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岸的交流过程中,大陆因素影响了台湾;与此同时,“台湾因素”何尝没有影响大陆。交流是双向的,对两岸都会产生质变的效果。
日前一篇报道指出,去年台湾面板大厂群创有200名精英跳槽到广东深圳华星科技,为华星科技创造出超前产能,成为台湾人才流失的重要标志。随着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挖角风势必吹向台湾,现在是科技业,明天就是服务业。届时,台湾最骄傲的人力资源恐将大量流失。
两岸互动蝴蝶效应
如果从产业竞争思考,台湾与大陆确实存在一场抢人力资源的“商战”,但如果从经济社会面的交互影响来思考,未尝不是“台湾因素”不断影响大陆改变的过程,台湾虽面临人才这类“软实力”消失的考验,但大陆迎去的台湾人力,长久而言,显然也是台湾在改变大陆的渠道。
台湾绿营人士一直强调“大陆因素”可能造成台湾的某种危机,但如果倒过来思考,台湾也不断的在改变大陆。
尽管目前两岸充分的交流从2008年马英九上任以后才开始,但早期到大陆打拼的一些台湾企业,已经大大的改变大陆社会的发展。深圳、东莞和长三角地带已经有台湾社会的缩形,这是“台湾因素”在改变大陆社会最能让人看得到的地方。
同时,从台湾开放大陆观光客赴台旅游以后,台湾也不断的在影响大陆,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陆生赴台交换学习,这些陆生也开始感受到台湾大学的学风,这对大陆的大学,也必然会产生“蝴蝶效应”。
再以群创的200名精英被大陆公司挖角过去为例,显然大陆的华星科技一定是支付更高的薪水以及生活保障,才能挖得动这批精英,这不只对大陆提高薪资有正面的作用,对台湾社会14年来停滞的薪水,也会有刺激的作用。人才的流动并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可能刺激成长,并对两个同质性较高的社会,产生融合性的效果。
刺激成长互相融合
两岸人力资源的交流,对两岸都会产生质变的效果。对此,我们应该引以为傲,而不是再当成一种负面因素来加以思考。
两岸和平发展需要“刚与软”双框架(李英明)
如何维护及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首先就是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建构完整稳定的“一中框架”,这是刚性的框架;其次就是采取生意人的谈判方式 ,用柔的、软的协商谈判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
如何维护及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面对此议题,两岸目前讨论的焦点放在如何建构“一中框架”。而这个框架能否被完整稳定的建构,必须以“九二共识”的结构地位稳固为基础。
稳固“九二共识”地位
“九二共识”的结构地位要稳固,必须有两个要素。其一是入件化:“九二共识”被正式列入官方文书文件当中;其二是“合宪化”:“九二共识”必须与两岸相关法律相合拍。
“九二共识”符合台相关规定的框架精神,因此其具有“合宪性”;此外,当局主事者已在不同场合以各种形式论及提及“九二共识”,马英九在元旦讲话中,也提及“九二共识”,因此“九二共识”早已入件化,成为台湾的正式官方文件的环节。
在大陆方面,近年来相关的主事者也已在不同场合以各种形式论及提及“九二共识”,而中共十八大报告更正式提及“九二共识”。
让“九二共识”入件化合宪化,是确立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刚性或硬性的部分。两岸和平发展还有赖柔的、软的框架来支撑。而这种柔软的框架,是两岸对话及协商谈判的方式。
纵观两岸关系的历史,协商谈判方式不外以下4种:生意人式的协商谈判;道德家式的协商谈判;法学家式的协商谈判;高姿态或霸权式的协商谈判。
两岸在1992年能形成“九二共识”,其实是经过某种道德家式的协商谈判过程,获得实现的;而从2008年以来,ECFA的签署,其实是通过某种生意人士的协商谈判实现的,而这种协商谈判之所以能开展是以上述道德家式的协商谈判为基础。而ECFA之后续协商谈判,基本上是属于法学家式的协商谈判。大陆有学者近年来常说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其实与两岸的协商谈判进入法学家式的协商谈判阶段有关 。
采生意人谈判方式
两岸和平发展所需的柔软框架是生意人士的对话及协商谈判方式, 这种方式一方面不再需要争立场,因为双方立场在促成“九二共识”形成的道德家式的协商谈判已经获得处理;而另方面也不必太计较细节,从而陷入法学家式的谈判泥沼,双方还是要以两岸和平发展的推进为首要考虑。此外,两岸应尽量避免高姿态式的话语,以免伤到两岸人民的感情,从而影响两岸的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