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台湾之声
关键字  范围   
 
历史会怎么看李远哲?
作者:信懷南 | 2012/1/19 1:04:37 | 浏览:2500 | 评论:0

  這些年來﹐我一直很想把李遠哲加入我寫的「未蓋棺﹐先定論」的人物評論系列。台灣三個最有名姓李的﹕李登輝﹐李敖我都寫過了。唯獨李遠哲從缺。

  我沒動手寫李遠哲的原因比較複雜﹕他是我評論過的公眾人物中﹐唯一見過面﹐談過話﹐送過書﹐通過信的一位。

  我也曾經公開在葉樹姍小姐的訪問中稱李遠哲是「台灣的良心」。我那句話是不是講得太早﹖「馬屁」是不是拍的太露骨﹖

  李遠哲回台灣前和我住在同一個小城﹐我們住的小城祇有一家超級市場﹐一家郵局﹐一家古色古香的電影院﹐四家加油站。他如果不回台灣﹐他會和我一樣﹐在同一家超級市場買菜排隊等付錢﹐在同一家郵局寄信﹐也可能在同一家加油站自己加油。

  美國人看到他﹐就和看到我一樣﹐不會知道他是諾貝爾獎的得主。坦白說﹐就算老美知道他是諾貝爾獎的得主也不會多看一眼。美國是個向「錢」看的國家。女人鍾情「香奈兒」不鍾情「諾貝爾」。男人寧要「賓士」不要「博士」。美國的諾貝爾獎得主不少。對諾貝爾的光環沒看得像台灣那樣國之瑰寶﹐高高在上。

踢球進門沒錯﹐是把錯的球踢進了門

  陳水扁能在 2000 年當選總統﹐靠的是李登輝的陰險﹐連戰的無能﹐和李遠哲的臨門一腳。我一直相信宋楚瑜臨門一腳把李登輝踢上總統寶座﹐和李遠哲臨門一腳﹐把陳水扁踢上總統寶座﹐對他們來說﹐都是在緊要關頭﹐拿出勇氣做了一件他們認為是義不容辭的事。

  我相信李遠哲在關鍵時刻﹐發表他那篇《跨越斷層﹐向上提昇》挺民進黨的文章﹐出發點是基於他對國民黨的貪污腐敗﹐已經到了深惡痛絕﹐忍無可忍的地步。當時民進黨給人的印象﹐也的確是一股反貪污﹐反腐敗的清流。

  政黨輪替﹐是歐美民主政治的常規。李遠哲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響﹐他當年挺綠是很正常的。至於看陳水扁看走了眼﹐這和宋楚瑜﹐蔣經國看李登輝看走了眼一樣。這是知人不明的問題而非道德缺陷的問題。至於今天有人批評李遠哲認錯認得欲語還休,左支右絀。我認為這是風格問題而非操守問 題。

閒事不是不該管﹐是要懂得怎麼管

  李登輝在《執政告白實錄》 122 頁有一段 批評李遠哲的話。李登輝說﹕ 「這個人﹐以為自己是萬能的﹐教改要管﹐921 重建他在行﹐兩岸問題希望插一手﹐到處點到為止﹐卻從來不願意腳踏實地做最基本的苦工﹐這會變成是在搞造神運動﹐無法真為國家做事。」

  李基於對台灣那塊土地的感情而「多管閒事」是對的﹐至於搞到「一事無成」的地步﹐他該負多大責任﹖見仁見智。我不相信李在搞造神運動﹐但大官做久了﹐在權力上形成某種程度的傲慢是免不了的。台灣的官場文化﹐和社會風氣﹐像一個大染缸﹐除非你決心不跳進去﹐跳進去後就很難跳出來。染缸之下﹐豈有原色。李遠哲也不能例外。

  李遠哲既然要「多管閒事」﹐他就應該牢記管理學上的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彼得定律」(Peter's Principle)。

  彼得定律是說一個人會因他的能力而昇官﹐一直昇到(能)力有不逮為止。一流工程師去管人﹐結果變成三流經理是典型的例子。李遠哲除非不管閒事﹐要管就要謙虛﹐隔行如隔山﹐不幸的是台灣是一個迷信一通百通﹐標準的彼得定律型社會。李遠哲如果不懂得謙虛﹐自以為one size fits all﹐結果很可能成為彼得定律的犧牲品。

  第二個原則是「怕亂多規則」(Pareto Rule)。

  怕亂多規則也是通稱的80/20 規則。說的是80% 現象的造成﹐來自20% 的因素。這個規則在管理上運用的範圍非常廣。從原則上來看﹐多管閒事是和「怕亂多規則」背道而馳的。因此﹐李遠哲如果決心要走出象牙塔﹐多管閒事﹐那他必須選對戰場。換句話說﹐將精力放在少數多管的閒事上。不管則已﹐要管就管到底﹐管到有結果為止。

  李遠哲之所以有把柄被李登輝批評﹐問題就是出在諾貝爾獎得主並不一定是管理專家。我認為他「陰溝裡翻船」不是翻在閒事不該管﹐是翻在閒事不懂得怎麼去管﹐和不善於溝通。

  最好的例子是他臨去秋波﹐留下的「自肥條例」疑雲。這個優待條例﹐難道不能由接任者來批准嗎﹖李遠哲恐怕不常看電影。他大概不知道誰是警探 "Dirty" Harry Callahan 。也不會知道Dirty Harry 的 名言﹕A man has got to know his limitations。 他不是好的政客﹐卻要淌政治的渾水。不是管理專家﹐卻要管本行外的事。在英文中對「心有餘 而力不足」有個現成的翻譯﹕"bite more than one can chew"是李 遠哲很好的寫照。

四點聲明讓人滿意嗎﹖

  在台灣立法院投票罷免陳水扁的前夕﹐李遠哲發表了他的四點聲明。重申他當年挺綠乃是基於民主政治﹐政黨輪替是常規的信念﹐因此沒什麼後悔的。但他同時也承認對民進 黨執政以來﹐「政績有限﹐弊案不少」的失望與痛心。對他來說﹐這也許就算是道歉吧。他指出罷免的門檻極高﹐勸藍綠雙方以安定和自省為重﹐被泛藍認為關鍵時刻﹐再一次保扁。最後他以中東以色列﹐巴勒斯坦世仇也能同處一室會談為例﹐強調全體同胞﹐應該不分族群﹐不分藍綠﹐共同營造台海兩岸禍福與共的願景。

  李的這四點聲明﹐非常厚道﹐也充份表現出他一貫不逞口舌之快的學者風度。如果這個聲明由我來寫﹐我會「呼籲」陳水扁基於愛國﹐愛民﹐愛家﹐愛黨的原因﹐應該自動辭職。李當然知道陳是不會自動辭職的。就是基於如此﹐他才應該在此關鍵時刻﹐對歷史有個明確交代。他應該學當年共和黨的教父高華德勸尼克遜自動辭職一樣﹕把國家﹐人民﹐和黨的利益擺在個人利益的前面。

李遠哲的歷史地位

  我知道李最想做的事是在兩岸關係改善上扮演積極的角色。我曾經寫了一封信﹐用網球雙打的策略來做例子﹐提醒他和民進黨做partner 吃虧的地方。我說﹕「對方不願和你的球伴玩﹐你空有一身本事也上不了場。就算上了場﹐你partner 球 技太差﹐老吊高球被對方殺﹐你能贏嗎﹖」他也可能並不同意我對「一個中國」的基本看法﹕ 「一個中國是昨天的事實﹐明天的理想﹐和今天努力的方向」。

  李遠哲做中央研究院院長做得好不好﹐我沒資格批評。但就算他做得再好﹐恐怕也不會留下像胡適之﹐吳大猷 那樣等量的legacy。但李在身體健康時自動退休。沒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任上「踢水桶」的先例﹐值得我們鼓掌。任何一個有「抱負」的人﹐到了最後﹐都很在乎會留下什麼樣的legacy 。和其他兩位姓李的名人比起來﹐ 歷史會這樣記載李遠哲﹕「他不像李登輝那樣口是心非﹐言行比李敖規矩」。

  但歷史也會指出他留下來負面的爭議性﹐會大過他留下來正面的legacy。 後人會把陳水扁的無能﹐教改的失敗的爛賬﹐都算在他的頭上。 他在台灣﹐已經敵人遠多過朋友﹐很少人還會像信懷南一樣﹐試著在現象之外去了解他的內心深處。

  我猜李遠哲的心裡面認定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而有偏見。我能了解﹐也能接受他力挺「本土政權」民進黨的原因。但當他發現陳水扁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時﹐他的自尊和驕傲﹐使他寧願做鄉愿也不願光明磊落地承認看人看走了眼。我雖然仍然認為他是一個有理想的知識份子﹐和真心愛台灣的人﹐但到了緊要關頭﹐他沒有替年輕人樹立一個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的道德標準﹐和言行規範。

  我們今天批評陳水扁﹐不是基於政治意識形態。如果今天陳水扁的名字換成馬英九﹐扁嫂的行為換成馬嫂的行為﹐陳的女婿﹐親家﹐親信的行為換成馬的女婿﹐親家﹐親信的行為﹐我們會一樣要求馬下臺。

  李遠哲對是非的分辨﹐對做一個知識份子應有的責任﹐已經在政治掛帥﹐和利益考量上變得沒有原則。我對他有負我希望他能成為「台灣的良心」的期許感到相當失望。為什麼﹖因為回頭來看﹐他回台灣和我留在小城﹐對台灣社會向上提昇的影響﹐到最後也沒什麼區別。

相关讯息:前高雄縣縣長 楊秋興的一席話

第一名的縣長,有良知道德的政治家, 請看前高雄縣縣長楊秋興的一席話。

敬愛的鄉親,您好:
2010
年底,卸下高雄縣長職務,我從政治高臺走下來,回歸一介平民身分,然後簡單打包了心情,踏出國境,到日本、美國、中國大陸,到世界其他國家走走。一路傾聽聞問,一邊沉澱省思,站在世界的角度回頭看,我看到了不同的台灣。
從世界看到不同的台灣
同樣一個台灣,從政黨角度看,它有著藍或綠的差別;從區域角度看,它有著南北輕重的分野;從族群角度看,台灣更被分成本土與外來,進而扭曲為愛或不愛台。這種自我分裂幾乎是台灣每逢選舉例行的公式,輪迴的宿命,昨日之我,亦復如此。
這次我走到世界看台灣,第一次發現在世界的眼中,根本不存在顏色、南北、本土外來、愛不愛台的問題。在世界眼中,所有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都是台灣人,他們關心的是台灣是否有穩定的投資環境?是否在世界產業分工裡取得一席之地?兩岸關係是否和諧?政府是否有效率、夠清廉?
過去的我一向從民進黨思維看台灣,這次轉換視界,我有了不同以往的發現。包括對馬英九總統的看法。
近距離看見真實的馬英九
過去我所認識的馬英九,部分來自民進黨的偏執定義,部分來自電視媒體,一直到八八風災那段期間,我才近距離看到他最真實的一面。
如果說政治是一座舞台,馬英九不是成功的表演者,但他絕對是「清廉、勤政、愛民」的國家領導人。八八風災發生後,馬總統多次南下勘災,多次召開座談、與災民面對面溝通。從政多年來的歷練,我相信我能辨識得出真心或虛偽,讀得出關心或應付,所以我從馬總統耐心傾聽、專注思索的表情上,瞭解他是發自內心的苦民所苦。我深受感動,並開始重新評價眼前這位國家領導人。
台灣現在已經向上
我從政,是為了實現「清廉、勤政、愛鄉土」的信念,然而這個特質已消失於民進黨,反而在馬總統身上重現。我從政,是希望為人民創造好生活,而馬總統穩定兩岸關係、全力發展經濟、致力改善民生、建立廉能政府、降低社會衝突,所作所為,不正是為人民、而非為所屬政黨努力?
真正的魄力,是無懼各種反對險阻,將改革理念貫徹到底;真正的能力,是無需敲鑼打鼓就能改變台灣體質。台灣這幾年確實已經改變,貪腐弊案不再每天佔據媒體版面,兩岸不再隔海交鋒,國際不再擔心台灣惹麻煩,全球企業也不再躲避台灣。這是良性的改變,無需被「現在決定未來」等語詞所誤導,台灣已經展現了向上的力量,台灣,現在就走在正確的路上。
保馬才能保台灣
以前,我支持民進黨。但這次從世界看台灣,我深刻體悟到台灣需要的是安定的社會、穩定的兩岸、國際化的經濟,不能再繞著意識型態鎖國與內耗。台灣發展絕對比政黨前途重要,我相信「保馬才能真正保台」因此,支持台灣,就要支持馬英九。
選情緊繃,「保馬保台」需要大家一起來。為了保護台灣的清廉政治、兩岸關係、國際空間、經濟發展成果,請手牽手一起支持馬英九。敬此拜託,並祝
身體健康
前高雄縣長 楊秋興敬上

相关栏目:『台湾之声
细数台湾的七大社会福利,我们能否同向对比 2024-11-12 [182]
张学良晚年回忆说:杀杨宇霆之前我从不迷信,但是结果太邪门了 2024-05-16 [813]
败军之将们的台湾岁月 2024-05-17 [412]
杨奎松:我在台北查档案(有点离奇,但事实如此) 2024-05-10 [418]
梁庚尧: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2024-01-20 [1325]
台湾2024大选候选人副手辩论会:赵少康、萧美琴、吴欣盈各抒己见 2024-01-01 [1495]
蔡英文发表任内最后一次元旦谈话:台湾不再被遗忘 2024-01-01 [1432]
《蒋经国日记(1970-1979)》在台北出版 2023-12-30 [1442]
台湾劳动力缺口大 官方欲引进印度移工 2023-11-26 [930]
“赖萧配”20日合体登台亮相 2023-11-15 [90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