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以一曲《江南Style》紅遍全球的韓國歌手樸載相(“鳥叔”)在美國白宮演出之前,美國媒體曝光了他曾經大罵美國的視頻。這是當年2名13歲韓國女中學生被美軍裝甲車壓死後,他在反美浪潮下錄製的一段激烈批評美國的說唱音樂。裏面的一些話很難聽,甚至難以用語言表達。
視頻曝光後,很多美國人在白宮網站上留言,要求取消“鳥叔”參加這場奧巴馬都會出席的聖誕節晚會。雖然我是韓國人,但是在看過視頻後,也覺得美國人這樣的質疑是有道理的,如果白宮取消他的演出可以理解。
結果,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白宮不但沒取消他的演出,奧巴馬總統也按原計劃出席。甚至白宮還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公開宣布“鳥叔 ”在白宮的演出“沒有變動”!這給人的感覺是白宮似乎在保護一位韓國歌手。
當然,最後的演出很成功。韓國媒體紛紛對此事做出評論,稱“美國果然是一個大國,值得尊重。”不少韓國人因此受感動,對美國產生了更大好感。連反美的韓國人也不得不說,“這樣的大國風度,值得我們學習。”
韓國不是大國。“鳥叔”後來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聊天時透露,“如果同樣的事情在韓國發生,韓國人絕不會輕饒。”
作為韓國人,我也同意他的看法。在曆史上,韓國被周邊的強國侵略過很多次,以致產生了某種“受害者”心態。當外國人批評韓國時,韓國人很容易會情緒化。外國人經常提到的韓國人的民族主義,就是一種因為受過曆史傷害而產生的集體保護本能。在這樣的背景下,白宮處理一個敏感事件的“大方”態度,確實給韓國人樹立了某種學習的榜樣。
幾乎與此同時,2012年12月底,《紐約時報》一名駐華記者因為沒按時得到中國政府發放的簽證而不得不離開中國。海外媒體稱這是“外國記者被驅逐”;而中國政府反對這種說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澄清“不存在簽證被拒一事”。
雖然我不了解具體細節,但我相信中國政府有適當的理由和充分根據把該事件這樣處理。就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的一樣,部分媒體仍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但從傳播學“危機管理”的角度來看,中方卻已經“躺著中槍”。在中方澄清後,外國媒體依然普遍認為,這件事與《紐約時報》和中國官方的摩擦有關,“拒簽”是中國政府的報複性懲罰。該事件已經迅速成為國外精英和媒體這兩天討論最熱烈的話題。很遺憾的是,大部分人對此事的評論都是消極的。筆者認識的一位專家甚至表示,“2012年最後一天發生的這個事件,把中國一整年做出的所有公共外交努力歸零。”
外國記者與中國政府關係摩擦是常有的事兒,可問題是,在中國努力提高國際形象的今天,此事使國際受眾在心理上又一次對中國產生了距離感。筆者曾調研過,外國記者對中國的好感和理解多年呈逐漸上升趨勢。雖然有些外國記者還是“怕”中國當局,但也有人曾特別告訴我,他們對外交部對待外國記者的態度和提供相關幫助表示認可與讚賞。
這個事件肯定有很多細節值得挖掘,不過人們在理解一個複雜問題時,普遍具有簡單化思維。這一習慣不容易改變。從這個角度來講,即使中方占據道德和道理上的製高點,但是在處理類似事件時,是不是也應該更設身處地想想,如何用國外受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立場?畢竟文化不同,思考和理解問題的方式也存在差異。如果中國的反應更迅速,表達更積極,態度更親切,肯定會更好地對外傳達自己的聲音,並展示大國風度。其實這也符合中國的外交方針。幾天前,中國外交部舉行的蘭廳論壇上,我在聆聽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誌軍的演講時很有感觸。他說中國的一個願望就是“得到國際社會的讚賞與尊重。”
如今,世界已經習慣把中國看成與美國並列的兩個世界大國(G2),遇到什麼事情,國外受眾也往往把兩個國家放在一起作比較,但他們看問題“簡單化”的思維仍在,我也不例外。請允許我坦白地分享我的感受:在同一個時間點,中美兩國對同一類敏感事件作出的反應,給國外受眾展示出的“大國風度”顯然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