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資深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29日應邀在柏克萊大學演講時預測中國經濟高度成長還將持續20年,開發中國家若能借鏡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則,全球脫貧的目標將不難達成。
林毅夫認為全球經濟困境的解決之道,仍在「成長 」,例如技術創新可處理環境汙染問題。(陳運璞/攝影)
林毅夫表示,當年鄧小平在經濟上改革開放,訂定目標是20年內成長四倍。那時還是研究生的林毅夫計算後發現,必須每年維持7.2%的成長率,他跟他的教授都認為絕無可能。沒想到32年後回顧,中國的經濟成長平均速度竟高達9.9%,因此林毅夫說:「鄧小平當年設定的目標實在太保守。」
林毅夫又說,2008年中國人均所得為美國的21%,日本人均所得在1951年達到美國的21%,台灣在1971年達到同樣比例,韓國則是1977年達到。而日本自1951至1971的20年間,每年經濟成長率平均為9.2%;台灣自1971至1995年,每年經濟成長率平均為8.3%;韓國自1977至1997,每年經濟成長率平均為7.6%。以此類推,林毅夫預測中國至少可繼續20年維持平均8%的經濟成長。
未來中國的經濟規模有多大?林毅夫指出,日本在高速發展20年後,人均所得達到美國的65%,台灣達到美國的52.2%,韓國則達到美國的50.2%。「以此推估到2030年時,中國的人均所得將達到美國的50%,但中國人口為美國四倍以上,因此屆時中國的經濟規模將為美國的兩倍。」
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值得其他開發中國家借鏡之處,有兩大原則。一是經濟上充分利用「後發優勢」,以較低成本達到高度發展,集中生產並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另一原則就是利用雙軌制,舊的制度仍予保護,但逐漸進入新的制度。
林毅夫指出,雖然沒有所謂的「一個政策適用各國」,但世界銀行研究東亞經濟奇蹟,發現重點在政府重視市場,並促進外銷。「如果開發中國家都能遵從同樣的原則,也同樣能夠創造高成長率。」
林毅夫以模里西斯為例,這個非洲國家曾被世界銀行認定是「無望之地」,但現在已成非洲國民所得最高的國家,因此世界銀行的目標「全球免於貧窮」可望達成,他樂觀以待。
有聽眾提問:「中國共產黨何時垮台?」林毅夫回答:「無法調適的才會垮台。能夠調適的,如同中國過去30年的做法,就不會垮台。」
林毅夫:我也是台灣人
林毅夫29日在柏克萊大學演講前,主辦單位透露,林毅夫其實並未申請進入芝加哥大學。當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舒茲 (Theodore Shultz)訪問中國時,林毅夫為他擔任翻譯,舒茲大為激賞,因此要林毅夫到他任教的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該校經濟研究所入學標準由舒茲訂定,在舒茲交代之下,林毅夫並未經一般的入學申請手續,就順利進入博士班攻讀。
林毅夫29日的演講,吸引了約300名聽眾,會場滿座。他在北大的學生說,當年林毅夫在北大開課,非常叫座,教室坐滿之外,連走廊都站滿人。林毅夫是世界銀行第一位來自開發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他的世銀職位將於2012年6月任滿,屆時他將回到北大任教。
對於現在全球矚目的歐債危機,林毅夫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歐債問題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因為歐元是儲備貨幣,因此跟美國聯儲一樣,可以增發貨幣解決問題,就像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作法。」但歐債問題較嚴重的國家集中在南歐,如果歐洲中央銀行增發鈔票,將造成通貨膨脹。
因此目前的挑戰在於如何找出方案,讓歐元區的人民都能接受,屆時他相信德法美國都將協助解決歐債問題,「中國也會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至於全球經濟何時復甦?,林毅夫笑答:「當然是希望越快越好 。」
中國經濟發展快速也帶來環境汙染後遺症,林毅夫認為,只有繼續發展才能解決問題。例如倫敦從前污染嚴重,但現在發展到後工業化時代,85%都是服務業,城市清潔多了。他相信中國未來也將是同樣的發展趨勢。
而中國雖然貪污問題嚴重,中國有19個省的高速公路局局長都因貪污判刑,但他認為「中國的高速公路品質仍是全球發展中國家最好的。」
演講後有台籍人士問他:「世界銀行如何對待台灣?」林毅夫說:「跟所有國際組織一樣,就是『台灣中國』。」 台籍人士大聲問:「那是什麼意思?我是台灣公民。」林毅夫:「我也是台灣人。」「你是台灣公民嗎?」「我不知道,因為我沒回去(台灣)。」
林毅夫小檔案
林毅夫原名林正義,台灣宜蘭人,原就讀台大農工系,後來轉入陸軍官校,成為當年台灣知識青年從軍的模範。他在1978年獲得政大企管碩士學位,畢業後曾任金門防衛司令部連長。1979年5月16日,林毅夫由金門縣抱著兩顆籃球游泳到福建廈門,1982年獲得北大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1986 年取得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林毅夫擔任過北大和香港科技大學教授,2008年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主管發展經濟學的資深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