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惠珠昨日出席一《基本法》研討會時指出,《基本法》授予香港的高度自治權前所未有,是全國最大的「政策傾斜」,而人大釋法亦是「每一次都為了香港好處」,強調港人要尊重「一國」的現實,而非藉「兩制」和《基本法》攻擊內地,她說:「《基本法》是一個盾,用來維護香港高度自治,並非一支矛,用來攻擊內地社會主義同中央在憲法上具有的權力。」譚惠珠又說,港人應認清其「使命感」及「命運」,擔當「小航船」角色,帶領內地「駛進」國際舞台,而非攻擊內地和中央,若青年因未能掌握自己於內地「崛起復興」中的「使命」,繼而緬懷殖民統治,則要多往內地交流體察國情。
魯平前日再以電郵表示,他留意到有些示威者在遊行時揮動英國旗幟及高舉寫有「港獨」標語的海報,「他們說香港唯一出路就是成為獨立國家。」魯平指,「不認同中國人身分的港人,應看其護照上所寫的內容,又或可放棄中國籍;中國有13億人口,不會介意失去這一撮人。」
除魯平外,陳佐洱早前曾表示,「確有股港獨勢力在抬頭,像病毒一樣蔓延得很快,這是不須遮遮掩掩的事實,值得提高警惕,嚴正應對。」不過,《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前日發表的評論文章則認為,反愛國主義主張在香港的政治生態會有立錐之地,但生存空間不大,打港英旗幟喊「港獨」口號,與在街市上裸奔的人心態其實差不多。文章認為內地能做的,是讓香港自由發展,少去刺激香港人,有需要時幫他一把。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魯平和陳佐洱的言論顯示中央的確對香港未來發展存擔憂,但可能兩人同樣曾參與中英談判,故港人於回歸後手持英國旗的做法,激發了他們的民族情緒。
宋又指,香港不少學者也了解香港與內地的緊密關係,所以知道香港是不可能獨立的,但認為中央政府處理任何事也有不同渠道,或有「軟一手」和「硬一手」,故駐港解放軍部隊的軍演可能有震懾港人的作用,同時《環球時報》的評論又顯示對香港的信心。不過,青年人於示威中高舉英國或港英旗幟,都是錯誤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