机会将越来越渺茫。中国正处在做好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二阶段———“履行预防腐败职责、加强反腐倡廉国家立法”等工作的重要时期。中国也正在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签订双边引渡条约的商谈。随着与越来越多国家双边引渡条约的签订,今年或者明年就会看到外逃贪官陆续被引渡回来,这将对国内很多贪官产生震慑力,也会让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少。
通过制度的完善使官员“不能贪、不敢贪、不想贪”。不想贪是根本的,要靠内在的机制让廉洁成为干部的内在观念和品质;其次,制度要严明,让人一看就不敢贪,就是想贪也不敢贪;再次就是不能贪,这在于制度细节的完善,各项制度都到位了,各项制度的口子都扎得很紧,让人根本没有办法去贪。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求制度的健全,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