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丁启阵:妓女为何取名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
2012/7/2 7:39:42 | 浏览:2023 | 评论:0

多年以前翻阅近代狭邪小说《九尾龟》(作者:张春帆),看到书中一个妓女居然名叫林黛玉,“邱公子狠心惩爱妾,林黛玉拼命闹华堂”(二十四回回目),“林黛玉春宵引凤,王云生黑夜捉奸”(二十七回回目),“说话之间,黛玉又进去转了一转,又换了一身衣服。密色绣花缎袄,妃色绣花裤子,天青缎子弓鞋,将头上珠花一齐卸去,单戴着一只一条龙珍珠押发。脸上的脂粉洗得淡了些些,那粉颊之上略略晕起两个酒窝,觉得他淡抹浓妆,无一不好。邱八虽然是个花丛老手,却从来没有经过这样风情,只乐得心窝上奇痒难熬,扒搔不着。黛玉见邱八已经入彀,越发的笑语殷勤,风生四座。”(二十三回)

无独有偶,不久前在国家图书馆翻阅一种民国时期的报纸,又看到如下一则新闻:“林黛玉保释出狱:择人不慎……遂困囹圄  著匪张凤九、经由卫戍司令部枪决后、其妾林黛玉、尚拘押在狱、因与张有连带关系、故未释放、现经审察并无嫌疑、昨已准黛玉之母王周氏具保开释、并闻黛玉深悔以前随张匪之不慎、以致久困囹圄云。”(《民生报》1928年11月20日第四版)这则新闻可以说明,给女人取名林黛玉,并非小说家张春帆的一时兴起,一次恶搞,其中有着一定的原因或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当初看到妓女被取名林黛玉,而且,这妓女又嫁了个粗俗无品的邱八的时候,心中的惊诧、别扭,难以言表。《红楼梦》里那位才貌双全、“质本洁来还洁去”、终其一生只爱贾宝玉一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文学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无异于一尊圣洁的女神。

短暂的惊诧、别扭之后,又觉得这是一种必然。色情行业虽然总是给人一种污秽不洁的印象,以文学作品中的圣女姓名给妓女取名,固然予人不伦不类之感。但是,这也可以说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充满人性魅力的人物。即使是粗俗无品的嫖客,也懂得欣赏。青楼好比市场,商品能否畅销,跟名字有一定的关系。假如一个青楼女子取个薛宝钗的名字,估计销路就不会太好。薛宝钗虽然跟林黛玉一样美貌,有文采,但是,她精明,世俗,虚伪,工于心计,不能给人以亲切感。换言之,这从一个特殊的侧面说明,林黛玉比薛宝钗更受人们的喜爱。一般来说,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给人取名字,会有意避开著名文学人物。不避文学人物之名,原因有二,一是无知,偶然重名;二是太喜欢,含意淫心理成分。我认为,无论是《九尾龟》中的青楼女子,还是民国“著匪”张凤久之妾,属于后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

《红楼梦》中美貌女性形象,喜欢林黛玉,还是喜欢薛宝钗,或者找对象,愿意找林黛玉还是薛宝钗,经常被年轻男女当作一道选择题,用以测试对方审美理念、价值观念。据说,如今有不少年轻人,选择的是喜欢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著名文学史家刘大杰先生有过这样一个观点:喜欢薛宝钗而不喜欢林黛玉的人,都没有读懂《红楼梦》。我基本同意刘大杰先生的意见,但是态度稍有不同。我认为,如今之所以有很多人在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选择薛宝钗,不光是其个人文学鉴赏能力所致,跟社会环境、时代风气也有很大的关系。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变得格外务实。套用一下今天流行的“青年三分法”,林黛玉属于文艺青年,薛宝钗则属于一般青年。一个物质、平庸、明显缺少诗性的时代,人们当然会更喜欢一般青年,而不是文艺青年。凭这一点,似乎已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今社会,比起晚清民国,都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丘成桐:父亲的哲学课——从古文到数学 2025-05-06 [102]
刚刚!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5-05-06 [94]
朱永新:在一个学制100年没有变的国度,我们的教育应该走向何方? 2025-04-28 [228]
苏格拉底的精神 | 杜兰特 2025-04-28 [204]
刘尚希:宏观经济政策要与标志性改革结合 2025-04-27 [244]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三大谜思和一个建议 2025-04-21 [412]
王志纲重磅演讲:世界并没有那么糟糕,信心才是王炸! 2025-04-21 [371]
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2025-04-21 [382]
霍布斯:论权势与荣耀 2025-04-21 [409]
达利欧:重要的不是关税,是旧秩序的崩溃 2025-04-21 [41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