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2年,印度突然在國際軍事領域發飆,大手筆層出不窮,成為一顆僅次於美國的耀眼軍事“明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而最引人注目的依次是,印度2012至2013財年的軍事預算,比上一年度大幅增長17%,超過大陸近6個百分點;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武器進口國,2007至2011五年間進口量占全球總量的10%,“軍事現代化就像乘坐在了電梯上”;印度同法國達成協議,購買在利比亞戰爭中贏得巨大聲譽、可攜帶核武器的“陣風”戰機126架,成為近15年“世界上最大的一筆戰機購買合同”;印度租用俄羅斯核潛艇,試射“最先進的”潛射彈道導彈和射程5千公里的烈火—5陸基彈道導彈,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世界第三個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印度舉行以中印邊境地區為重點,覆蓋東北部8個邦和西孟加拉邦,為期達4天的大規模軍演,計畫在中印和印巴邊境大規模修建11條戰略隧道,以提高軍隊快速反應能力;印度海軍軍費猛漲七成,從俄羅斯購買的二手航母正在試航,就尋求購買第三艘航母,還在建46艘各式軍艦,力圖通過打造三支強大的艦隊稱霸印度洋,“扼住中國的能源咽喉”。
儘管大陸與印度兩國領導人,于3月29日啟動“中印友好合作年”,但印度的上述舉動充分證明,它決心按照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這一原則,瞄準大陸的“軟肋”,形成對大陸的優勢,與大陸死磕到底,不僅不會在領土談判中作絲毫讓步,還企圖主動進攻並戰勝大陸。
大陸的“軟肋”何在呢?從印度的角度看,大陸無疑存在兩大“軟肋”,一是海上能源通道。由於大陸的原油主要從中東和非洲經海路進口,不可能繞開印度洋,而實力不斷增強的印度海軍,便成為大陸揮之不去的一個夢魘。如果兩國發生戰爭,印度可以從西起紅海,東到麻六甲海峽的廣闊海域,輕而易舉地切斷大陸的海上能源通道。這還不包括擁有航母和隱身戰艦的印度海軍,對南海乃至東海的突擊。如果加上南海和東海,大陸的能源通道就像一根生長在體外的漫長“動脈血管”,印度為刀俎,大陸實為魚肉,目前印度對此已不再隱諱。一是陸地後勤通道。大陸與印度未來的陸地戰爭,主要在兩國交界地區展開,雖然大陸擁有居高臨下的優勢,但也面臨戰區遠離內地,後勤通道過長的明顯劣勢,印度大量購買先進戰機和在兩國邊境地區大規模修建戰略隧道,根本目的就在於,力圖通過空中打擊,全面癱瘓大陸的後勤保障和軍隊調動,進而通過快速部署的地面部隊,全線突入西藏,把戰火引向大陸,目前印度對此也已不再隱諱。而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則作為政治和戰略武器,確保大陸對來犯之敵不敢首先使用核武,以便印度順利達成海上和陸地的戰略目標,迫使大陸首先放下武器並承認失敗。
無論是印度的大量軍購,還是武器研發;無論是印度的大規模軍演,還是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具體的考慮無疑很多、很細,根本的則是針對大陸的兩大“軟肋”展開,力圖通過重創兩大“軟肋”,達到速戰速決或少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大陸雖然已通過在青藏地區舉行大規模軍演予以回應,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印度的實力早已今非昔比,我們與之相比劣勢很多,且越來越大,克服這些劣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