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官方与学界对台湾问题的研究一向着力很深,民间社会对台湾也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台湾对大陆的理解却显然不足,甚至国安单位对中共十八大人事动态的掌握,还不如媒体准确,曾引起立法委员的关切。台湾民间社会对大陆的印象,也往往停留在敌对时期的冷战式宣传中,两岸资讯落差问题非常严重。
大陆官方及学术、智库单位对台湾研究着力之深,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几次对台湾选举结果的预测可见一斑。该院预测2012大选,马英九的得票率可能高出蔡英文5.98﹪,与实际结果误差只有0.01﹪;在立委选举席次方面,预测国民党将获得65席,而实际结果是64席。 2008年大选时预估马萧胜选比率将达16.74﹪,与实际得票率误差为0.16﹪。2010年五都选举,预测国民党将在台北市、新北市和台中市胜出,民进党将在高雄和台南市胜,预测与实际结果若合符节。
大陆民间社会对台湾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研究的兴趣首先缘自亲切又陌生的情感,大陆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为《旺报》“两岸征文选粹 3”写序时形容,两岸隔绝太久,犹如兄弟幼年离散后再次相聚,亲切中还伴有几分陌生,他在首次登岛时就品尝了“五味杂陈的幸福果”。《旺报》第三届两岸征文奖邀请大陆媒体团来台,媒体团成员中有2/3是第一次来台湾,他们对台湾社会的活力以及政府部门的服务精神、官员的亲和力有着极为深刻的感受。曾经来过的1/3成员,每次来台都有更深的认知,其中一位总编正在撰写论文,研究主题就是台湾政党政治。大陆兴起的“民国热”,年轻人风行的“小清新风”,以及总统大选时的观选团,在在显示了大陆民间对台湾的热情。
反观台湾,大陆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日前出席“台北会谈”时直言,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仍然对大陆的现状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旺报》两岸征文版经常收到陆生投书,指台湾学生对大陆现状一无所知,竟然问出“上海有没有高楼?”这类令人哑然的问题。
不仅民众对大陆缺乏了解,甚至连学术单位、政府机构、政党对大陆的研究都极为不足。回顾台湾的大陆研究史,在80年代之前仅有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东亚研究所研究“匪情”。到9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破冰,许多大专院校开始设立大陆研究所,包括中山大学、东华大学、文化大学、淡江大学等,此外还出现民间智库及经济研究院也注重对大陆经济社会的研究,大陆研究一时成为显学。但在研究成果上却乏善可陈,学者们的见解除了立场的差异之外,彼此的互补性有限,甚至沦入反中与不反中的意识形态斗争。
威权时代的恐共教育,以及李登辉主政时代有意将“中国大陆”形塑成打压台湾与落后、僵化、不民主、不进步的同义词,造成民众对大陆的疏离感,敌对意识造成学者研究选边站、政治立场决定研究取样与结论、学术水平低落现象,研究成果无助于台湾社会对大陆真实的理解。
进入21世纪,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及贸易顺差来源,大陆在东亚安全体系的角色愈来愈重要,两岸关系平顺与否、大陆政治社会是否稳定、大陆在东亚战略架构的角色等,都攸关台湾的安全。真切、全面理解大陆对台湾来说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过去是美国决定台湾的命运,现在是中美互动关系决定,未来可能由大陆决定,台湾能不积极去理解大陆吗?
如同龙应台部长说的,台湾对于中国大陆的文明进步“应该有一些承担”。承担的前提是“理解”,台湾应该抛弃历史成见,用更积极的态度去认识、理解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