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溫家寶14日在他總理任內最後一次全國人大會議後的記者會上再次力推政治體制改革。他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又產生了分配不公、誠信缺失、貪污腐敗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而且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溫家寶1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任內最後一次人大記者會,評價自己總理生涯的功過得失。
他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復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他認為,每個有責任的中共黨員和領導幹部都應該有緊迫感。
他說,人們不僅看他說什麼、他的理想和信念,更看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什麼樣的目標。他誓言,為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只要還有一口氣,就奮鬥一天。
分析人士指出,溫家寶此次在兩會閉幕之際公開談政治體制改革,比任何一次都大膽和透徹,一方面顯示政治改革的迫切性,直指黨國體制的局限,同時也凸顯在中共黨改革與反改革勢力的較量十分激烈。
中國11屆全國人代會議13日上午舉行閉幕儀式,由人大委員長吳邦國主持。隨後由溫家寶總理主持中外媒體記者會。
溫家寶在記者會開場白上表示,這是他在兩會之後的「最後一次同大家見面」,今年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年。他說,人民需要政府的冷靜、果敢和誠信;政府需要人民的信任、支持和幫助。他表示,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關鍵是「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我將在最後一年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永遠和人民在一起」。
溫家寶在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提問時說,這些年他多次談到政治體制改革,「應該說已經比較全面和具體了」。如果問他為什麼關注這件事情,他的回答是「出於責任感」。
他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共雖然作出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實行了改革開放。但是「文革」的錯誤和封建的影響,並沒有完全清除。
溫家寶強調,他深知改革的難度,主要是任何一項改革必須有「人民的覺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他說,在中國這樣有13億人口的大國,又必須從國情出發,循序漸進地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改革只能前進,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停滯和倒退都沒有出路。
他在被「華盛頓郵報」記者問到,中國的老百姓在什麼時候才能夠通過競爭性、直接性的選舉選出他們的領導人時,溫家寶表示,他不斷提出要堅定不移地實行村民自治,並且保護村民直選的合法權利。現在農村村委會許多實踐證明,農民通過直選村委會是成功的。他們不僅有高度的熱情,而且按照村民自治法制定了嚴格的選舉辦法。
他說,他至今仍這樣認為,群眾能夠管好一個村,就能夠管好一個鄉的事情;能夠管好一個鄉,就能夠管好一個縣的事情。應該按照這條道路鼓勵群眾大膽實踐,並且在實踐中使他們受到鍛煉。他表示相信,中國的民主制度會依照中國的國情循序漸進地得到發展。這也是任何力量所阻擋不住的。
溫家寶記者會 凸顯幕後鬥爭
王立軍事件一發生後,薄熙來仕途已告終結,但溫家寶14日對薄熙來尖銳批評則顯示,中共高層仍在展開幕後鬥爭。
外界看來,中共似乎出現了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的最嚴重分裂。中共之所以能克服1989年的危機,是鄧小平在黨內和軍中享有很高的權威。
但現在中國已經沒有這種人物,這可以解釋為何中共內鬥正在加劇,為何中共遲遲沒有撤消薄熙來職務或公開處罰,而且還允許薄熙來高調出席兩會。
西北大學中國政治專家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中國的)菁英層普遍感到,需要對政治制度作某種重大改革,但在如何改革及改革秩序問題上缺乏共識。溫家寶的言論至少顯示,菁英層某些人強烈支持中國進行更重大的政治改革。」
溫家寶在記者會中兩度提到1966-1976年的文革災難,這是對薄熙來在重慶唱紅政策的一種明顯的抨擊。在談到王立軍事件時,溫家寶更說,重慶市委和市政府應「深刻反思」和從中「吸取教訓」。 一些專家認為,處理受到保守派和軍方歡迎的薄熙來,可能引發中共的公開分裂。但另一些專家卻表示,讓薄熙來繼續任職,會使外界認為中共非常虛弱,受制於人脈寬廣的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