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之后,国进民退无意间成为一个最为抢眼的话题。大量的事实表明,国进民退已经不是个别事件,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山西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引起了包括广大煤老板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业已被人们认为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国进民退”运动。国进民退究竟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这是当前十分值得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政府、研究机构以及专家学者无法回避与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国有化还是民营化
山西省兼并重组行为是否国有化并非空穴来风。山西煤炭兼并重组的基本手段是通过7家国有企业去兼并重组全省2200家各类煤炭企业,最后减少到130家。山西省政府部门强力实施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凸显五大特征:一是行政性;二是国有化;三是大企业化;四是本地化;五是低价化。这里就是国进民退,就是国有化。
山西煤炭国进民退究竟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兼并重组主体基本上是7大国有企业主体主导,不让民营企业主导兼并工作;二是只有国企收编中小企业,没有民企参与重组;三是企业大量减少,即2200多家减少至130家左右;四是重组结果2:3:5比例结构,也表明国企及其控股企业占绝对多数,而民企明显减退。这些即可证明山西省推行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具有明显的国有化特征。
民营煤炭企业是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参照部分,支持、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地方煤炭国有化要适度进行,强制性国有化显然有悖于法律法规。任何一个地方政府的煤炭改革文件,既不能违宪,也不能违法,同时也不能与国家的政策有冲突;反之,就是违宪,就是违法,就是违反国家的政策。
二、谁是幕后推手:晋煤国有化的原因、动力
国进民退是一种逆市场行为,违背中国市场化改革取向,危害经济后果不可小视。国有经济的低效率、国企病种种危害我们记忆犹新,不可数典忘祖。山西煤炭国有化的原因何在?随是幕后推手?山西省背着骂名、冒着风险强行推进国有化工作,其原因何在、动力何在?主要有8个方面:
一是扭曲的政绩观。突出表现在:企业兼并重组是山西省最大的一个政府工程,但通过权力强制推进,搞运动式推进,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得到的成果很可能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成果,无法持久的成果,因此只能是一种扭曲的政绩观。现在的干部还是大搞政绩,不搞政绩没有什么干头,煤炭国有化工程恐怕是一项最大的政绩工程了。
二是设坎寻租的梦想。山西省全省2200余家煤炭企业重新洗牌,即意味着所有的手续、证件等都要重新办理,如此大的工作,可想而知,多少好处不言而喻。获得最大好处的是煤炭部门、国土部门、工商局、发改委、安监局等。通过设置制度寻租是当前最大的披着合法外衣的腐败。
三是无限政府作怪。现在的地方政府是无限责任政府,权利很大,无边无界,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个很危险,它往往会践踏政策法律,祸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边界;要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等。
四是利益集团结盟。部分、个别大型媒体企业在利益的驱逐下会私下结盟,绑架政府官员的理念,左右政策制定,从中获利。煤炭自然资源垄断与大企业垄断相结合是当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不仅煤炭行业,房地产行业更为严重。
五是资源陷阱困扰。资源陷阱俗话说,就是抱着金饭碗要饭,进一步将就是因为煤炭资源丰富而只靠买卖煤炭发展地方经济,但正是单一过度依赖煤炭买卖,结果导致产品单一,效率低下,最后走入越卖越穷的死胡同。资源优势很容易变成“资源陷阱”。经常听到人们说:山西虽然煤炭很丰富,但是反而富不起来,原因就是因为煤炭太多。煤炭太多,就会盲目自大,以为自己有资源就一定有很多钱,结果就陷入“资源陷阱”的困扰,阻碍经济发展。
六是GDP之上诱惑。GDP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多年来山西省GDP都是持续增长,但今年山西省GDP出现了负增长。这可能会刺激当地政府的神经。要发展GDP,就需要大企业、国有企业;就需要大的投资。国有企业的投资、产出与收入政府觉得看得见,比较偏爱,所以,山西省政府就会实施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中小民营煤炭企业。
七是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山西几乎县县都产煤,县县都开矿,所以,全省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人们怨声载道,同时,环境污染也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好投资环境。作为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已经是山穷水尽了,而关掉一部分民营企业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八是煤炭政策的朝令夕改。山西省煤炭改革先后经过9万吨、30万吨、60万吨等几个阶段;如今又要提高到90万吨阶段。山西省煤炭企业最多时是2万多家,2004年4000多家,2007年为2600家。关停并转、兼并重组,可以说一直在进行,没有停止过。这就是说,煤炭政策一变在变,总是没有一个稳定的长远的煤炭政策。值得注意的是:2200家企业、包括500多家浙江老板,他们的煤炭企业都是六证齐全,是合法企业,合法的开发主体。可现山西省政府一纸文件就宣布作废,收归国有,宪法何在、民法何在,广大的民营煤炭企业的合法权益如何保护。
三、危害与后果:无法弥补的创伤与影响
山西省政府的行政命令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后果与危害是不小的,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与影响。主要有8个方面后果:
一是损害政府形象。一个好的政府应该是信任政府、责任政府。严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随意取消合法的矿产开发资格,少赔或不赔企业经济损失,必然会挫伤民企发展的积极性,产生对政府的反感情绪。反感情绪、不信任感、畏惧感无处不在,必然会严重损害山西各级政府的光辉形象。
二是扰乱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规制经济,煤炭产业又是关联性产业。用行政命令强改中小煤炭企业秩序,必然扰乱、波及包括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区域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等在内经济持续。地处内陆的山西省计划经济的流毒本来
三是恶化投资环境。本来山西省的投资环境就不如沿海省份,而且这些年已经大有好转,当前的行政性国有化势必将要严重挫伤国内外投资山西的积极性,得不偿失。
四是驱赶民间资本。大量民间资本外逃,离开山西,另寻发展出路。强行关停2000多家中小企业导致大量资金外流;仅浙江煤老板游荡资金就高达500-1000亿元;几百亿、甚至于几千亿资源资金流入房市、涌入股市。
五是民企倾家荡产。2200多家中小企业关闭,倾家荡产,背后牵连着几千个家庭,问题十分严重。温州地区的煤炭老板们问题尤为突出。
六是加剧就业形势。特别是数以千计的农民工面临失业,收入较少,危机农村社会稳定。严重影响农民工衍生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重财政负担。2200多家企业巨额补偿资金政府及7家大企业如何承担,问题相当突出,必然增加政府包括企业的财政负担。
八是错误的示范效应。强行国有化其实是一种严重的逆市场化行为,违背市场发展规律影响经济发展好地方投资环境,但,如果山西省国有化模式得到社会认可或默认,那么,河南、河北、陕西以及内蒙古等资源大省就会群起效仿,广泛推崇煤炭国有化工作,后果不堪设想。错误的预期,不良的导向。
四、破解困境对策:有关各方面的若干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表明:国退民进既是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山西省实行大规模、行政命令式的煤炭兼并重组,留恋大国企,歧视民营企业,崇尚的是国有化习惯思维,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国进民退行动。如何破解山西煤矿整合困局,增强地方产业政策的延续性,提高煤炭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有序实施煤炭兼并重组工作。进一步讲,就是必须坚持这些原则:①两手并举,依法推进;②优进劣退,关小建大;③整合有偿,逐步退出;④统筹兼顾,互利共赢。
其次,紧跟形势,切合国情,采纳灵活的解决办法。具体的政策建议:(1)政府方面:要依法办事,尊重事实,及时调整,妥善处理;不要一意孤行,错失良机;制定煤炭产业转型政策,创造投资环境,提供企业发展经济的渠道。要高度重视煤炭改革风暴的挤出效应,尽可能挽留、吸引各类煤炭中小企业发展山西、创业山西。(2)煤炭企业方面:要积极反应,据理力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要善于自觉转型,适时寻找新机;要保护山西生态环境,肩负企业社会责任。(3)民间组织方面:要充分发挥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在内的民间组织的特殊作用,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办法,敦促政府及时改变不合法不合理的兼并重组政策,帮助广大煤炭民营企业维护合法权益。(4)网络新闻媒体方面:要合理合法的运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客观反应,及时呼吁;既要为党和政府服务,又要为民营企业服务,两者巧妙结合;既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新型传播功能,又要妥善甄别网民参与的利弊。要注意网络的放大效应与网民参与的双刃剑特征。(5)专家教授方面:要及时跟踪发展态势,寻找各类原因,探寻有关理论解释,服务广大民企,服务地方政府。不要情绪化,反对御用化。
当前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地方制定违法政策文件很多,没有退出机制,没有撤销机关与途径;部门违法立法保护自身利益。现在山西兼并重组的尚方宝剑就是搞试点,试点似乎就没有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从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看,根本的解决途径有两条:一条是新型的网络媒体手段;一条是民间组织的特殊功能。只有这两大途径办法才有可能解决当前广大煤老板们的现实问题。近几年大量的维权实例表明,新型的互联网媒体手段是解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最有效的手段。一定要善于运用这个手段依法维护广大煤炭老板的合法权益。