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自2009年起,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变得强硬。南海问题牵涉到多层利益,包括领土、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以及管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评估相关团体影响力等,因此处理这一问题具有挑战性。
南海的争端对各方也有重要意义。东海和南海的主权争端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海军的地位。中国大力发展海上军事力量,在区域内进行了军事演习,并且毫不害羞地声称拥有南海的领海主权和海底矿产资源。同时,这一区域关系到美国商业和军事利益,华盛顿对南海问题的进展也表示了关注。南海问题对美国在亚洲保持了影响力至关重要——作为亚洲国家的安全保护伞,美国关注自己监督中国军力发展的能力。希拉里声称,南海的航行自由关乎美国的国家利益。
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国内关于南海问题争端的不同意见。持有不同观点者可以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强硬派和自由派。强硬派认为,历经百年耻辱,中国终于有能力、有权利实现自己的主张,并且当下中国拥有实现这一主张的外交和军事途径。因而,中国不应再愚蠢地忍受弱邻欺负。中国解放军军方是强硬政策的推动者。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军方对维护中国的海外经济利益承担了更大的责任,相应地,军方高级将领也在多项安全问题以及中美关系上表现出自信姿态。随着解放军在中国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影响力的增加,军方的强硬态度成为中国在安全问题上态度的重要因素。
自由派则多由文职外交官组成,他们倾向于否定解放军发出的相对强硬的声明,主张坚持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外交部期望通过与东南亚建立经济联系来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他们警告,如果中央过多强调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这将影响到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甚至伤及中美关系。但中国递交1947年国民党绘制的南海地图的行径表明,即便是一向自由主义倾向的外交部也未能脱离强硬立场。两派在终极目标上并无实质差异,只不过后者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问题上更加耐心和灵活。
另一方面,目前鲜有证据表明中国高层持强硬的立场,媒体上所呈现的只不过是军方和文职人员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也有中央和地方的分歧。在南海问题上,中央也有其自身利益所在。除了大战略的考虑,政府不得不关注国内“愤青”团体的民族主义情绪。虽然中国不是一个民主国家,但它依然懂得顺从民意的必要性。当下,中国的第五代领导集体即将诞生,任何在南海问题上的退让都会被理解为政府的软弱。
作者指出,中美两国都不得不在南海问题上与对方打交道。尽管中美双方在非军事领域的合作颇有进展,但中美之间发展更加一个更具协作性、包容性的双边关系毫无希望,而两国之间一些根本的冲突不可能消失。在南海问题上,双方都需要高超的外交技巧来协调彼此关系。无论中国是否乐意,南海对美日韩的战略和商业利益都意味着主权争端引发的紧张关系将愈发国际化。
对中国而言,最好的避免这些矛盾国际化的策略不是否认在南海的利益关系,而是去理解美国对中国军队建设的忧虑,以及更积极地响应美国促进双边军事关系的努力。这将在与东盟的谈判中给予中国更大的喘息空间。而东盟国家应该在促进多边谈判上保持一致,减少内部争议。尝试发展这些多边关系可能是缓慢、沮丧和痛苦的,但对西方和东南亚国家来说,北京的中国南海争端的立场与中国将成为哪一类型的强国相关,是中国作为一个海军的超级大国崛起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