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者再度揚威國際,勇奪頂級科研獎項。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近日獲美國臨床化學協會(AACC)和美國國家臨床生物化學學院(NACB)頒發「傑出研究獎」,以表揚他開創的無創性產前檢查研究,於臨床化學研究領域上的重大貢獻。該獎過往曾頒予2名諾貝爾得獎學者,而盧更是首位獲獎的華人。作為土生土長的港人學者,盧煜明對獲此殊榮深感榮幸和高興,更認為,那說明現今亞洲、中國整體科研都已受國際肯定,實在非常鼓舞。
現年48歲的盧煜明,27年前本科未畢業已開始研究生涯,近年獲得國際多項殊榮,包括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英國皇家愛丁堡內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病理學院院士、長江學者成就獎二等獎、國際臨床化學聯盟分子診斷傑出貢獻獎、美國國家臨床生物化學學院卓越科學家獎、裘槎基金會優秀醫學科研學者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等等。
不過,他卻直言:「做科研不為獲獎,而是為興趣。」
9年冤枉路 母血終尋胎DNA
自1985年起開始從事科研工作,他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笑言,若非對科研有濃厚興趣,絕不能堅持至今,因為其科研路絕非平坦順利。在開始研究後的幾年,其研究一度走錯方向,「冤枉路」一走便是9年,「1997年前,我致力在孕婦的血漿中尋找胎兒的細胞,但卻發現血漿中,胎兒細胞極少,在100萬個孕婦的細胞中,只有1個胎兒的細胞……」
不過失敗乃成功之母,盧煜明指該9年心血並沒有白費,推動他嘗試發掘新方向,至1997年他率先發現孕婦血漿內存有胎兒DNA。過去15年間,他及其研究團隊更逐步證實,透過分析母體血漿裡胎兒的DNA分子,可作產前診斷及血型基因定型。
至去年有關研究成果全面步進應用層面,盧煜明及其團隊推出了無創性唐氏綜合症產前診斷的臨床服務,名為「敏兒安T21」,以分子計量及基因測序技術,檢測胎兒有否不尋常的染色體,並在香港和美國臨床上廣泛應用。盧笑言,只花15年便能將研究成果在市場上應用,成績相當不錯。
2諾獎得主曾獲頒此獎
是次他獲的「傑出研究獎」由2個國際臨床化學領域權威機構頒發,過往曾有2名諾貝爾得獎者,包括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凱利.穆利斯(Kary Mullis)獲此殊榮。
盧煜明對此深感榮幸和高興,又表示,這絕對是團隊努力合作的成果,同時感謝太太在漫長的科研路上,給予無限支持和鼓勵。
展望未來,盧煜明表示,除繼續研究產前診斷的臨床服務之外,他更希望在檢查癌症上的研究亦會有突破,又指15年時間只是科研路的一小部分,未來還會繼續努力,爭取更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