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奥巴马与“林肯”渐行渐远?
作者:陈青山 | 2013/1/22 14:53:40 | 浏览:1779 | 评论:0

  奥巴马将手按林肯与马丁·路德·金用过的圣经宣誓就职,开始第二个任期。奥巴马当初竞选总统时多次提到《对手团队:林肯的政治天才》这本书,当选后也任命希拉莉为国务卿,似乎有意效仿林肯。批评者却认为,奥巴马上个任期在面对国会共和党的敌对势力时,未能做出务实的妥协,有效地推动政策。林肯的一切深深影响着奥巴马,可是林肯施政的谦逊,他却没有学到。

  第70届金球奖颁奖礼上周末在洛杉矶举行。当晚最耀眼的明星不是好莱坞大腕或影视红星,而是前总统克林顿。克林顿现身舞台推介史匹堡执导的传记片《林肯传》(Lincoln)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克林顿连说几遍谢谢后观众才坐下。随后,这位前总统言归正传,大力推崇《林肯传》所蕴含的美国精神。

林肯立下典范

  他赞扬林肯废除奴隶制,而《林肯传》则讲述了他如何完成这项伟业,并为未来总统立下典范:

  “要让壁垒分明的众议院通过法案,是场硬仗。为赢得这场硬仗,总统需要达成许多未必光彩的协议。”

  “电影把林肯处事的原则和妥协共治一炉,显示他是如何办到,同时让我们明白,我们也办得到。”

  《林肯传》改编自普利策奖得主、历史学者多丽丝·古德温2005年出版的传记文学 《对手团队:林肯的政治天才》(Team of Rivals: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书中回顾林肯当选总统后不计前嫌,力邀曾与他角逐总统的政敌入阁。奥巴马竞选总统时多次提到这本书,当选后把对手希拉莉招入内阁等等举措,使《对手团队》再次成为畅销书。

  影片在本地还未上映,上网看预告片和搜索资料,方知《林肯传》并非刻划林肯的一生,也没什么南北战争壮观场面,而是聚焦于原著下半部、林肯遇刺身亡前最后四个月的政治运作,讲述他如何倾力游说众议院通过废除奴隶制的第十三宪法修正案,凸显林肯为了达成崇高的人道使命而灵巧地施展政治手腕的一面。

  1865年,四年内战进入尾声,林肯也迎来他的第二个任期。在生命和任期的最后四个月,林肯一直致力于推动第十三修正案在国会通过,从法理上永久废除奴隶制。然而,修正案提出的时机不巧,废奴思想缺少人民的响应,国会为保守势力把持。

  林肯以超人的远见和毅力,把心血投入这场改变国家前进方向的大博弈中。

  影片中的冲突都发生在白宫或众议院大厅内,连场唇枪舌剑,精彩纷呈。

  林肯竭尽所能,甚至使用了很多不光彩的办法,促成了宪法修正案的通过。

  影片通过政客的演说和辩论带出不同的观点以及林肯用各种手法促使反对修正案的众议员逐一改变心意的过程。

  正如克林顿所说,林肯立下的典范,足以让后人效法。而奥巴马作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似乎在传承着林肯写就的历史。

  这本传记,对奥巴马确实有醍醐灌顶的作用,任命希拉莉为国务卿就有林肯对手团队的影子,最后也证明是个成功的例子。但说到融会贯通,面对国会共和党的敌对势力时做出务实的妥协,却没以林肯为师。

奥巴马不主动拉拢对手

  奥巴马竞选总统之初,承诺摒弃党派偏见,团结各种政治力量,为华盛顿带来清新的政治空气,然而知情者说,在他第一次和国会反对党领袖见面的会议上,奥巴马便心高气傲地提醒对手,他是赢家,这次会议也为后来愈演愈烈的党争埋下伏笔。

  上周一,奥巴马在白宫召开第一任期最后一场记者会,主要是驳斥第二任期内阁缺乏多元化的批评声浪,希望外界不要急着下结论。但他也罕见地反驳他为人孤傲不爱交际的评语。他把自己和国会不咬弦归咎于政党政治而不是人际关系。

  他还说,曾跟众议院议长博纳打过场高尔夫球,却没能让国会立法更加顺畅。他也说,曾邀请国会议员到白宫做客,但这班人一回到国会就翻脸不认人。

  可是,隔天的评论都说奥巴马的自辩缺乏说服力。一向拥奥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陶曼玲(Maureen Dowd)就写了篇文章《一个人只能唱独角戏》(Takes One to Tango),批评这位“高傲的总统死不承认自己不习惯和人打交道”。

  她说,不少史学家和政治观察员早就规劝总统多花点功夫和共和党甚至民主党议员套交情,学学杰斐逊、林肯和约翰逊,通过政治手腕,让立法顺利通过。

  不说远的,近几十年任内颇有建树的几位总统,无论是共和党的里根或民主党的克林顿,都善于同政治对手协作解决问题。而奥巴马执政四年却从不主动去拉拢国会对手。

  奥巴马上台不久,媒体就批评他所面临的政治问题源于他“独行侠”的作风。

  2011年10月10日,《华盛顿邮报》刊登文章称,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里德认为,奥巴马政府“制造问题多于解决问题”。文章说,就连民主党议员也觉得“奥巴马是用得着他们就称兄道弟,用不着的时候就忽视他们。”

  文中最后称,2008年,奥巴马的“独行侠”作风让人耳目一新,帮他赢得了选举。可是在2012年的连任竞选中,这种作风可能害了他。

  有人这么分析奥巴马性格的养成:黑人父亲、白人母亲,以及自小由外婆抚养的身份认同危机与孤立感,造就了奥巴马孤癖自大的本性。

  孤立早熟令奥巴马甘于孤独、惯于孤独而至最终享受孤独。

  他最终选择认定自己天命不凡,肩负重大使命,甚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自称美国史上“第四伟大总统”

  2011年底,奥巴马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采访时,被问到自己在历史上的定位,竟然称自己头两年任期内在立法和外交领域上的成就可能只有三位总统可以匹敌,分别是约翰逊、罗斯福和林肯。

  这段美国史上“第四伟大总统”的言论一出,把制作组吓了一跳,几经斟酌,最后还是把这大言不惭的自我评价部分删掉,没在最后的节目中播出,只能在哥伦比亚网站上的“完整版”视频中看到。

  注意奥巴马演说时的肢体语言: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扑克脸,嘴角总是两边上扬同时眼角向下倾斜,一副藐视天下人的样子。

  在去年第一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中,就是这副德性让他大意轻敌,连正眼也不多瞄罗姆尼一下,只顾自说自话没能见招折招而败下阵来。

  去年底,《时代》周刊一篇名为《林肯:史匹堡的一堂及时雨公民课》(Lincoln:Spielberg's Urgent Civics Lesson)的评论,把林肯和奥巴马做出对比,称两人都在第一个任期结束前面对棘手的众议院,所不同的是,林肯为追求崇高政治目的不惜放下身段,与反对修正案的众议员讨价还价,使出游说、威逼利诱甚至哄骗的手段来达到目标。

  奥巴马却高高在上,孤芳自赏,拒绝移樽就教,不屑和对方妥协。

  越来越多评论指出,奥巴马蝉联成功,民主党也在国会收复失地,奥巴马更加咄咄逼人,不卖共和党的账。

  四年前,奥巴马在宣誓就任总统的典礼上,特意选择147年前林肯用过、后来从未被任何总统使用的圣经宣誓,就职仪式处处模仿林肯,其中的意味深远。无疑,林肯的一切深深影响着奥巴马,然而他虽然吸取了林肯的智慧,可是林肯施政的谦逊,他却没有学到。

  搞政治不能自鸣清高,更不能孤芳自赏。斗气尤其要不得。

  明天是总统就职日,适逢林肯解放黑奴150周年,21日也是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奥巴马将手持林肯和马丁·路德·金用过的圣经,再次宣誓。

  如果奥巴马真想仿效林肯,让自己留名青史,不妨再仔细思考一下林肯为人敬仰的真实原因,在政治运筹上多向林肯学习。

  克林顿下台后大做慈善,并在奥巴马竞选连任时拼老命四处帮他站台说好话,也算是为希拉莉四年后可能竞选总统广结善缘的一种政治手腕。

  林肯和克林顿的成功说明了伟大政治家(a great statesman)也是个擅长玩弄手腕的政客(a savvy politician)。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谁看透了美国大选?企业家为何赢了知识分子 2024-11-16 [66]
美国教育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比较洞察 2024-11-16 [62]
当代人最稀缺的三种能力 2024-11-16 [64]
是谁让命悬一线的Tiktok 出现一线生机?他又是怎样影响特朗普的? 2024-11-16 [48]
伊拉克历史见证:搞个人崇拜的政府终将走上覆灭之路,家毁人亡 2024-11-16 [54]
一个最清晰的“MAGA”对华政策阐述 2024-11-16 [51]
人民才是老板 2024-11-12 [143]
特朗普胜选后,女性发起美版“四不”运动... 2024-11-12 [136]
以史为鉴,透视中美知识产权之争的现在与未来 2024-11-06 [292]
11个反直觉思维法则,能深刻改变你的人生 2024-11-03 [37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