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看来真想转变作风了。除了习近平、李克强等新一代领导人带头少说空话外,中共喉舌《人民日报》近日也向公众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一时应者如云,网民纷纷“吐槽”,向党报倾诉自己最讨厌的官话套话。
对于官话套话,大多数中国人的耳朵早就听出了茧子。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毛泽东率领中共发起一波又一波政治运动,这些运动无一不是由“共产主义”、“继续革命”、“斗私批修”之类的假话、大话、空话堆砌的泡沫,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落实到最后其实就是两个字:整人。
改革开放之后,中共开始抛弃“假大空”的“运动治国”模式,试图找回曾帮助中共夺取天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0多年过去了,中国在发展经济方面成绩斐然,绝大多数中国人甩掉了贫穷的帽子,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改善也促使多元思想的形成。应该说,中共在发展经济等方面采取的务实做法,为过去30多年的进步创造了条件。
但在政治方面,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为维护一党专制的政治制度,中共不得不在一些诸如旗帜、道路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抱残守缺,这不仅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举步维艰,也让官话套话、媚上瞒下等封建官场文化继续大行其道,严重损害了中共的形象与活力。
中共新一代领导人当然清楚官话套话的危害,不然不会刚上台就推出包括减少官话套话在内的八项规定。事实上,从上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提出“反对党八股”,到如今中共第五代领导人强调要改进作风、文风,中共高层反对官话套话或假话空话的决心似乎从未减退过,但以假大空为特征的官话套话不仅从来没有退出官场,反倒与时俱进,深深扎根在各级领导的正式或半正式讲话中。
官话套话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打开中央或地方的电视报纸,只要是领导作报告或公开发言,几乎都难免官话套话。最常见的包括贯彻XX精神,落实XX计划,取得XX成绩,提出XX要求。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工作报告,除了一些内容差异,“穿衣戴帽”的格式基本大同小异。广东东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官方网站甚至闹出三年工作报告只改动年份的笑话。
每年从中央到地方的“两会(人大和政协年会)”是官话套话的集中爆发期。参加各级“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主要由官员、老板和精英知识分子组成,他们往往把自己在“两会”的发言作为表忠心的难得机会。因此便有了《人民日报》引述的一位代表的如下发言:
“今天上午XXX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简洁务实、深入人心。通过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对我的触动很大,备感振奋、深感自豪、深受鼓舞、深受启发。报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言简意赅、数据详实,是一份集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报告……可以感到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改革开放成果显著,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全市变化日新月异……”
可别小看这几句空洞乏味的废话,只要背会了就可以参加包括全国“两会”在内的任何政治会议;更别以为这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没水平,换个场合他们个个都是人精。只不过,大多数代表和委员都很明白,参加“两会”更多的是享受上级赋予自己的一种地位和荣誉,自己参会的责任是维护上级的权威,而不是畅所欲言或为民请命。
官话套话等官场不正之风的根源在于官员选拔的方式。在现有政治体制下,一名官员要升迁,最重要的就是获得上级尤其是“一把手”的青睐。而要获得上级的青睐,除了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更要懂得揣摩上级的需要并想方设法加以满足。就算做不到迎奉拍马,至少不能“胡言乱语”给上级添乱,给自己找麻烦,这是官场的基本规则。在这个规则作用下,官话套话要比真话实话安全得多,为什么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