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陆的现状来看,信息公开尚缺乏主动性以及制度保障,一些政府机构的工作总是不敢面对公众。而只要没有信息公开、没有监督机制,就必然会有更多的“糊涂账”。
北京“7·21”大雨使得很多居民的住房出现了漏雨、渗水、积水等问题,按规定很多都可以启用住房维修金,但很多住户表示此项资金对他们来说是一笔“糊涂账”。
有媒体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7个城市的专项维修资金总额目前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沉淀、闲置在政府的账户里,很少有业主清楚这项和自身权益息息相关的钱,应该如何查询、如何使用,有没有得到监管。
一场大雨浇出了一座城市脆弱的一面,雨水退去,人们也发现,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这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住宅建设的质量、城市的防护能力以及住房维修金等就是这样的“裸泳者”。
住房维修资金存在的种种问题,主要源于它的“不公开、不透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刘俊海指出:“维修资金涉及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业主少缴了、开发商少缴了、使用不规范了,但归结起来还是要透明,只有完全透明,政策才能到位。”
从养老金到“三公支出”,甚至是赈灾捐款,大陆存在的“糊涂账”似乎不少,作为纳税人或捐款人,普罗大众不仅不可能参与其中的决策与管理,有时甚至无法了解这笔钱的使用情况。
在大陆,对于很多公共事务,从来都有“传言、谣言”相伴。尽管官方在不断呼吁公众不要相信传言,但有时却毫无收效,为何?因为没有完整的信息公开机制就没有说服力。
不透明的账目,背后包含着种种或明或暗的利益获得,这既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也给了外界质疑留下空间和理由。美国前总统约翰逊曾说,“在国家安全许可的范围内,人民能够得到全部信息时,民主政治才能最好地运行。”当社会的民主意识到达了一定的阶段,公众必然会更加懂得维护自身的“知情权”。
然而,从大陆的现状来看,信息公开尚缺乏主动性以及制度保障,一些政府机构的工作总是不敢面对公众。
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任何制度一旦离开透明、离开监督,都难以保证其有效性,因为监督缺位就意味着违反制度的成本低廉。
“糊涂账”并非偶然出现,也不是只存在于一个领域,只要没有信息公开、没有监督机制,就必然会有更多的“糊涂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