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组数据:一九七四年,邓小平一行人初次访美,据说,38000美元的旅费是好不容易才向北京各银行筹得的;然而,三十多年后,中国申办北京奥运就 花费了500亿美元。中国如何只花一代人的时间就从破败的废墟中崛起,一跃而成世界大国?中国各级政府大肆举债打造而成繁荣景况,究竟是坚不可摧还是不堪 一击?今天要读的书是两位美国人合着了一本解释中国金融系统真相的书:《中国金融大揭密:异常崛起的大银行真相》。(Red Capitalism:The Fragile Financial Foundation of China’s Extraordinary Rise)
中国的金融改革尽管“看起来”和其他国家如出一辙,然而其政治力量的强力干预、特定部门和团体的利益往来,都让中国式的资本主义独树一格。眼下看来,世人多认为其改革是成功的,可真是如此吗?其背后又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内幕?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是:卡尔.沃特(Carl E. Walter)和法瑟.侯伟(Fraser J. T. Howie)。卡尔.沃特住在中国超过二十个年头,并且热衷于参与各种的金融改革。一九九二年中国破天荒地第一次在海外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时,以及一九九四年中国国营企业首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沃特都扮演重要角色。他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管理委员,为许多中国境内的大公 司提供金融服务。沃特会说流利的中文,拥有史丹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和北京大学的毕业证书。
法瑟·侯伟在剑桥大学时专研物理,后来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中文。近二十年来,他投身亚洲股票市场的研究分析、交易,也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
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回溯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堡垒银行体系,中国人民银行的改革模型,受箝制的中国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艰难的发展历程,中国投资公司:中国金融体系的关键,西方金融、国企改革及中国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给了中国什么?
作者在第二章“中国的堡垒银行体系”中认为,银行业代表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在这里,几乎所有金融风险都集中在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更糟的是,自始至终这项 风险几乎都是中国大无畏的储蓄者在承担。在这个由党控制一切的经济体系里,人民储蓄者是唯一的大笔资金来源。所以,金融体系堪称中国所有经济及政治安排中 最弱的一环,而且历任领导人大都对此心知肚明。这就是历经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实验以来,当局总是竭尽所能地保护银行业,让它们免于承受激烈外来竞争及倒闭命 运的主要原因。
作者在书中披露,虽然一般人总认为银行的风险绝对不会失控,但在过去三十年间,这些银行在每十年即将结束时都面临实质破产的命运,最后都是在党全力、慷慨且大手笔的支持下,才得以继续苟延残喘。
作者指,中国的银行外强中干,其实堪称整个国家的象征。中国人向来精于经营表面功夫,而且很懂得怎么透过时间的消逝来隐瞒攸关重大的细节。而面临当今这种混沌的金融困境,就算中国银行体系规模及范围再大,能取得的资本再多,都已不可能根绝银行业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大银行背后体质脆弱的财务结构、形同虚设的债券市场、肉包子打狗般的人民储蓄、深不见底的地方负债、巧立名目让负债凭空消失的融资平台、无法真 实反映股票价值的股市……中国虽然如其他国家一样有债券市场,但其价格、利率都由国家所掌控,非但无法作为银行分担风险的方式,反而增加银行风险。中国的 债市既不健全也不透明,形同虚设。难怪中国着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会语出惊人地说“中国每一个省分都是希腊”。
中国影子银行水多深 迫高盛急流勇退(汪煜)
高盛集团旗下持有中国工商银行的基金正在退出。1月28日,高盛以每股5.77港元的价格出售了约13.5亿股工行H股,套现约10亿美元,这已经是2006年以来,高盛五度减持工行,共套现87.6亿美元。相比2006年,高盛对工行IPO时的投资,翻了3.4倍,共赚了61.8亿美元。有分析人士表示,该交易反映出高盛逐步减持工商银行股份的审慎风险管理策略。海外投资者目前受影子银行风险影响,普遍不看好中国银行业未来几年的表现,因此选择在高点套现。
|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影子银行原主要指华尔街以衍生品发行和交易为主营的投资银行。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影子银行制造的系统风险引发的。作为当时最大的债券产品包括衍生品发行和交易公司雷曼破产,立即引发市场对所有影子银行的信用危机。然而,作为影子银行起源地的美国投行,却开始担忧中国银行业的未来,由此可见,中国的影子银行所面临的违约风险不可小觑。
中国的影子银行究竟在哪里?在中国,影子银行概念更杂,主要表现为银行体系以外的金融中介活动,如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信贷公司、典当行、民间金融、私募投资、对冲基金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最大的影子银行是信托公司以及银行的千奇百怪的理财产品。这是金融体系中最大的风险。
过去几个季度,影子银行已经成为了社会融资中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近期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推动力。但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也让相关风险快速累积,反过来影响到了这一流动性通路的稳定性,给宏观经济带来变数。近期时有影子银行的负面新闻见诸报端。
目前,中国各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都在乐此不疲地发展理财产品、表外投资,这与美国2001年-2006年的情况颇为相似。实际上这些理财产品向市场释放的风险正在集聚。一些银行职员把银行信用当作自己销售高风险产品的土壤,华夏银行的一只理财产品遭遇违约,致使数百名投资者蒙受损失。工行理财事件,则是温州银行上海分行客户经理徐峰将从他们处募集来的资金借给上海分行普陀支行信贷科副科长刘遥,用于帮助企业“过桥贷款”,而刘遥则进入期货等市场,因为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其1,000多万人民币(人民币,下同)借款。
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实体企业,陷入高利贷陷阱,缺乏债务链条已经崩溃的民间借贷市场,出现老板跑路潮等现象,民间借贷市场20%以上的年利率,是任何一家从事实体的企业无法承受的,依靠影子银行的企业如果无法尽快获得平价贷款,必然成为民间借贷市场的牺牲品。
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究竟有多大,目前还没有一个各方均认可的精确统计。不过,根据社会融资总量的数据,再考虑到民间借贷、融资租赁等金融形式,可大致推算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应在20万亿左右。这还不到总量为90万亿的银行存款的1/4。而美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已经与正规银行不相上下。从这个比较来说,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规模仍相对有限。不过,它近期的发展速度很快。
与美国类似,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源自规避监管的动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更加严格。居高不下的存款准备金率,严格的贷款额度控制,都让银行配置资金的效率下降,成本上升。因此,资金有动机避开银行,而银行本身也有动力将贷款包装为理财品、银信合作等受监管程度更弱的形式,变成影子银行的一部分。
而从去年12月开始,中共管理层已连续出台多项针对影子银行的法规加强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仍在走钢丝绳。因此,虽然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影子银行还会继续发展,但有分析人士预测,今年有可能会再次发生相关的信用事件,如果投资者受到惊吓而大量逃离,整个影子银行业将面临连带损害的风险,而监管措施也有可能过于严厉的收紧。这些事件一旦变成现实,将会打击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