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人在不懈的追求与学习成功人士的价值所在,中国人却在一味纠结故事的是非曲直时,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还需多久?
2012年度获“杰出美国人”荣誉的华裔女企业家傅苹近来出版个人回忆录,因在书中与媒体报道中讲述其文革期间“每月上交使用过的卫生巾”、“被红卫兵强奸”、“围观老师被五马分尸”等经历,引发大陆舆论炮轰,舆论指其编造经历,是对早年申请政治避难的圆谎,是为迎合美国市场抹黑中国增加图书销量。
此番引发争议的福布斯网站对傅苹的报道,已经将原来吸人眼球的标题“从劳教犯到高科技企业家”中的“劳教犯”换为没有争议的“文化大革命”,文中也对相应表述作了删减。显然,傅苹对这一报道的失实内容难脱干系。
毫无疑问,在人们内心依然相信“榜样的力量无穷”的今天,神化和被神化的戏码依旧时常上演,只是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以假乱真越来越容易被识别,于是乎相应的偶像塑造和偶像击碎的反复也屡见不穷,如唐骏“学历门”、李开复“副教授”……
乱花渐欲迷人眼,去伪存真很必要。而此番事件中两国公众态度的不同颇值玩味。
在美国,傅苹是3D打印技术相关魔杰公司的创始人,因为在高科技领域与对美国经济的贡献,2010年她成为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时的座上宾,现在她则任职于创新和创业国家咨询委员会。对于美国公众而言,一个依靠创新而成功的企业家,就是值得尊敬与学习的;而那段她存在编造嫌疑的中国经历,只是增加其传奇性罢了,是真是假不甚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共有的“美国梦”的价值认同。
在中国,傅苹的成就是被漠视的,她对文革经历的夸大、编造嫌疑就应当被“打假”,就应当被批评。一旦道德予以审判,无论成就与贡献都是无谓的,在舆论质疑取胜的快感中,只有对过往的再认识,却没有对未来的新借鉴。那么是否需要反思一下,一味的怀疑狂欢,究竟对个人、对公众、对社会有何积极作用?
进一步讲,即便有不实成分,公众着实不应将成功人士的一切全盘否定,而应客观理性的进行认知,毕竟,这些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心态、闪光点等正面能量,才是值得公众真正花心思关注和学习的价值所在。
当美国人在不懈的追求与学习成功人士的价值所在,中国人却在一味纠结故事的是非曲直时,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还需多久?
聪明的名人不应造假,但是,聪明的看客也不仅仅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