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经中国教育部批准,首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正式成立。上海市长韩正为学校揭牌。
中国教育部将这所大学定位为“探索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的有益尝试”。中美两国教育家称,上海纽约大学是中美教育合作的“试验田”。
上海纽约大学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合办。该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所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
有别于以往的一些中外合作办学,上海纽约大学的办学模式是既招收中国学生,又吸纳世界各地申请报考美国纽约大学的学生。今后,在上海的校园里,中国学生可以按照来自美国的课程模块学习,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也可以分享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内容。校园将变成一个“大熔炉”,大约四成学生将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从各大洲“流动”到中国,这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
种种迹象表明,工业革命后全球现代教育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100多年前,中国最早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在撰写他的《西学东渐记》时不曾想到,百年之后中美两国教育界在中国的土地上合办了一所相互认可学历的大学。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历了几波出国留学热,从公派留学到因私留学,美国是热门的求学目的地之一。2010至2011学年,中国留美学生总数超过15.7万人,比上一学年激增了23%,中国超过印度、连续第二年成为美国海外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国。但与此同时,2011年在华外国留学生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
不过,世界的教育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本土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在崛起。
1949年,中国在校大学生的规模不超过12万人,如今则超过了2800万人。中国本土正在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后不久,教育部就批准了中美合办上海纽约大学。
根据上海纽约大学的课程设计,学生在大学4年里,有最多3个学期可以选择在遍布世界的“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中学习,可供选择的包括位于纽约、阿布扎比等在内的15个教学中心。除了传统的课程学习,学生还可以得到很好的文化和社会体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通过这种遍布全球的、网络状的教与学,教育家期望能培育出跨越文化鸿沟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增进不同母语背景的青年群体的认同。”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蒂夫·库里克教授说。
他认为,中国正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增长极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生需要增强国际视野,外国学生也更加渴望了解中国,这就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挑战,“中国需要与其世界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
还有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上海纽约大学成立的意义不止于中国教育的“全球化”使命,更重要的是,其“鲶鱼效应”或将推动中国国内的教育改革。
近年来,中国各地每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总数略有减少。几乎同时,自2008年起,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在多元的求学新选择下,如何增加本土高等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成为一个新命题。
扩大开放是促进改革的重要推手之一。这是中国30多年来经济快速起飞的一项经验。而今,上海纽约大学在教育领域也进行了这样的探索。
据上海纽约大学校方透露,中国国内申请该校的学生仍需参加高考,但不是简单根据高考成绩决定录取,而是通过“校园活动日”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该校2013年秋季的第一届本科生招生计划将于近期公布。
根据初步的方案设计,中国内地学生每年的学费标准约10万元人民币,低于中国学生留美的一般学费标准。
在一些细节设计上,上海纽约大学也将探索“体制内创新”,比如尝试摈弃说教式的灌输,而是通过“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社会演进和中国文化”等课程模块来传授知识、启迪学生。
自成立之日起,上海纽约大学所带来的改变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