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真正对学生的心灵开放
作者:杨明方 | 2012/7/9 10:46:46 | 浏览:1819 | 评论:0

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真正对学生的心灵开放

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以其富有哲理的演讲闻名全国,屡屡掀起“根叔旋风”。近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2年毕业典礼上,李培根院士再次以一篇《远方》让同学们记住“带着什么去远方”,感动现场2000多名医科毕业生。

今年6月10日,李培根校长赴京参加“两院”院士大会,甫一抵京便如约与记者见面,畅谈其“开放式”高等教育理念。

记者:与国内不少百年名校相比,今秋即将迎来60岁生日的华中科技大学显得分外“年轻”,充满活力。我们注意到,华中科技大学对自身的定位是“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请问李校长,为何要把“开放”放到如此突出的位置?

李培根:“开放”一词,既是我们对这所学校的基本定位,也是对过去的总结。“开放”的含义很多,比如常说的国际化、改革开放等,这是大家都容易理解的“开放”。还有一种“开放”,是对社会和业界的开放。很多人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后办起来的大学中,华中科技大学是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这其中原因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学校长期和社会紧密结合,深度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这也是一种“开放”。现在很多大学都在这么做,但华中科技大学有不少自己的独特之处。

“开放”还有另一层含义——对学生开放。我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真正对学生开放——没有真正对学生的心灵开放。年轻人都到大学来上学,似乎大学是“开放”的,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如何做到对学生心灵的开放,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生当做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忽略了学生是知识的自主学习者、主动实践者,这其实是没有对学生真正开放。所以,我强调要从根基上认识高等教育。

去年,华中科技大学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三大战略转变”——从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转变,从工医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自由发展。在这个理念下,我们才能够讲:我们开始关注对学生心灵的开放。这才是现代大学的本义。当然,真正要完成这个转变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把它提出来并上升到办学战略的层面,对人才培养会起到导向作用。

记者:您刚才谈到,“开放”应该有多种层次。从教育的内在理想层面来看,对学生的心灵开放应该是最高层次。而在教育的功能层面,一所“开放”的大学还应展现哪些内涵?

李培根:我们经常谈大学的使命。西方大学的使命主要有三个:通过教育传播知识、通过研究拓展知识、通过图书馆和博物馆保存知识。我在此基础上加了一条:转移知识。大学的知识要向社会转移,要通过社会服务等途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乃至产业化。同时,社会的知识也要向大学转移。对于后者,我在学校提倡:能否有更多的非专任教师(社会和业界的优秀人士)走上我们的讲台。我这里所指的不是讲座(我们的各种讲座已经办得很好了),而是真正地走进课堂、主讲课程。

以工科为例,当前的现状是:不少大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远远滞后于研究的进展,而且也明显滞后于工业的实际进展。

现在不少大学都注重转移知识、社会服务。华中科技大学在这方面的做法比较独特,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是我校转移知识,把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延伸到地方,在地方“落地生根”的一个典型案例。工研院是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技厅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一个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产业孵化平台,学校向工研院派出专门教师,常驻当地,扶持服务高新技术企业,为当地产业升级献智助力。目前,工研院通过建设设计服务中心、激光技术中心、检测技术中心和物联网技术中心,已累计为1000余家企业提供了相应服务,其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已孵化出7家高科技公司。工研院不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还为我们的大学教育提供课题和平台,为本科生去实习、实践乃至创业,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成才环境。

所以说,一所开放式大学应善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其理想。教育活动、教育资源等的边界延伸到社会或业界,社会或业界中的很多设施、活动乃至人员,都可以为大学所用。

记者:您特别强调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紧密结合,那么,开放式的高等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这二者是什么关系?高等教育怎样才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意味着教育应该真正对学生的心灵开放,反过来只有真正对学生的心灵开放,才算得上“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

办学不能闭门造车,高等教育向社会和业界开放是有必要的。我们要让大学的知识向社会转移,要让社会的知识向大学转移。一方面,我们必须让学生和教师走出去,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到社会或业界中去进行锻炼和实践,让教师与社会和业界实际紧密联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我们欢迎业界或社会人士走上大学的讲台。此外,我们还要在专业设置、教育改革等问题上充分征询业界人士的意见,并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坚决摈弃“满堂灌”,尽可能好地创造各种条件,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心灵开放,让学生成为他自己。

对于教学模式开放的本质,我将其概括为:“教”对学生开放,“学”对实践或问题开放。“教”对学生开放,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教”不能仅仅是“我教什么你学什么”。高层次的“教”一定是点燃学生思维及进一步学习的火把,教师还应该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施以引导、教化。“学”对实践或问题开放,就是引导学生不仅在实践和问题中巩固学到的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关注人类和社会的重大问题,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质疑,乃至创新。深刻理解这一本质之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自然就会有一些独到、创新的做法。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丘成桐:父亲的哲学课——从古文到数学 2025-05-06 [103]
刚刚!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5-05-06 [95]
朱永新:在一个学制100年没有变的国度,我们的教育应该走向何方? 2025-04-28 [231]
苏格拉底的精神 | 杜兰特 2025-04-28 [207]
刘尚希:宏观经济政策要与标志性改革结合 2025-04-27 [247]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三大谜思和一个建议 2025-04-21 [415]
王志纲重磅演讲:世界并没有那么糟糕,信心才是王炸! 2025-04-21 [374]
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2025-04-21 [385]
霍布斯:论权势与荣耀 2025-04-21 [412]
达利欧:重要的不是关税,是旧秩序的崩溃 2025-04-21 [41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