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科技前沿
关键字  范围   
 
2012科技谜团盘点:那些拉直与没拉直的问号
2012科技谜团盘点:那些拉直与没拉直的问号
作者:徐冰 | 2013/1/20 14:16:03 | 浏览:1785 | 评论:0

  新年伊始,期待破解更多的未解之谜时,盘点2012那些科技谜团。

  这一年,带给我们的疑问、迷惑实在是太多了。

  罕见天象频现,是机缘巧合还是另有它意?江豚告急,能否逆转?玛雅传说,世纪末日是真是假?黄石火山进入活跃期,是否即将喷发?“好奇”号登陆火星,发现了什么?……

2012科技谜团盘点:那些拉直与没拉直的问号

2012科技谜团盘点:那些拉直与没拉直的问号

疑问1 :天价熊猫茶功效到底有多大?

  2012年什么茶最贵?每斤21万元天价熊猫茶当之无愧。听这名字我们不难猜到,熊猫茶必然与熊猫脱不了关系,实际上它的原料就是绿茶和熊猫粪便。

  据专家介绍,大熊猫粪便的主要成分为竹子、竹笋的残渣,由于熊猫的胃肠功能欠佳,只能吸收食物中20%多的养分,所以其粪便中的营养成分确实不少。于是,熊猫茶的开发者安琰石便利用10吨熊猫粪便施肥种植出来“稀品茶叶”。不仅如此,开发者还凭直觉认为,这个用熊猫粪便种出来的茶是具有抗癌效果的。

  抗癌?近些年屡屡传出具有抗癌功效的食材,但最终这些谣传都被科学研究所打破。虽然在熊猫粪便中的蛋白质、粗纤维等的含量的确很高,但这样种出来的茶叶,能否将竹子中的抗癌功能进行“传递”,对人体是否具有抗癌保健功能,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来为之撑腰,再加上其高昂的价格,在多数人看来,这似乎更像是一场故弄玄虚的商业炒作罢了。

  点评:印尼的猫屎咖啡、贵州的 “牛瘪火锅”、斯里兰卡的象粪纸……其实动物粪便再生物并不少见,而熊猫粪便是否真的具有利用价值,利用价值又究竟在哪?在没有科学证实出现之前,熊猫茶能抗癌这一说法实在是没什么“粪”量。

疑问2 :植物庞贝城是座什么“城”?

  镜头拉回到3亿年前,在内蒙古乌达有一片原始森林,植被丰富,生机盎然。然而这些美好景象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火山喷发戛然而止。不可思议的是,这片原始森林因为种种“机缘巧合”与空气隔绝,经过冲刷搬运埋藏,形成了化石,一座植物庞贝城悄然建成。

  2012年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军博士正式公布十年研究成果:中国科学家复原了3亿年前的“植物庞贝城”,经过对 “植物庞贝城”中众多植物化石形态和位置的三维复原,在全世界首次绘制出了一张远古森林的实际尺寸复原图,还原了1100多平方米的森林原貌,精确到每棵树的间隔距离都没有丝毫误差。

  “植物庞贝城”不仅揭示了复杂性瓢叶类植物能够在局部区域占据统治地位,并让科学家了解到高层植被科达与封印木是不能在同一生态环境下共同生存的。

  点评:研究人员对这些化石证据进行“解密”,对探究现代植被跟随气候变换的趋势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过3亿年时间的冲刷,相信植物庞贝城带给我们的信息远不止现有的发现。我们期待更多惊喜的出现。

疑问3 :罕见天象缘何频现?

  日月食、金星凌日、流行雨、行星冲日……2012年的天空热闹非凡,更牛的是,几种天象还都不常见,这下可让喜观天象者目不暇接了。可这么多罕见天象齐聚2012,不禁让人心里犯起嘀咕,这正常吗?

  对此,天文学家解释说,比如日月之食是太阳、月球、地球这三个天体,在非常有规律的公转运动中,由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既常见又普通。用现代天文学知识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前后几千年日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全球各处可见的地点。

  被传的神乎其神的金星凌日,则是以两次凌日为一组,间隔8年,但两组之间的间隔却有100多年。太阳活动有平均11年的变化周期,即将进入的是第24个活动周期的峰年期。上一个太阳活动的峰年发生在2002年前后。公历闰年大体是每4年一次,也就是说每4年设闰年的2月为29天。农历19年中有7年是闰年,在闰年中多设一个闰月,即增加一个阴历月。同时出现公历和农历是闰年与一年两头春的天文现象,平均要十余年出现一次,上次是2001年。

  点评:经常可以看见一些“百年不遇XX天象”、“一生难得见一次的XX天象”之类的标题党,其实只要弄清楚天文现象的一些客观规律,便不难解释罕见天象频发并非无常,只是纯属巧合罢了。

疑问4 :江豚告急缘由何起?

  3月3日到4月17日的43天之内,洞庭湖区域发生12头江豚死亡事件;5月21日,南京再现江豚惨死;10月10日,东洞庭湖又一江豚死亡。12月24日,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队经过44天的航行,从宜昌到上海往返3400公里的航程内,总共目视发现江豚380头次,声学考察发现172头次。江豚几乎要从功能性灭绝转变成“极危”级动物,难道白稽豚的悲剧又要重演?

  江豚数量统计触目惊心,频发的死亡事件缘由何起?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说,“江豚处于洞庭湖食物链顶层,唯一能够伤害它们的就是人。”在近期考察中发现,在诱饵资源丰富的码头港口区,往往聚集着江豚种群。但危险的是,在这些地方航运十分密集,江豚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除此之外,污染、挖砂、非法捕捞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江豚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江豚被迫改变其生活习性,随着种群的减少,繁衍能力、抗病能力随之下降。

  点评:矮围、迷魂阵等毁灭性的捕鱼方式;工业制造等导致的水体污染;大功率的挖运砂船等航海工具……影响江豚生存的人为因素已存在多年,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江豚生存环境?如何逆转江豚几近灭绝局面?保护江豚是人类必须承担的责任。

疑问5:黄石火山将要喷发?

  2012年热门话题,黄石火山绝对名列前茅。说起来还得归功于玛雅人“黄石火山将要喷发”预言。

  不过细究起来,好像真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这座沉睡了64万年的黄石超级火山,自1923年开始纪录火山隆起速度起,单是过去3年每年就上升了7.6厘米。黄石火山已经进入活跃期?

  对此研究人员称,火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喷发前通常会有“提前警告”,压力增加与热量增加导致地磁场、电场、密度以及上来岩浆的导电率都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还包括地震的频率变化等等,隆起或塌陷只能说明火山的活动在加强,单一地依靠地面的隆起和沉降对火山爆发进行判断是不全面的。

  点评:作为目前唯一位于大陆上的活超级火山,黄石火山喷发周期大约60万年左右,历史上已经喷发过三次,第四次黄石火山何时能喷发?喷发的规模有多大?现在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明。需要提醒的是,人们对火山喷发问题重视即可,切勿恐慌。

疑问6 :“好奇”号能否揭露火星之谜?

  好奇心是人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这是一个多变的星球,一望无尽的沙丘、砾石,布满火山灰的巨大峡谷,树木状的山峦沟壑,红如血的陨石坑……”2012年8月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并陆续发回高清图片,一个真实而又生动的火星,即将呈现出来。

  无论是探测车的设计、搭载的仪器、进行的任务还是降落的方法,“好奇”号都当之无愧是火星探测史上最有野心的计划。自从8月于盖尔陨石坑着陆以来,“好奇”号已经传回了惊人数量的图像,并分析了火星表面和大气,但并没有找到任何可能暗示着生命存在的甲烷或有机分子。

  点评:据了解,科学界最感兴趣的是通过“好奇”号更多了解火星的地质史。科学家们希望能找到火星表面从温暖湿润变为干燥的原因和方式,以及这一变化过程所用时间,这些将成为判断火星是否适合人类生活的重要参考。但火星是否是一个宜居的星球?这里的环境是否曾经适合生命生存?人们对火星的探索从未停止,“好奇”号能否帮助人类解开这些疑团,我们拭目以待。

疑问7 :恐龙足迹为何如此奇特?

  从电影到学术,恐龙的话题经久不衰。作为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的远古生物,人们将恐龙当做探寻过去的一条重要线索。

  今年年初,由中国、波兰、美国、加拿大等国组成的国际考察队称,他们在贵州赤水发现了距今一亿年前的珍奇恐龙足迹,这批恐龙足迹因具有奇特的长爪而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意义。

  数年前,赤水市宝源乡,当地人发现,一些巨型岩石上有形状像鸡爪的脚印,村民们叫它“天鸡石”。实际上这“天鸡石”就是地质处于内陆湖盆时期,一类肉食性兽脚类恐龙走过后留下的脚印化石。最难得的是赤水大多数的足迹都保存了“脚后跟”,也就是跖趾垫区域,在全世界都实属罕见,对此,科学家称:“这可能代表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沉积环境,比如地面非常泥泞,恐龙行走困难,才留下这么奇异的痕迹。”

  点评:恐龙时代离我们如此遥远,如果不借助于化石,我们对恐龙这一神秘的物种就会一无所知,我们一直期待着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恐龙世界。

疑问8 :雪人蟹的生命力有多强?

  在南极沿海2400米深完全见不到光亮的地方隐藏着一个“消失的世界”。

  被称作热水孔的海下火山口所喷出的黑烟,使附近的水温高达380摄氏度,足以让金属铅融化。让人震惊的是,在这样几乎不可能存在生命痕迹的环境下,居然生存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一种“雪人蟹”,多达600只,它们悠然自得的聚集在火山孔附近。

  这种蟹被称为“雪人蟹”,完全没有视觉功能,身上布满了黄色的细菌群落。它像天外来客一样,不属于此前任何生物分类。它们喜欢生活在太平洋深海热泉区,面对令许多动物中毒的热泉区喷射出的液体,它们倒从不畏惧。对此有科学家认为,雪人蟹毛螯上的丝状细菌能消除热泉水的有毒矿物质,所以能在危险重重的热泉区存活下来。

  点评:生活在四处弥漫着毒液的深海热泉区,雪人蟹的生命力还真够顽强的!不过,雪人蟹从何而来?存在了多少年?以什么为食……神秘的雪人蟹还真得让人仔细琢磨琢磨!

疑问9 :构建大气屏蔽层可行吗?

  环境与发展向来是一对冤家。为了寻求出路,人类马不停蹄的探索着外太空秘密的同时,也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环境的大胆设想与改造。

  今年有科学家提出在平流层中铺设一层屏蔽层,将使用高空气球释放数百万吨的二氧化钛物质,一旦被释放进入大气,这些微粒将很快向全球扩散,帮助将更多的太阳光反射回太空。

  不过,就目前人们的认识水平来看,建立大气屏蔽层这一设想似乎还不成熟。“屏蔽层如果做不好的话,很有可能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专家称,屏蔽层能否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是值得怀疑的,说不定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工程建设方面也并非设想的那么简单;以二氧化钛作屏蔽物,从安全全面考虑也不可贸然实施。

  点评:建立大气屏蔽层缓解温室效应?别闹了。实际上,环保哪有那么复杂!只要在生活中改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环保就是这么简单。不过,这也恰好反映了一个问题:人们在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时候,行动力啥时候能跟上呢?

疑问10 :玛雅预言靠谱吗?

  2012年,玛雅文明彻底“火”了。

  根据玛雅历法的预言传说,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共有五次毁灭和重生周期——每一周期即所谓的“太阳纪”。按照这一传说,现在我们正处在第四个“太阳纪”,而2012年左右将是“第5太阳纪”的开始;并且,当时的玛雅人认为,在每一纪结束时,都会在我们生存的家园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毁灭悲剧。

  实际上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专家解释说,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科潘玛雅遗址的出土文物中有玛雅先民遗留的凿刻文字的石柱,后人称之为“玛雅纪年柱”。“玛雅纪年柱”记载的也只是第五纪的起止时间,未涉及任何可能有的、在第五纪之前的“纪”,以及之后的“纪”;也未表明第五纪最后一日之后,是否是第六纪的首日,更没有最后一日是“世界末日”的明示或暗示。这只是玛雅人的一部历法,并非一个预言。

  点评:所谓的“末日论”使得远离尘嚣的玛雅人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几千年前的玛雅人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天文造诣,有着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然而如此先进的玛雅文明为何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我们还有太多太多的疑惑。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2012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3年1月19日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9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对宣传、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

1、“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九号飞船于6月16日18时37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富成果。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2、“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

  6月3日,“蛟龙”号再次出征,向7000米发起冲击。6月24日上午9时许,“蛟龙”号成功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方案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像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以及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都是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7000米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具备载 人 到 达 全 球 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

3、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突破三大技术难题

  12月1日,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据参与设计的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专家介绍,哈大高铁是我国目前在高纬度严寒地区设计的标准最高的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首条高寒地区建成运营的高速铁路。突破了防冻胀路基、接触网融冰、道岔融雪等国际公认的三大技术难题。基础设施按时速350公里建设,采用冬季运营时速200公里、夏季300公里运行图运营。哈大高铁纵贯东北三省、营业里程达921公里。

4、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发布

  国防科技工业局2月6日发布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目前除中国外,还没有其他国家获得和发布过优于7米分辨率、100%覆盖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图,这表明我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了一项重大成果。此次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影像图产品,共746幅,总数据量约800GB。同时,科研人员还制作完成了50米分辨率标准分幅影像图产品和全月球数据镶嵌影像图产品。

5、首台国产CPU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通过验收

  9月11日,“神威蓝光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神威蓝光计算机系统”共8704个CPU, 全部采用自主设计生产的申威1600处理器, 整个系统的峰值运算速度为 1.07千万亿次,其存储容量为2000万亿字节。基于“神威蓝光”系统成立的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已为30多家单位、40多项国家及省部科技课题提供计算服务,计算资源利用率峰值在60%以上,并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6、戊肝疫苗研制成功

  由厦门大学、养生堂万泰公司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这是全世界戊肝预防与控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厦门大学的戊肝疫苗项目课题组,取得了保护性抗原识别及结构表征、病毒颗粒组装机制等多项核心原创发现,并逐步构建起了独特的原核表达类病毒颗粒疫苗的核心技术体系。其团队先后在《柳叶刀》等学术刊物发表了26篇学术论文,并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及疫苗产业会议上报告进展。课题组与企业合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三期临床试验。其中,第三期试验在10万健康人群中接种。

7、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

  由国防科工局协调组织,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制成功120吨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将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为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这是我国首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无毒无污染等特点。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据介绍,该型发动机工程在研制过程中,突破了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设计、制造、试验关键技术70余项,获得了近20项国防科技成果及相关专利授权。

8、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获重大突破

  中国科大潘建伟小组利用自主发展的高亮度、高纯度量子纠缠源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八光子薛定谔猫态。随后,他们利用八光子纠缠,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拓扑量子纠错,取得了可扩展容错性量子计算的重大突破,成果以长文形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该小组还与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光电技术所等单位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双向纠缠分发,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9、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

  中微子混合角θ13是物理学中28个基本参数之一,它的大小关系到中微子物理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和宇宙起源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相关,是国际上中微子研究的热点。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来自全世界6个国家和地区38个科研单位组成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3月8日宣布,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并测得其振荡振幅,精度世界最高。该结果加深了人类对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认识,得到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并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10、亚洲第一射电望远镜建成

  10月28日,总体性能名列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松江佘山基地落成。该射电望远镜高70米、重2700吨,是我国目前口径最大、波段最全的一台全方位可动的高性能的射电望远镜。其工作波长从最长21厘米到最短7毫米共8个频段,涵盖了开展射电天文观测的厘米波波段和长毫米波波段。该射电望远镜采用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能在方位和俯仰两个方向转动,以高精度指向需要观测的天体和航天器,最高指向精度要求优于3角秒。

  201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

1、“好奇”号在火星成功着陆

  美国东部时间8月6日凌晨,远征5.67亿公里的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历经8个月飞行,在位于火星盖尔陨坑中心山脉的山脚下成功着陆,开始其探索火星生命痕迹的旅程。登陆火星数分钟后,“好奇”号首次向地球传回火星图像,随后,分辨率更高的图像也将陆续传回地球。“好奇”号长约2.8米,重900多千克,它共有6个轮子,每个均拥有独立的驱动马达,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还配有独立的转向马达。“好奇”号的动力由一台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提供,其本质上是一块核电池,设计使用寿命为14年。“好奇”号被誉为人类在其他星球登陆的最精密移动科学实验室,是美国太空探索历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

2、加拿大科学家开发出人造大脑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一个科学家小组称,他们已经开发出迄今为止最接近真实大脑的机能大脑模型。这个利用超级电脑运行的模拟大脑拥有的一个数码眼睛,可以用来进行视觉输入,它的机械臂能绘制出它对视觉输入做出的反应。这个模拟大脑非常先进,它甚至能通过IQ测试的基本测试。这个名叫Spaun的大脑由250万个模拟神经元组成,它能执行8种不同类型的任务。这些任务的范围从描摹到计算,再到问题回答和流体推理,可谓五花八门。随后机械臂会描绘出任务输出。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3、科学家设计出世界上最细的纳米导线

  澳大利亚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1月6日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成功设计出迄今世界上最细的纳米导线,厚度仅为人类头发的万分之一,但导电能力可与传统铜导线相媲美。这项技术有望应用于量子计算机研制领域。科学家利用精心设计的原子精度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硅表面以1纳米间隔只安放1个磷原子的方式制备了纳米导线,其宽度相当于4个硅原子,高度相当于1个硅原子。通过这种方式设计的纳米导线可以使电子自由流动,有效解决了电阻问题。这一新技术表明,计算机元件可以降低到原子尺度,这是个巨大突破。

4、癌症干细胞研究获新证据

  很多时候,那些似乎已经被治疗消灭的癌症又会卷土重来。一些科学家将此归罪于所谓的癌症干细胞,它们是癌细胞的一个子集,能够保持休眠状态,从而逃避化疗或放疗,并在几个月或几年后形成新的肿瘤。这种想法一直存在争论,然而,8月1日,《自然》、《科学》杂志网络版发表的3篇论文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在某些脑、皮肤和肠道肿瘤中,癌症干细胞确实是肿瘤生长的源头。3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利用遗传细胞标记技术追踪了特定细胞在生长的肿瘤内部的增殖情况。这种细胞追踪技术被认为是检验癌症干细胞模式的正确方法。研究人员相信,搞清哪些癌症可能源于癌症干细胞是今后更有效治疗的关键。

5、科学家发现“疑似”上帝粒子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7月4日宣布,该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ATLAS和CMS均发现一种新的粒子,具有和科学家们多年以来一直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相一致的特性。ATLAS和CMS研究小组,分别确认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取得的数据发现了在125-126吉电子伏特质量区间存在一种新的粒子,数据的确定性为5西格玛,即理论物理界可以确认“发现”的水平。希格斯玻色子是基本粒子“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也是最后一种未被证明存在的基本粒子,由于它难以寻觅又极为重要,也被称为“上帝粒子”。科学家认为,这是一项无与伦比的成就,将开拓实验和理论物理的新领域。

6、日本科学家首次用“人造”卵子产下小鼠

  在利用源自干细胞的精子产下了正常幼鼠后,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又通过同样的方式利用卵子完成了这一壮举。这项研究最终有望为帮助那些不育夫妇怀孕带来新的方法。研究人员从ES和iPS细胞入手,培育形成了与原生殖细胞类似的细胞。随后将这些原始细胞与小鼠胎儿的卵巢细胞相混合,从而形成了再造的卵巢,并最终将其移植到活体小鼠的正常卵巢中。4周零4天后,那些与原生殖细胞类似的细胞发育成为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授精后再将得到的胚胎移植进代孕母亲体内。大约3周后,正常的小鼠崽诞生了。《科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7、英国研究发现一种高速磁存储原理

  英国约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可用于开发高速磁存储设备的原理,由此带来的存储速度可高出现有硬盘的数百倍。据介绍,现在的硬盘等存储器多使用磁性物质,如果要记录信息,就需要把磁性物质的磁极颠倒,这个过程中常用的方式是使用外加磁场。研究人员发现,不使用外加磁场,单纯使用热量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其具体方式是向磁性物质发射含有热量的激光脉冲,它在吸收热量后磁极也会颠倒。参与研究的托马斯·奥斯特勒说,这是一项革命性的发现,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存储速度高出现有硬盘数百倍的存储器,每秒钟存储的信息可以高达上万亿字节。

8、天文学家发现质量是太阳170亿倍的黑洞

  霍比·埃伯利望远镜大质量星系调查项目的天文学家发现了可能是迄今质量最大的黑洞。这一罕见黑洞质量达170亿个太阳,位于NGC 1277星系,其质量占了该星系质量的14%,而通常黑洞只占其所在星系的1%。这一发现可能改写黑洞与星系的形成演化理论。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29日的《自然》杂志上。NGC 1277位于距地球2.5亿光年之外的英仙座星团,大小只有银河系的1/10。此前哈勃太空望远镜已经给NGC 1277拍过照。本次研究又结合了霍比·埃伯利望远镜数据,并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了多种模型计算,结果发现其中存在一个质量达太阳170亿倍的黑洞。

9、德国首次从皮肤细胞中培养出成体干细胞

  德国马普协会3月22日宣布,该机构研究人员成功从已分化体细胞——皮肤细胞中培养出成体干细胞,为全球首创。成体干细胞是一种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可自我更新并形成特定组织。在实验中,马普协会的研究人员将实验鼠皮肤细胞放在特定培养环境中,皮肤细胞在特殊生长因子的诱导下,成功“变身”成体神经干细胞。干细胞研究专家汉斯·舍勒解释说,通过成体干细胞的培养可更有针对性、更安全地实现特定组织再生。这种方法具有巨大的医学应用前景。

10、首个“超电子”电路问世

  美国科学家们用光子取代电子,制造出首个由光子电路元件组成的“超电子”电路。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材料学》杂志上。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和系统工程学院纳德·恩西塔团队在实验中利用亚硝酸硅制造出梳状的长方形纳米棒阵列。这种新型纳米棒的横截面和其间的孔隙形成的图案能复制电阻器、感应器和电容器这三个最基本电路元件的功能,只不过其操纵的是光波。在实验中,他们用一个光子信号(其波长位于中红外线范围内)照射该纳米棒,并在波通过时用光谱设备进行测量。他们使用不同宽度和高度组合的纳米棒重复该实验后证明,不同大小的光电阻器、感应器和电容器都可以改变光“电流”和光“电压”。

相关栏目:『科技前沿
工信部:未来产业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领域 2024-11-06 [278]
Gartner 公布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2024-10-31 [435]
这样图解Transformer应该没人看不懂了吧——Transformer工作原理 2024-10-16 [804]
Nature:智能体涌现出语言 2024-10-16 [780]
50个顶级ChatGPT论文指令 2024-10-10 [993]
推荐五种简单有效的数据可视化方式 2024-10-10 [923]
这么有深度的文章是ChatGPT写的? 2024-10-10 [919]
讲透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CNN!! 2024-10-10 [911]
人类与 AI 协同的三种模式 2024-10-10 [553]
11 种经典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2024-10-09 [48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