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望洋兴叹:海归路 该怎样走?- 亲身感受「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
来源:《世界周刊》1461期,2012年3月18日 | 作者:文章 | 2012/3/25 10:51:54 | 浏览:3328 | 评论:0

  不久前參加了江蘇省人事人才廳組織的「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活動。混在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的157名博士中,走馬觀看了江蘇的9個代表性城市,近距離接觸了省政府官員和地方官員,又與專業相關的公司、企業、研究所的代表進行了對接洽談,感覺把海歸所有「前戲」在短短的8天時間全演完了。

  行程排得很滿,每到一處,先是推介會,然後是項目對接洽談,參觀創業園,再就是接風或送別宴會。坐在警車開道的一列巴士上,滿耳充斥著畢恭畢敬的「博士」尊稱,惶惑自己在這個螃蟹上市的季節,在母國的土地上,居然真的可以「橫行」。來去匆匆,所有宴席上的杯盞交錯,寒暄客套,車裡的閑談私語,插渾打科,懇談時的故作高深,誓言承諾,都在上飛機的那一刻鎖進了手提箱。只有一句話,至今不忘。那是一次宴會上,某位市領導一行去每張桌子給大家敬酒時說的:「歡迎你們回來發展,不能帶資金來的帶項目來,不能帶項目來的帶朋友來。」

  這句話,讓我這個從未動過海歸之心的人也動容。做祖國的母親向自己的海外游子發出的是怎樣殷切的呼喚呀。百萬扶持資金,更多的風投資金,就差沒說,孩子們,放手幹吧,老媽我來買單。賺了是你的,虧了算我的。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除非是被直腸子的美國人給教傻了,是人都不會無動於衷的。可是,這個世界本來就充滿矛盾,每一次得到的同時也伴隨著某些失去。海歸,到底是怎樣一條路?

得與失孰輕孰重?

  參加這次江蘇行的博士大概分三類:一類是已經回國發展的登陸海龜,一類是有品專利尋找合適買主的准海龜,一類是處在觀望中的岸上海龜。第一類的數目比較少,他們參加此次活動的目的不是做不做龜,而是尋找一隻更大的海龜蛋。第二類懷揣馬上就可以投入市場的專利技術和品,短時間就可給合作單位帶來大把利潤,是最受對接單位歡迎的寵兒。此行對于他們就是做金海龜還是銀海龜的問題。這第一和第二類海龜這裏暫且放下不表,只說第三類,事實上,這類博士在此次活動中占有多數。

  這群人大多已在國外生活十年以上,從生活習慣到思維方式,基本已經西化,本人在國外也已立足,只是因國內的老父母殷切盼歸,這才把腳伸進海裡,一試深淺。行程中跟兩位觀望海歸有過簡短交談,一位現在加拿大政府部門工作,孩子已經上大學,國內的父母非常希望他們回來,且已經幫他聯繫了國內某研究部門高級職位。他和太太權衡再三,他鄉已無幾多牽挂,故里親情濃厚,不如燕歸來。這次參加江蘇行,到了家鄉那一站,就此與同行的夥伴揮手告別。看他臉上溫暖滿足的笑容,我為他在十幾年的遠遊之後回到母親的懷抱而高興。

  另一位現在美國有一家自己用專業技術開發的公司,是這家運作良好的公司的CEO。儘管他本人無意海歸,卻奈何不過國內關係廣泛,人脈通暢的家人,對他用海歸博士的身份回國得到更大發展的期望。我說,北美相對穩定,一眼便可看到老時是什麼樣兒,倒是回國創業對自我是一種挑戰,未嘗不是好事。他說,問題是到了我們這個年齡,是不是還經得起挑戰,再說,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就像一棵長了十幾年的大樹,再要連根拔起,那傷筋動骨的痛,我們還能承受得起嗎?從他眼裏流露出的那一抹依戀我知道,海歸對于他,大概還是一個遙遠的夢。

  所以我覺得,海歸,對于我們每個人,都只是一個選擇。得到的是親情,和中年時期可能轟轟烈烈,也可能敗走麥城的經歷,失去的是平和的心境,和自己在他鄉花十幾年時間建立的事業和人際關係。在這個世界上,誰又能說得清,親情和友情,孰輕孰重?

水能行船亦可覆舟

  跟一位登陸海龜談到浙大海歸博士自殺事件,和國內環境是否適合海龜們生存的問題。這位女士應聘國內某大學教授,擔任教研室主任,人際關係良好,研究資金似乎也充足。她的觀點讓我吃驚。她不贊同浙大海歸博士對國內學術界黑暗的指控,相反,她認為,海龜登陸後能否順利生蛋孵化,關鍵是自己的心態。如果自恃才高,瞧不起國內同行,或者對自己提職稱等方面具有的優勢期待太高,勢必會失望,以致走上絕路。

  事實上,無論是生活在國內還是海外,都存在與人相處的問題,只不過在國內,這方面的學問更大,更重要。據我觀察,這位女士休息時與重量級人物攀談,席間去主賓桌向領導們敬酒,晚上和男士們去卡拉OK唱歌,確實屬于八面玲瓏之人。後來得知,該女士因丈夫不願出國,在國外未居住太久,于是我得出結論:涉足西方文化不深的,遠離中國人文環境不久的,海歸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可是浙大的海歸博士尚年輕,似乎離開母語環境也未太久,為什麼就做不到這位女士那樣遊刃有餘呢?可見個人的性格是否適合中國社會還是起了決定作用。

  那是否只要心理足夠成熟,承受力大就可以呢?朋友跟我講了這麼一件事:一位在美國生活多年的博士全家海歸,應聘某大學教授,政府分配了一棟小洋樓,建立了試驗室,配備了研究團隊,撥了大量研究經費,項目也順利上馬了。一切都很好。變化緣起一件很小的事情:該博士需要訂購一批電腦,在與商家洽談時表示希望為自己也購買一台,這台電腦由自己出錢。商家說,這麼大一筆生意,我們送您一台是應該的。博士堅持要自己付帳。商家堅不收,說這是慣例,最後博士妥協。不久一封舉報信出現在紀委工作人員的桌子上,一台電腦一萬元人民幣,夠立案了。最後,這名博士帶著滿身的傷痛返回美國,他說,我是含著淚離開的。

  這樣的悲劇可以避免嗎?參觀無錫尚德太陽能公司,揚州化學工業園,泰州中國醫藥城時,我找到了答案。這就是,如果你不太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不懂得如何化解別人的嫉妒情緒,還好所學專業比較實用,技術含量比較高,就去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業園,建立你的項目和團隊吧。大學,研究所,這些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並不適合你。

  總之,當你選擇成為一隻海龜,你就把自己投入了充滿凶險,暗流涌動的大海,如果不善游泳,輕則嗆幾口水,重則被大海吞沒。所以,在游向彼岸的那一刻,問一下自己,我的水性如何?適合在波濤洶湧的大海裏博浪,還是在風平浪靜的湖中漫步?

雁南飛望穿秋水

  海歸的路,回鄉的路,帶我到那原本屬于我的地方…。

  選擇了海歸,舉家南遷,你還是做獨來獨往的「太空劍俠」?江蘇行遇到的一位登陸海龜,他的太太和孩子留在了美國,且把丈母娘辦去了美國與太太孩子作伴。他自己則國內住半年,國外呆半年,他說,我們倆誰也不管誰。我想,雖說聚少離多,家庭的責任,撫養孩子的責任,當然還是要管的,所謂不管的,應該是感情上「情不自禁」的情形吧。說這話的時候,另一位博士插嘴說:千萬別管,整天盯著,男的受不了准離婚。「不管」是明智的,做到「不管」的女人是聰明的。只是,我不知道「誰也不管誰」的背後,他的太太流了多少辛酸淚。

  我的一位朋友的老公海歸了,她在北美有很好的工作,女兒上高中,還有兩年才能上大學。女兒在北美長大,中文說不利索,當然為了女兒也得選擇留守。我勸她,夫妻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分開,國內不是有為海外歸國人員子女開設的英語中學嗎?孩子去那裏讀上兩年再回美國讀大學也不是不可以。她說,也不只是因為女兒,「我們這個年齡的回國,男人那是如魚得水,女人呢,要跟比自己小一兩輪的女孩子爭寵,我都能想像出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在這,好歹還有自己的生活,到了國內,那真的是事業和尊嚴什麼都沒有了。」

  我常常想,如果夫唱婦隨,舉家回國,這個家庭保持完整的可能性到底是更大了還是更小了?幾十年的相濡以沫就敵不過那一小段激情?儘管現實中,大多數的妻子都選擇了留守,但我不知道,是她們更喜歡這片陌生的土地,還是在學把頭埋進沙子裏的鴕鳥?是更加明智地保持了自己獨立的人格,還是膽怯地逃避了情感的挑戰?

  海歸的路,回鄉的路,愛人呀,原諒我不能與你同行…。

海歸的路如何走?

  江蘇行期間,來自加拿大的博士們忙中偷閑,發起了一個小型聚會。在這次聚會上,有一位己成功海歸的博士給大家提了一條經驗之談:即便有資金,也不要輕率投資國內市場,最好是先作為國外住中國辦事處的職員在中國呆上一兩年,人脈關係都建立之後,再自己出來單幹。這樣投資的風險會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則大大增加。大家說你這不是廢話嘛,國外駐中國機構,這樣的機會能有多少?

  此兄慢騰騰地說,如果沒有,那只好看你的家族,裙帶在中國的人脈如何了。這還用你說,大家抗議道,我等農民的兒子,土地的精靈,親戚中能混入城鎮戶口的都不多,哪里來的人脈?說完,大家不約而同地沉默了,是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剩下的唯有祝福了。

  哎!想歸就歸吧,上帝保佑你們游過太平洋,成為一隻生猛無比的龜!

相关文章:『海归
『海外留学』 留英学生实习多投奔华人公司 和雇主关系难平衡 2013-06-01 [2018]
『创业就业』 海归创业感想 - 同最新上岸的海归分享 2013-05-08 [2192]
『国内动态』 白领海归的中年危机:镀金饭碗也有敲碎的一天 2013-05-01 [2514]
『学人动向』 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5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2012-06-05 [3152]
『大陆评述』 外籍华人在中国:或许没有中国心,却有张中国脸 2012-06-03 [3069]
『人才交流』 选择坚守或重新适应:回国成海外人才绕不开的选择 2012-06-03 [2672]
『海外留学』 毕业归国季 海归学子觅职须认证学历学位 2012-05-13 [3229]
『学人动向』 美国海归落选中科院院士 国籍被认为首要原因 2012-03-23 [2741]
『签证移民』 海归派、上海侨办副主任蔡建国:上海籍华侨华人已超百万人 2012-03-06 [6770]
『学人动向』 机遇伴随挑战 旅美科协海归人才洛城畅谈回中国创业经验 2012-02-08 [2524]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谁看透了美国大选?企业家为何赢了知识分子 2024-11-16 [92]
美国教育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比较洞察 2024-11-16 [89]
当代人最稀缺的三种能力 2024-11-16 [91]
是谁让命悬一线的Tiktok 出现一线生机?他又是怎样影响特朗普的? 2024-11-16 [71]
伊拉克历史见证:搞个人崇拜的政府终将走上覆灭之路,家毁人亡 2024-11-16 [83]
一个最清晰的“MAGA”对华政策阐述 2024-11-16 [79]
人民才是老板 2024-11-12 [180]
特朗普胜选后,女性发起美版“四不”运动... 2024-11-12 [175]
以史为鉴,透视中美知识产权之争的现在与未来 2024-11-06 [352]
11个反直觉思维法则,能深刻改变你的人生 2024-11-03 [43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