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說,因初期攝護腺癌接受治療的男性,15年後仍能勃起到足以性交程度者僅占10% 。無論接受的是手術或放射線治療,不舉的比率都一樣。
這是有關兩種常見攝護腺癌療法結束後,為期最長、範圍最廣的生活品質調查。研究人員長期追蹤1655名確診罹患局部疾病並接受手術或體外放射線治療的攝護腺癌病人。
研究人員在透過「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的報告中指出,若以治療兩年後的情況做比較,手術治療者不舉比率比放射治療者高,但到了15年後則已沒有差別,「近乎全部不舉」。共同撰寫報告的田納西州納許維爾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泌尿科專家潘森說:「這是攝護腺癌的真正面貌,也是歷來最廣泛的病人經驗呈現。」
醫界是否對初期攝護腺癌病患採取了過度具侵略性的療法,一直是個具爭議性的話題。這項研究結果將使爭議再起。
去年5月,美國疾病預防服務工作小組建議醫師,不要以特別針對攝護腺研發的抗原血液檢測法篩檢腫瘤,以避免過度治療與不必要的副作用。去年7月一項針對 731名病人所做研究報告發表,該研究比較以手術治療及未動手術僅做追蹤觀察的兩組病人,發現兩組病人10年後的死亡率並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潘森說:「我們已經開始明白,原來許多醫師治療過度。」他又說,部分低風險的攝護腺癌「不需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