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周其凤:建网络公开课 让想上北大人都成北大生
作者:田颖 | 2012/10/18 5:59:07 | 浏览:2356 | 评论:1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18日表示,北大要加大力度建设网络公开课程,让想上北大的人都成为北大学生。

  周其凤说,公开课程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和回报社会,也将促进北大教育质量提高。“网络公开课对教材、课件和讲授都有很高要求,入选公开课程将成为教学质量的标志和授课老师的骄傲。”

  “同时,由于公开课学生众多,老师们有更多听取学生反馈并改进教学的机会。”

  周其凤是在“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会前媒体见面会上做出如上表述的。2012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将于11月13日至1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 

  “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周其凤说,把北大优质课程提供给全社会共享是北大的责任和义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北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

  自2010年国外名校公开课风靡中国网络以来,一批中国名校包括北京大学也先后推出网络公开课,北大由邓小南和阎布克主讲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一度排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人气榜榜首。

  周其凤曾担任WISE奖和WISE教育奖的评审委员。他介绍,自这两个奖项设立以来,先后有16个国家的24个教育创新项目获得WISE奖,1人获WISE教育奖。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公开课项目也曾获得WISE项目奖。

  WISE奖十分强调对社会弱势群体教育的鼓励和支持,“而大学公开课因其公开和免费两大特点也符合WISE精神。”周其凤说。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由卡塔尔基金会于2009年启动,每年举办一次国际峰会,为思想领袖和专家们分享有关教育的理念及最佳实践提供一个独特平台,并奖励全球范围内最具创新性的教育项目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岭大科研 | 周敏教授团队解码美国“走线”群体生存策略:网络个人主义的功能与局限的剖析 2025-10-06 [61]
哲学家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2025-10-06 [51]
李泽厚:我希望我们的作家不必太着眼于发表,不要急功近利 2025-10-06 [30]
古斯塔夫·勒庞:群体屈从于权威,却不怎么会为善良动心! 2025-10-04 [39]
管涛:三方面因素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2025-10-02 [107]
古斯塔夫·勒庞:应试教育在社会底层创造了一支无产阶级大军 2025-10-02 [57]
易中天:没有信仰的人,该何以自处和处世? 2025-10-03 [74]
易中天: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人,学着做到这几点 2025-10-03 [77]
赵晓 | 从加尔文到柯克:信仰如何在公共领域活出来 2025-09-27 [282]
台湾学者潘光哲:为什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改造国民性? 2025-09-15 [67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游客去游客家留言留言于2012-10-20 00:54:12(第1条)
高等教育必须推陈出新

网络公开课在美国麻州理工已经开展超过了十年,全球访问其开放课程的次数已经上亿。下一个十年则可以上十亿,有希望赶上脸书在全球的用户数。大势所趋,高校的教学活动不能再限制在某个物理位置(北京,或校园)或单一个体(如,教师)的角色来设置,云端智能化教育将有助于高校将传统教学活动进行拆解与重组。这种重组与匹配的能力可以使学校改变其传统模式。许多高校,如美国爱达荷州杨百翰大学已经独树一帜,作出抉择,不再全盘复制传统院校模式的固有体制。该校采用与传统高校不一样的教学校历,教师奖励,校际体育,和教学模式。据他们有据可查的统计,这些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经验在质量上有了改善,教育成本也相对降低,而且学校也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广泛的服务。

美国现有大量的教育专家使用信息技术来重塑教育。我们希望中国也有更多的教育专家和高校这样做。北京大学周其凤校长已经竖起旗帜,更多的高校应该参与。我们所面临最大的挑战将不是没有足够的信息技术,而是我们能否逐步淡忘我们高等教育的传统经验。也许我们对传统教育的论断,信念和行为是通过潜移默化而长期积累的,但如果我们现在开放思想,把我们固有的传统信条视为假定命题,而不是看作为流传百世的遗训,那么我们将会跟上时代的步伐,创建出高等教育的崭新模式和蓬勃事业。

云端信息技术可以在高等教育的复杂适应系统中成为教育改革的动力。试想,许多技术--互联网,电子邮箱,脸谱网,推特网,即时讯息,维基网,以及更多的云端科技--它们已经改变了我们过去的教育信念,改变了我们固有的教育模式。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