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分钟,“专家”绕着藏品走一圈,掂掂瞧瞧,便能做出真假判断,甚至还给出了市场估价。近期,诸如此类的鉴宝节目屡被曝光背后猫腻,让观众忍不住大呼:“这哪是国宝,分明就是个淘宝!”“这哪是西周的,分明就是上周的!”特别是在鉴宝节目连番上演“献假货”、“乱估价”、“演员门”、“干爹门”等闹剧之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文物局近日就加强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的规范和管理出台了七条限令,得到公众的一致支持,说明此举深得民意。
鉴宝类节目本应传播文保知识,并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收藏理念。然而,现在的鉴宝类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奇招迭出,沦为了娱乐秀甚至“愚民秀”,误导甚至诓骗收藏者。很多节目不仅鉴定真伪,还给所谓的“宝物”估价,诱导购买或收藏的用意非常明显。经过鉴宝名家评估、花387万元买的一只宋代汝窑碗竟然是赝品,一个鉴宝节目俨然成了销售假文物的“托儿”!遴选无标准,鉴定无程序。很多所谓的鉴定专家不仅缺少必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少数甚至是混迹于文物市场中的古玩商或文物贩子。更恶劣的是,很多鉴宝节目或明或暗地进行着文物商业经营活动。这样的“鉴宝会”自然无法分辨文物的真假,只会为自己谋私利,哪里有严肃性、严谨性可言?
鉴宝类节目,不仅专业性强,影响力大,背后可供钻的商业空子也很是不少。这样的节目类型决定了严格审查的必要性,否则,拿专业性做障眼法,背后蝇营狗苟,伤害的将不仅是公信力,还有电视屏幕前无辜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