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预测,但这场雨比预报中来得更猛一些。暴雨中的北京,不只是造成路面积水,也让很多市民处于危险之中。
21日,微博上的舆情变化也随着雨势的变化而变化。从一开始如往常一样,网民在微博上发布或转发各种“在北京看海”的照片,到后来,开始转发各种求助信息,以及防汛部门的联系电话。越来越严重的暴雨,让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守望相助在一起。(7月22日《新京报》)
在这场“降雨为60年来最大”的暴雨面前,在诸多始料未及的险情中,首先凸显出的是“如何应对暴雨袭京这样的城市公共命题”。而这个本应该贯穿于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公共命题”,此时此刻是“粗线条”的,也显得任重而道远。
尽管可以用“未雨绸缪”的简单道理质疑城市发展建设中的短视,也可用“亡羊补牢”期许积极有效的善后,但要在二者中形成一个共识,首先要让这次北京遭受的暴雨,成为一次城市洗礼。在雨夜北京呈现出来的城市精神,已经孕育出了一个友善、善意、守望相助、充满同胞爱的新北京:“先是无数热心市民主动出门,开车去接送各处滞留人士,然后是商家、私人行动起来,打开自己的家门,欢迎滞留的人暂住。这些救助者有商人、演艺界人士,有外地驻京人士,商家有开饭店的,开KTV的,有一般开公司的,等等。”这就还原了一个符合现代社会基本形态的市民社会。
如果以此当做一次城市洗礼,那么,不乏在艰难的磨练和考验后,对城市发展产生新的认识,新的起点和开端的积极意义。这就把相对广义的“爱国”情节,具体为爱自己所在的城市,爱自己身处的家园。在这次暴雨中,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做到了。
然而,暂且撇开社会发展规律的宏大议题,就城市发展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言,公共服务和市民行为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即使不去计较地面工程和地下设施无法配套的既成老账,就在北京暴雨之夜,人们热情而自然地展现同胞之爱,伸出救援之手之时,据说交通收费站还在一丝不苟地向半个轮胎被淹的车辆收费,人们在因暴雨“废弃”在路边的车辆上看到了罚单。这种制度和人性的相背,在危难之中格外触目惊心。如果这些微博信息属实,可不可以算作被暴雨冲刷出来的制度短板?以此反观天灾中的人祸?
诚然,在当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下,类似于平常看不见的地下设施,屈从于地面上的繁华建筑的发展思路几乎是必然的。着眼于政绩的面子工程,可能都对“若干年不遇”抱有侥幸。而一场无情的暴雨,湿透了一个城市的“面子”和“里子”,豪华外表之下却显得捉襟见肘。但令人欣喜的是,在对抗这场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市民的自觉行动呈现了一个现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一位在暴雨中免费载客的“黑车”司机是这样说的:“自个儿的家自个儿不维护谁维护?”这就是我想希望雨夜北京能成为一次城市洗礼的原由。因为,这就让各种对关于城市精神的定义,体现出超越商业计算和利益的自然的公益利他之心,灾祸面前有爱邻人、爱同胞的个人品行。而这种城市精神,在这个雨夜北京,已经蔚然成风。
在这个雨夜北京涌动着的这份城市精神,如果能成为一次城市洗礼,无疑是对以往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的一次洗涤。只要城市管理者们融入到这种“市民社会”的现代社会基本形态中,把我行我素的权力意识转变为“自个儿的家自个儿不维护谁维护”的朴素公民意识,就不需要再反复强调“以人为本”或“可持续发展”等大道理了。而在这雨夜的北京,市民的行动已经体现了现代社会基本形态,管理部门是否有所觉悟并做好了准备?
相关评论:北京一场暴雨冲刷出的真相(李承鹏)
北京突降61年不遇特大暴雨时,我正在千里之外写一篇中央部委去年花60亿购买运行公车的文章。很遗憾,帝都如泽,却只见北京的私家车上街打救被困者,不见那60亿上演英雄事迹。
就在新一轮打击微博造谣时,微博却开始救人,信息准确、有条不紊、专业分工。人们自发约定凡救助车打起双闪,整座城市闪耀的灯,是一颗颗跳动的心。这时候 “素质论”是一种很扯的论,从汶川、玉树、动车直至昨天(21日)的61年不遇,对比前几年美国新奥尔良飓风事件的骚乱,中国民众的素质并不低。可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人总在灾难来临时才显示高素质?平时挤个公交都要恶语相向,排队买张春运的车票都要大打出手,这时却依稀有泰坦尼克沉没前的绅士风范。我的哥们去广渠门桥参加救援时,车一到,人们不约而同地喊“让女人和小孩先上车”。
中国民众平时的素质是被某种力量压制低的。当一个国家只热衷购买公车而不是打造公交车,当铁道部只管大干快上而不做好公共服务,出于自保也必须素质低。可人性就在那里,人性就像夜明珠,平时平淡无奇像块石头,关键时刻却会显示光辉。大家都知道了——那个趴在水里疏通下水道的大爷,那些站在揭了井盖的排水沟前的环卫工人,那些拎着矿泉水和面包冲进雨夜寻找被困者的哥们,那些平时接个串线电话都要疑神疑鬼,此时却大胆在微博公开自己门牌号和手机号码提供吃住以及热水澡的市民……我并不想用“我们都是中国人”这种煽情观点,我更想说,这是中国人的公民意识在成长。就是,你参与社会自治和管理,会有强烈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这就是文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都是公民。我欣赏赵楚先生写的北京新市民精神,而我认为暴雨前后并不是两个北京,它一直是一个北京,只是因为有种力量人为制造人群的割裂。大约两年前,北京对外地人限购时爆发过本地人和外地人的一场口水大战,北京人说“外地人滚出首都去”,外地人说“北京人有什么了不起,真正的北京人在周口店”。渐渐地,大家明白在这个国家,没有钱,人人都是外地人,真正的本地人住在中南海。当现代文明透进窗棂,当整个城市变成一片海,外地人/本地人就是个很伪的概念。昨晚,我的哥们杨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开着他的悍马通宵帮人回家;昨晚,五岳散人提供场地接济被困者;昨晚,很多的本地人发微博唿吁关注那些住在地下室的北漂和外地来的上访者;昨天,一个叫李方洪的派出所所长为转移群众因公殉职……曾经的人群割裂,开始复合得那么合情合理,因为这是人性。
可是割裂仍在,就在普通市民打开自家的房门,私家车主冒着发动机被淹的危险一个个搭救路人……政府管办的公交车却按时下班,高速收费站仍按部就班向救助的车辆收费,平时见个小贩就追得狼奔豕突的城管不见踪影。政府完全没意识到这时正是做秀的好时机,哪怕给被困者就近在快捷连锁店开个钟点房。他们想不到,就像当初想不到给这座城上粉补妆安戴美瞳之余,还得修好下水道。他们只知道开足正面宣传的水笼头,不知道民意是最重要的下水道……这几乎是个图腾,只有上善若水,没有从善如流,不是城市不足,而是成事不足,一根下水道就割裂了我和你。
2008北京奥运刘欢唱的《我和你》,确实同一个世界,却不是同一个梦想。干部只会出国考察,不见上街视察,坐拥60亿的新车,却不见开出来搭救路人。最新听到的笑话,这座城市的管理者说从前天就开始组织十万大军进行预案防治了。十万大军防治,竟有十个逝去的生命,这表明我们按宏大叙事模式修建的城市有多脆弱。
和以前一样,此事必沿着大爱无疆、歌功颂德、灾难让我们更有凝聚力的路子发展下去。如果我没猜错,又会出现“一场大雨冲刷出人间真情”这样的标题。我反感这样的标题,不是一场大雨冲刷出真情,而是一场大雨冲刷出真相,真相是:一个连下水道都修不好的城市,永远进入不了上行道,当整个国家都修不好下水道,就该知道民意为什么天天在内涝。
好吧,就写到这里,现在去机场,飞南方。我不发一言,不置一文,只点一支纪念的烛。
易宪容 :北京罕见大暴雨的逼问
上周五北京市突然下了一场六十一年来最大的暴雨,全城顿时成了泽国。不仅多个区域交通陷入瘫痪,居民小区及厂房被淹,更付出了夺走几十条生命的惨痛代价。一场特大暴雨,露出了中国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防汛能力严重不足的短板,更让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脆弱性一览无余。
在大家眼里,至少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已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了,怎么城市排水系统如此不堪一击?由此引发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并非仅是城市排水系统标准不足,设施老化等技术性问题,也不仅是管理缺陷造成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城市发展过快使得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没有相应的统一协调机构及制度安排,而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思路有关,与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及思维方式有关。不从这样的角度入手来反思,要找到中国城市排水系统问题的根源是不可能的。
中国城市高速发展应是近20年左右的事情,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晚于这个时间。我1993年到北京,当时还只是在修三环路,四环路只修建由奥运村到机场这一段。今天,北京城的规模已是那时的十多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量也应从那个时候开始增长了上百倍了。特别是为了2008年奥运会,北京城市建设扩张势头更是迅猛,市政基础建设投入高得惊人。北京是这样,上海也是如此。国内其他大一些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要稍晚且慢于京与沪。
我们看到,前十年,在追求GDP增长及房地产暴利的冲动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大大加速。不少城市的高楼拔地而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波大于一波,但排水系统却与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相比则严重滞后。因为,在当前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下,首要目标是追求GDP的增长量,政府的多数政策法律及制度安排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GDP增长快了,就得设法用宏观调控政策来限制城市发展的速度;GDP增长慢了,又得设法用宏观政策来刺激城市发展的速度。可想而知,这种忽略质量,不考虑是不是有利于民生的增长,是很少关注既耗资巨大又无法满足面子光鲜虚荣感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所以,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一直在大上快上,但最着力的始终是“地上”而不是“地下”,这就必然导致各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些地方新城的建设,排水系统也严重滞后,问题重重。
这也就是说,中国城市排水系统的严重滞后,问题不在城市规划不科学,也不在建造排水系统的技术不够及资金分配不足,而在增长高于一切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于建立在这个模式上的政府考核体系。
还有,城市排水系统作为一项公共基础建设,其民生性与城市公路、公园、基本文化设施等方面相比,还有其很不一样的地方。公园及公路只服务于城区的部分居民,而城市排水系统具有功能的整体性,即其公共性并非是局部的,还有时间上的偶然性。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全的整体性,不光是指其建设功能分属市政、排水、环保、电力、通讯等不同部门,需要有统一协调的机构全面规划、建设与管理,而且在于其功能的整体性,某处排水系统出了故障将影响整个排水系统的运行。时间上的偶然性,是指如果没有大暴雨,该系统的严重滞后性就不会暴露出来。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缺水的地方,通常市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关注也比较少,安排市政建设时,几十年一遇的情况通常都不在考虑范围内,排水系统建设的科学性长期性及规范性,自然就被排除在“面子工程”之外了。
也许可以说,这场北京的特大暴雨以惊人的代价在警醒国人,加紧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增长方式以及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转换政府行政管理意识,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事关城市发展全局的大问题。如果这一关过不去,中国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排水系统严重滞后局面是根本无法改观的。
因此,在北京特大暴雨之后,我们所要追踪的,除了出现的问题有多大,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之外,更要追问的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在极端事件中政府行政管理机制是否能够有效运行?在不可逆转的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势中,到底该建设起什么样的城市排水系统?等等。
至少在北京,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可否就从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