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位杭州籍的外交官回杭州休假。他与中国系教师座谈。我不太客气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外交部的官员尤其发言人的发言永远是一个调子,永远是四平八稳,惹得不少民众的不满。他的回应让我减少了至少我本人对外交部的不满,甚至对发言人的一些同情。他说,外交部包括发言人也是同你们一样的,是一种职业,他们也是养家糊口的。对外交部发言人的不满,其实民众自己也明白这决不是针对发言人个人的不满,而是对中国外交不作为的不满,消极外交的不满,其背后就是对外交政策或战略的不满。
这种不满,实际上反映出中国三十年外交工作的僵化与落伍,为此,到了须要对中国外交作改变或改革的时候了。但是,要对外交进行改革,重塑外交战略,需要在多个更为重要的领域上进行努力,方能真正完成中国外交战略的重构。本文主要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外交进入中国政治权力的核心层、凝练出新外交核心理念,认为这是再造中国外交的两个基础性的工作。
检讨过去之外交战略
在中国(可能也在一些国家)民众的心目中,中国外交就是一个弱者的形象。经验事实也再次提醒中国人,一个世界工厂、制造业中心、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第二、日益强大和崛起的中国,现在与周边国家如越南、菲律宾、日本、韩国等的关系不进反退,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似乎正趋于恶化。此外,这些年来,中国派出了维和军队,出兵去索马里海域,援助非洲,如此等等,为国际的冲突的解决与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却得不到国际社会应有的赞许,甚至得不到被援助国家民众的支持。为什么?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中国原有的外交方略(如“不干涉内政”、“不当头、不扛旗、不称霸”)的某些不太合时宜有着直接的关联。从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到最近十年来所提出的“和平崛起”,是中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交的基本思想。对照与其所处于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的现实,这样的选择应该是说合理的,也没有什么可以过多地批评甚至否定的,事实上也是有利中国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外交战略是筹划和指导一个国家外交全局的谋略、方案和对策。中国不妨从中国目前的外交诸种表现推断出,中国外交战略属于“应急性和应对性”的外交,缺乏与大国地位相一致的外交战略与作为。但是,现在到了重新检讨、再出发的时候了。因为无论是“韬光养晦”还是“和平崛起”,都不能有效地面对与处理复杂的国际事务,从而真正确立起中国的大国外交。
“不干涉内政”从学理与道义上都说得通也是对的,但是在全球化时代里,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企业和国家利益与别国的内政越来越紧密,为了维护企业与国家的利益,中国的声音与力量渗入到别的国家内政也是自然的,其实别的国家尤其大国的力量渗入到中国的内政也是可理解的。“不当头、不扛旗、不称霸”也是如此。在目前还是属于强力主导的国际格局中,中国有必要出来当头,来维护国际的正义,维护中国友好国家的利益。因为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因此不能再像原先那样,简单地反对或者赞同或者跟随。事实上,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与军事力量的强大,不少国家尤其第三世界弱小的国家希望中国来当头,主持公道,替这些国家说话,否则就不太 可能赢得发展中国家的信任。为此,中国外交需要创新、需要再造。
让外交进入权力核心层
中国外交再造工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外交进入中国政治权力核心层。
中国已经不再会出现如毛泽东时代的周恩来、陈毅、乔冠华这样魅力型的外交家了。现在的外交官,更多的是职业型、事务型的,这是一个职业化的外交时代。而外交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日趋增加是显而易见的。有鉴于这种变化,要改变中国外交在世人眼中弱者的形象,要真正发挥出外交的作用,展现出大国外交的风采,就要树立起强势外交,而强势外交的树立首要的是提升外交部在中国政治权力圈的地位,让其成为中国政府中最为重要的政府部门之一。
但是,中国的政治结构从根本上说,还是以关注内政为主,国内事务向来是第一位,外交虽然称之为重要的,相比内政中的政法、宣传、组织人事等各项工作,外交还是一个非核心的工作,在实际的权力分配上依然是次要的。如果要改 变在目前政治体系之下这种非核心的局面,外交部及其党内主管外交事务的官员应该在中共党中央的政治局占据重要的位置乃至在政治局常委中都应有一席之地。提升外交部的权力地位,这决不是说,国内事务不重要,而是要改变思想,在全球化时代里,国内与国外、中国与世界、内政与外交实际上难以区分的,而且处理国际事务已经成为解决国内事务的一个重要前提或题中应有之义。一个强势的外交部才能建立起强势的外交,树立起真正的大国的外交风采。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那种被动的外交,转而树起中国的积极外交之姿态。
凝练外交的核心理念
中国外交再造工程的第二步,就是重新凝练其核心理念。
中国要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要赢得第三世界国家的信任与支持,当然须要融入国际社会,说“世界语”,即要认可世界普遍认可的理念取向与价值观,如和平、正义、公平、民主、人权、自由、平等。这是没得选择的。那么,中国的外交到底需要秉持怎么的理念?其核心理念应该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苏美两国的“冷战”的结束,中国一直认为“和平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因此“和平”就成为中国外交三十多年来的核心“理念”。中共理论家郑必坚先生2005年11月22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了著名的“三和理论”:“现在中国共产党奉行的内政外交的核心理念就是: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海局势谋求和解”。
“和平与发展”当然没有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之所以有如此快的经济发展与大的建设成就,显然得益于“冷战”结束后这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当然,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人们看到中国外交政策的些许变化:“走和平发展、独立自主的道路始终是我国外交奉行的准则,是我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的必然选择。而推动构建和谐世界,与世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则是我国外交致力于发展的目标,这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不难看出,“和平、和谐、共赢”是中共十七大后中国外交的三大新理念。但是,和谐外交,建设和谐世界,这是中国外交的长远目标,实际上还属于理想主义的范畴,不能以理想与长远目标来指导现实的、当下的外交政策。
无论“韬光养晦”还是“和谐外交”,事实上没有清楚地看到国际政治的现实。外交是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是可爱的,但不起作用。“对外谋求和平”不可能成为中国也不可能成为任何一个正常国家的外交核心理念。中国外交应该屏弃理想主义式的理念,回到现实的基本面来。中国外交理念的构建,当围绕国家利益、安全而进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确保国家的安全。中国的和平外交应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美日等国家要尊重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尊重中国主权和确保中国的国家安全。而合作是达成国家利益、安全,维系国际秩序的基本途径。事实上,有些中国外交官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例如,2007年2月11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以合作求安全是中国安全政策的核心 理念。因此,未来中国外交当确立“国家利益安全与合作”这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