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在《闲话中国人》一书中劈头就来这么一句:“有人说,中国文化是吃饭吃出来的,西方文化是做爱做出来的。”
不确定这个说法是否经得起考究与验证,但如此生动的表述却蕴涵了大学问: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所以才叫民以食为天。
一个人吃,叫用餐,那是涉及个人生理需要的温饱或味蕾享受的问题。一堆人请客吃饭,叫饭局,那可能是涉及润滑及理顺人际关系的政治问题。
自己掏腰包吃,餐桌上的浪费或节俭,都是你家的事,舍得花就奢华,付不起就简约。用来自纳税人的公家钱吃,点什么菜,剩多少菜 ,打不打包,那就是大家的事,应当成为受舆论监督和讨论的公共议题。
中国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本周推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系列报道,聚焦中国社会“舌尖上的浪费”问题,情况之严重确实惊人。节目除了访问餐馆经理及拍摄餐桌上满满的剩菜,也引用中国农业大学调查的数据指,保守推算,中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这相当于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两亿人的粮食,这可不是小数目。难怪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要呼吁政府出台法规政策,把浪费当成可耻、犯罪的行为来限制。袁隆平在接受央视访问时也说:“我参加过好多宴会,好多种菜,十几种、二十种菜,每一样蜻蜓点水吃了一点点,其他全部倒掉。”
确实如此,七八年前到上海度假,到餐馆吃晚饭后离去,眼睛扫了一下前后左右,几乎每桌都有剩菜。
当时脑子满是疑惑:到底是客人走了,剩下那一桌桌的菜?还是服务员有毛病,客人还未到,就先把菜给上齐了?
毛泽东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用公款挥霍浪费食物实为变相贪污,但恐怕具体要当犯罪行为来惩处也难以执行。如果真要出台什么《反浪费法》,那该如何细致的划分剩菜多少就触法?剩菜超出多少金额就触法?又由什么人去取证告发?
而且官场中人头脑灵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中国媒体近日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发现,有些宴请已悄然转到内部餐厅,有些单位的内部餐厅装修之精、标准之高堪比五星级饭店。还有一些公务宴请化整为零、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的机密。
出席过一些官场饭局的人或许也留意到,有时半途会突然冒出个企业人士与宾客打个招呼或交换名片,估计就是所谓“官员请客、企业埋单”的“腐败型节约”,那这笔账又怎么算?
说到底,又是权力过于集中的老问题。“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经领导人抛出后,“笼子、老虎、苍蝇”顿时成了热门用语,但这个笼子的大小和属性该由谁去铸造?哪一号人物又是老虎,是不是要打一只来看看?
与权力相对应的是面子,公款吃喝浪费的更深层次问题,还是中国文化中的“面子问题”。请客的一方总觉得点菜不能点得太便宜,餐桌上的盘子最好不要吃得太干净,否则会让客人觉得小气,如果把剩菜打包带走会有损面子,浪费反而能彰显体面。
当然,除非隐居山林,否则工作上的应酬和饭局必不能免,因为有些事确实在办公室或会议室谈不开,餐桌不仅是重要的沟通和交际平台,更是重要的信息平台。这个时候,点菜就成了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多少人点多少菜,一两道好菜压阵,再配几道普通菜肴,不太奢华不太寒酸,吃不完打包带走,应该算是体面了。
新领导人倡导“四菜一汤”,具体执行时当然不可能就摆四个盘子在桌上,外加一个汤碗,其目的估计是要传达厉行节约之意,在民众心中竖立廉洁的公仆榜样。
中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已相当严重,试想想那些负责将满桌的烤鸭、海参、鲍鱼都倒掉的服务员,他们心里会怎么样想?他们即使省下一个月的工资恐怕都吃不上这一桌的高档菜。
我们不可能超越“吃”,因为不吃会死,但可以设法超越“吃的文化”和“面子文化”。如果权力关不进笼子里,那只能通过舆论倡导去改变“面子”的定义。吃不完的剩菜都打包走,这才叫有面子。更何况,真正的面子其实不关乎你做了什么,而是别人给你的。
刺眼的中国“剩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蔺以光)
餐桌浪费不减,宴请单位成谜……,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发现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在全国上下倡导厉行节约之时,铺张的场面格外“刺眼”。
上座率下降,宴请单位成机密
近日在重庆、广州、兰州等地走访发现,中央发出厉行节约的号召之后,公务吃喝之风得到遏制,一些酒店上座率明显下滑。但有些宴请悄然转到了内部餐厅。还有一些公务宴请化整为零、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的机密。
20日,在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服务员说,今年大厅的预订比往年差,但容纳两三桌的小宴会间和包房比以往紧张。
1月20日,昆明南亚温德姆酒店工作人员介绍,近期大型宴会厅都被包了出去,主要是一些大公司,也有几家机关单位,但拒绝透露这些单位的名称。
“剩宴”浪费触目惊心
几乎没有动过的螃蟹、整只鸡、整条鱼,还有一盘盘蛋炒饭,这是在青岛见到的普通一席“剩宴”。
“大客户基本不打包,最浪费”
18日14时许,在青岛市远洋大酒店能坐20人的包房里,顾客已经离开。服务员小刘说:“大客户来吃饭基本不打包,我们只好倒掉,这些人最浪费。”
“这条鱼几乎顶我一周工资”
1月19日晚,青岛市海景花园大酒店一楼宴会大厅,一家企业举行年终联谊会,共25桌。宴会结束后,清蒸清斑、三丝鱼肚羹等菜肴剩了大半。在用来招待银行和机关领导的大圆桌上,海参、鲍鱼原封未动摆在那。
问一位服务员:“这些没吃的菜怎么处理?”他一边收拾一边说:“倒掉呗!”问他不心疼吗,他说:“怎么能不心疼,这条鱼几乎顶我一周工资了。”
观察:中国式“剩宴”何时休?如何休?
1995年,演员赵本山在春晚表演的小品《牛大叔提干》中,对餐饮浪费、社会腐败等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国人在餐饮上的浪费陋习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很多人已经对中国式“剩宴”司空见惯。
专家指出,倡导文明、理性就餐生活方式,消除“面子”隐忧,杜绝中国式“剩宴”,减少浪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于长江认为,明知道是浪费却因为“面子”思想一直未杜绝,“奢华的吃饭方式起源于物质贫乏的历史阶段,多点菜成为体现热情的方式。”
但同时,一些市民已经开始理性化。“除非是出于炫耀心理的请客吃饭,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在理性消费,并不认为"打包"是丢脸的行为。”于长江说。
而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看来,大吃大喝导致“剩宴”的问题还在于公款吃喝风行。“比如在接待这种事情上,下级担心其成为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所以当然要上最好的饭菜”。
餐饮是社会共有资源,任何浪费都在消耗社会财富,还会污染环境。况且我国仍有几千万人尚未跨过温饱线。
“要引导社会形成这样一种舆论,大吃大喝的招待方式是落后的、愚昧的、老土甚至是荒诞的方式。简单节俭的吃饭方式与低碳生活、环保理念一样,是时代的潮流。”于长江说,有人认为涨价是杜绝浪费的办法,但其实浪费的根本原因在于理性化生活观念没有被广为接受。“中国已经过了劝人吃饭的年代,健康的吃饭理念,理性的生活方式会慢慢成为主流,而杜绝中国式"剩宴"仍需每个人的努力。”
1月19日,青岛市市南区某酒店,服务员在一宴会结束后收拾餐桌。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1月20日,距离县城5公里的甘肃陇南市徽县水阳乡牟坝村村民王义忠坐自家厨房里,旁边篮子里的面食是他一个星期的口粮。“好几年了,我从来没下过馆子,一年中有肉的饭不超过10顿。”今年64岁的王义忠说,他家只有三分菜地,包括农村养老保险、低保在内,他和老伴每月只有200元左右的收入。新华社记者聂建江 摄
1月16日,在年会酒席结束时,餐桌上还留着很多大菜。服务员告诉记者,近来参加年会的客人大多不会把剩下的食物带走。当晚,一家外资药企在上海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年会,30桌酒席,餐饮标准是8冷菜12热菜1汤加餐后水果,每桌4800元。酒席过半大部分员工都忙于参加年会的表演和抽奖活动,半数的热菜都几乎没动,因为当晚所有员工都入住该酒店,所以也没有人将吃剩的食物打包。据这家五星级酒店餐饮部工作人员介绍,临近岁末,公司年会的宴会每周都有3至4场,每场的规模10桌至50桌不等,浪费的食物在四成以上。新华社记者裴鑫 摄
1月20日,一家国企在广州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厅举行员工联欢会和表彰大会。这是会后服务员收拾餐桌。据该酒店宴会部的一名经理介绍,当晚这间宴会大厅共摆了70多桌宴席,每桌价位3900多元。新华社记者陈晔华 摄
1月20日,在郑州某大酒店,服务员将未吃的海鲜撤盘。当日,一家同乡会人员在郑州某大酒店举行新春团拜会。据服务员介绍,共安排酒席35桌,每桌1499元,约400人出席活动。新华社记者朱祥 摄
与各大高级酒楼会所的一宴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相比,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却有另外的一幕。1月18日,一名老人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的垃圾堆里捡拾还能食用的菜叶。据了解,每天都有数十人来到这里,他们来回穿梭在各个运菜的货柜车旁和垃圾堆之间,寻找和捡拾还可以食用的蔬菜。新华社记者罗晓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